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笔记:古灵精怪

2022-12-16 23:59 作者:AugustFool  | 我要投稿

本笔记是在写有关《大一生水》的解读中形成的。


古灵精怪或者鬼灵精怪,是形容人聪明、调皮、机敏、有个性又可爱的词汇。

在民俗传说中,鬼、灵、精、怪常常会作为神明的对立面词汇,然而追溯字形原意,鬼灵精怪皆是“神明”的不同表现形式,或者说是不同历史阶段。

神字有䰠、𥙍、𥛠、𥚞、𥛃、𥜩、𥞁等异体字,比如䰠字,就由代表雷电的申和鬼字组成。


鬼字,其甲骨文字形像是人身大头,头部像是一个田字。与鬼字相似,思字的组成中有田字,思的金文字形中,田字原为囟字。

《说文解字》:“囟,头会,脑盖也。象形。”

《列子》: “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之鬼.鬼归也,归其真宅”。

因此,可以将“鬼”字理解为“囟”的变形字,指人的精神存在。


灵,指生物中有意识者,所以一般合称生灵,人亦为灵。

灵字,繁体字为“靈”,有异体字霝、孁、霊、霛,𤫊。始见于春秋时期的金文,以上“霝”下“示”组成。

霝,同“零”,意为降雨。《广雅 释言》:“霝,令也。” 

在契文中,“命”和“令“是同一个字。

上“霝”字下“巫”,就形成“靈”字。

巫通过舞蹈等仪式,祈求神显雨降。仪式效果好,则巫者亦“灵”。

屈原《九歌·东皇太一》:“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

于战国时代的楚国,灵可以指神、巫。


精,通“情”。左“米”右“青”。青是情、精的本字。

《荀子》: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黄帝内经·灵枢·平人绝谷》:“神者,水谷之精气也。”

因此,精,有“清纯为一”之意思。

怪,由心和圣组成。

《论衡·自纪》:“诡于众而突出曰怪。”

圣字有两个来源,其中繁体字聖(shèng)的字形源流跟圣(kū)不同,怪的圣来源于圣(kū),圣的原字形是左“土”右“又”,表示用手挖土。

怪的组成是左心右圣,把意识当作大地挖掘“,可以像在大地中发现玉石一样发现奇异。


在传说中,精与怪皆可以泛指包括非动物乃至非生物的存在,比如植物和石头。

两者的区别在于,精更多地指往人的形态修行的“生灵”,怪更多地代表奇特的、异于常人形态的精灵,

古人为“鬼”,被拜祭的古人亦为“神”。

人既是灵,也是精,还可以怪,所以有“人精”、“怪人”之类的词语。

因此,“古”、“鬼”、“神”、“灵”、“怪”多字是有意义相通的部分。


鬼灵精怪四字经常还与妖魔并列,然而妖魔两字更偏向贬义。

妖字,最早大概可以见于篆文,原为女字加芙字,芙字形本意是指“芙蓉”,妖字最早是来用来形容人之美丽的。

魔字,最早见于《说文》小篆,很可能是南北朝翻译佛经的过程中,以鬼字为基础创造的字,是梵文词汇的音译,“魔罗”的略称。

在佛教的描述中,魔罗是为恶,行夺命、障碍、扰乱、破坏,阻止人行善事者。


笔记:古灵精怪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