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的双层空调客车

我国制造运用铁路双层铁路空调客车是在1989年。 1989年,南京浦镇车辆厂试制了“中短途用25型空调双层客车”。 1991年浦镇厂和长春客车厂开始对25型双层客车进行改良,定型为25B型空调双层客车。车体为高强度耐候钢制造,整体承载无中梁筒形焊接结构,采用209PK型转向架(P代表盘式制动;K代表空气弹簧),最初生产不带电子防滑器的构造速度是120km/h,而后期加装电子防滑器的构造速度提高到140km/h.装有迷宫式轴箱,转臂式无磨耗轴箱定位装置。整体组合式铝合金车窗,车顶单元式空调机组,使用发电车集中供电。而1989年生产的“中短途用25型空调双层客车”在后来的厂修过程中车身标记大部分被改为“25B”。 1994年,浦镇厂又研制了中长途用25B型空调双层客车,车内设备有所不同。最初25B型双层车的车门是位于两个转向架之间,开门位置较低以适应低站台的环境,车体颜色大多是橙色和蓝色。后来新造的25B型双层车都是用了标准的两端车门设计。 SRW25B型中长途双层空调软卧客车是一种较高级的列车,它分上、中、下三层包间,定员50人,提高载客量28%.上层设有7个2人的高级包间。 SYZ25B双层空调硬座客车列车车体钢结构为高强耐候钢制造的整体承载筒形焊接结构,客车使用寿命30年。走行装置采用209PK型转向架,装有迷宫式轴箱,转臂式无磨耗轴箱定位装置。二系弹簧为空气弹簧。 为25B型中长途双层客车配套研制的XL25G和KD型空调发电车仍然使用了踏面制动的209T型转向架,刹车反应时间较慢,刹停距离相对较长。但由于编组中的这两型车辆较小,因此列车组仍然可以满足直道140km/h条件下刹车距离小于1200米的要求。 为满足城际特快列车的客运需求,南京浦镇车辆厂和长春客车车辆厂于1996至2002年间研制了25K型双层硬座车(SYZ)、双层软座车(SRZ)和双层餐车(SCA)等。 1990年3月,铁道部决定以广深铁路作为既有线提速试点,开行160km/h旅客列车。1990年7月,国家计委、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铁道部及广东省委部门在广州通过了广深准高速铁路的研究论证。与此同时,铁道部安排各单位开始研制提速用的机车与车辆,其中准高速客车的研制由长春客车厂、四方机车车辆厂和南京浦镇车辆厂负责。 南京浦镇车辆厂负责准高速双层客车的研制,首辆车于1993年7月19日下线。同年8月8日至18日,在铁道部科技司组织下前往北京环形铁道进行性能测试。牵引机车为DF9-0002机车,参试车辆有长客厂二等座车1辆,四方厂二等座车1辆、发电车1辆,铺镇厂一等双层座车2辆(其中1辆为隔离车)。主要测试了静置空调性能试验,测定了各车的降温速率、车内微风速、车内纵向送风均匀性、垂直方向风速场、车内外压差、空调机组输入功率、车内噪声值等。 1994年3月至6月,DF11型内燃机车牵引准高速单层软座客车、双层软座客车,在北京环形铁道进行最高速度180km/h综合性运行试验,其中包括起动加速试验、紧急制动试验、电子防滑器功能试验、安全评估试验等。 1994年12月22日,我国第一条准高速铁路广深铁路举行通车典礼,翌日正式运营时首先承担运营任务的列车为准高速双层空调客车“钟山号”。由双层软座车、双层软座包厢车、双层软座行李合造车、双层餐车4款车厢共11辆车组成,列车总定员1082人。 1997年1月10日,铁道部组织的北京环行线综合试验中,SS8机车牵引SRZ25Z等客车,最高时速达到212.6km/h,是当时中国国内铁路客车的最高速度纪录。 第一批SRZ125Z型客车在1992-1994年生产了17辆,除广深线首发列车11节车厢外,浦镇厂还生产了6辆备用准高速双层客车,包括双层软座车3辆、双层软座包厢车、双层软座行李合造车、双层餐车各1辆。1996年,浦镇厂为广深铁路、上海铁路局生产了第二批双层软座一等客车。
配属于广铁集团的SRZ125Z型客车
配属于广铁的SCA25Z型餐车
配属于广铁的双层25B型客车 图片及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非人狂想屋 ,2022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