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通过气球哥,我窥见自身的傲慢和虚荣

2022-04-17 17:41 作者:爱读书的盛老湿  | 我要投稿

前几天看完谭警官最新一期视频《再见气球哥》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个视频就像一面镜子,撕开了一直引以为豪的同情心,打碎了心怀天下、悲天悯人的自我幻想,照出我内心充斥着傲慢、虚荣的道德优越感。


气球哥是一个社会边缘人,贫困潦倒,没有妻子儿女,因为边骑自行车边卖气球被谭警官拦下,劝导其遵守交通规则,从而上了《谭谈交通》。气球哥干枯瘦削,戴着眼睛,看起来斯斯文文,却非常喜欢唱歌,说话颠三倒四、毫无逻辑,却一直充满着激情,有种能够感染人的乐观,所以在那期《谭谈交通》播出后,气球哥也成了一个“名人”,但是在那个互联网尚不发达的时代,气球哥很快又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甚至有传言说气球哥已经死了。


十一年后,随着《谭谈交通》在互联网上走红,气球哥的遭遇引发了很多网友的共情,谭警官也在网友的请求下,再次找到了气球哥。如今气球哥住在城中村的老旧自建房中,一个月房租200元,谭警官问他这个月房租交了没,气球哥说还差几十;后来气球哥说要请谭警官吃饭,谭警官便问气球哥平时吃什么,气球哥说一般早上吃两个馒头,中午为了省钱不吃饭,晚上吃方便面,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整个人懵了,我从未想过一个人能困顿到这种程度,交不起200元房租,为了省钱中午不舍得吃饭。


一直以为自己非常关心底层劳动者、社会边缘人的生存状态,在去年也写过很多关于困难人群的文章,揭示过“三和青年”的生存环境,分析过流水线上00后的人际境遇,呼吁过为疫情下的失业人群提供援助,觉得自己拥有一颗充满同情悲悯的心,甚至有时候为人们的未来感到忧虑难过。然而看到气球哥的生活后,我羞愧地发现自己为困难群体的发声,是那么的惨白无力、空洞可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不过是纸上谈兵式的纯理论,连他们的困顿和艰辛都没有真正去了解,如何为他们发声?为何去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前阵子在b站刷到一个关于考公的视频,up主本来想考完试就去工作赚钱,结果省考因为疫情的缘故推迟了,导致她没办法去工作,生活费也快不够了,处境非常艰难。看到这个视频时也是诧异不已,我一直以为脱产备考不就是和高中时一样,在家只需要努力学习就行,没想到有人全职备考时还要考虑生活费,因为考试延迟而奔溃大哭。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同情、怜悯,是真正关心困难群体,还是仅仅满足于小布尔乔亚式的道德优越感,沉浸在自我陶醉的道德快感中,幻想自己是高尚君子呢?而对于一直自诩关心的群体,真正了解多少呢?


其实,我能感觉到现在很多年轻朋友和我一样,在互联网上看到困顿中的人们会产生共情,也会给公益事业捐个几十一百的,有时甚至觉得自己心怀天下,然后坐在家里思考,如何才能改善困难群体的生活,想到自己内心郁闷惆怅,不由感叹一下自己多么善良正义。


但是这种同情善良往往只是建立在自我感动的空中楼阁中,我们所作的一切归根结底只是为了感动自己,向他人证明我是多么无私高尚的人,在这个越来越自私的时代,我们会为可怜的人们共情,会给公益事业捐款,胜过绝大多数人,我们并对此感到暗暗自喜自得,沉浸在自满和幻想构建的幻景中,越来越清高自傲,越来越孤芳自赏,越来越脱离实际。


就像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说:“要爱具体的人,不要总是想着爱抽象的人。”我们对他人的爱不应当是宏大空洞的,那往往要么虚无缥缈,要么就是虚伪做作,就像卢梭天天忙着“爱”全人类,却把自己的孩子送进福利院,这是多么虚伪的爱;就像培根总是把道德正义挂在嘴边,自己却做下很多违背道德底线的事情。爱是非常具体细微的,我们不应当沉浸在自我陶醉或是宏大叙事中,而是应当将同情关心具体化,投射到我们身边的人身上,虽然说人是有局限性的,我们普通的能力更是优秀,但我们可以尽自身绵薄之力,去帮助身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我相信我们只要将自己的目光从远方转向身边,就可以发现周围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他们沉默地生活在社会的边缘和缝隙,没有多少人在意他们的生存状况,却同样需要大众的关怀,哪怕是一点点的举手之劳,都能像午后的阳光一样给他们带来温暖,就像谭警官再次寻找气球哥,帮助补上房租,请他吃饭,虽然说都是小事,我相信一定是气球哥人生中最美好的记忆之一。


最后我希望我们能从此时此刻做起,慢慢摒弃自满虚荣,卸下冷漠傲慢,去从小事做起,切切实实关心身边的人,哪怕只有一面之缘的外卖员、快递员、滴滴司机,只要在接触中带着善意而不是戾气,就能给别人带来愉快的一天;看到身边那些需要帮助的困顿人群,一点举手之劳对我们而言不算难,却说不定能够帮助他们度过难关。我一直觉得我们社会并不是越来越冷漠,只不过互联网和城市化将大众分割成孤岛,削弱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只要我们能够去再次加强联系,社会乃是我们自己生活的社区自然会变得更好。

通过气球哥,我窥见自身的傲慢和虚荣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