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航线将全面打通,鄂西北水运枢纽襄阳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会
汉江航线将全面打通,鄂西北水云枢纽襄阳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会

汉江最大港区与长江开通直航线路,1000吨级船只可以从襄阳直达长江中下游任何港口。
3月9日,位于襄阳宜城市的小河港综合码头1800吨货物装船完毕,驶离港口码头,前往浙江湖州长兴港。船只到达南京后过驳,从苏州进入太湖,然后到达湖州。
据介绍,此次装船的货物为1800吨建筑石膏粉,如果用货车运输,需要发50~60车。采用船运之后,可以节约几万元的运费。
据报道,襄阳小河港区综合码头于2021年9月正式开通,共规划建设21个泊位,设计年通过能力达到了1510万吨,以件杂货、散货、集装箱为主,兼有水上加油、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水上综合服务和船舶修造等功能,将对襄阳市“公转水”调整结构,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综合运输能力提供强有力支撑。

根据《襄阳港总体规划(2020-2035)》,襄阳将形成“一港双核五港区”的格局,“一港”为襄阳港;“双核”为唐白河港区、小河港区;“五港区”为唐白河港区、小河港区、余家湖港区、河谷港区、主城旅游港区。目前,襄阳港已经被纳入湖北省港口集团统一管理。
南水北调实施之后,对汉江航运的影响非常大。作为长江八大支流中最长的一条,同时也是湖北省的第二大河流,航运量远远比不上湖南的湘江和江西的赣江。

现在,湘江二级航道已经从岳阳城陵矶直达衡阳市区,三级航道也即将从衡阳到达永州市区。沅江的二级航道将到达常德市区,万级航道有望到达怀化。赣江二级航道已经从九江湖口直达南昌市区,三级航道从南昌直达赣州市区。相比之下,汉江的二级航道只能到达武汉蔡甸区,下一步将延伸到潜江兴隆枢纽。三级航道也是刚刚才延伸到襄阳,有望进一步沿唐白河到达河南南阳境内。

汉江航道打通之后,上可以到十堰,或者从襄阳到南阳。下可以到武汉,从武汉往下走直达长江中下游各大港口。或者走江汉运河到荆州、宜昌、重庆、宜宾,还可以走松虎航线到湖南常德、长沙、衡阳等方向。这样的话,汉江航运就完全盘活了,襄阳也就成了鄂西北最大的水运枢纽。
不过,受南水北调的影响,光靠江汉运河补水已经无法满足汉江的航运需求。因此,实施引江补汉工程已经迫在眉睫。
引江补汉工程就是从三峡库区穿隧道直接引水,注入汉江丹江口水库下游,以补充汉江水量。同时,南水北调输水量将进一步增大。也就是说,丹江口水库上游的汉江水大部分将不会流到武汉,而是前往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北方地区。
汉江航运的尴尬境地,折射出水运在我国的尴尬地位。高铁速度快,公路照顾的人多,飞机更是又快又安全,这些交通方式很容易被高层和普通老百姓认可。水运不仅运量大,而且比铁路和公路更加经济环保,但因为只能服务于企业,高层很少关注,老百姓更不关注。因此,我国每年在交通建设领域的大量投资,只有一少部分可以进入水运领域。

到2020年末,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到了12.77万公里,其中高等级航道达标里程1.61万公里。到目前为止,千吨级航道都没有突破2万公里,只相当于通航里程的12.6%,占比实在是太低了。“十四五”期间,预计可以新增及改善内河航道里程约5000公里,新增国家高等级航道达标里程2500公里左右。即便到2035年,也只是基本建成四纵四横两网国家高等级航道,总里程约2.5万公里,高等级航道占比依然没有超过20%。
相比之下,欧洲发达国家的高等级航道占比非常高,有的已经达到了60%甚至70%以上。如果我国的高等级航道能达到40%,按14万公里的总通航里程计算,高等级航道将达到5.6万公里,这是非常惊人的数字。

除了高等级航道占比偏少,我国的航运还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水运网络不完善,到处都是断头路,严重阻碍了水运的发展。比如,从江西进入长江,除了九江这个口子,再没有其他途径。从湖南进入长江,也只能走岳阳城陵矶,未来可以走松虎航线到达荆州。这还是水系内部的连通,水系之间的连通就更加不用说了。
江苏的经济之所以那么发达,与便捷的航运密不可分。苏州港作为一个内河港口,一年的集装箱吞吐量超过800万标箱,比广西北部湾港还强很多,实在是惊人!江苏的航运之所以那么发达,关键的关键就在于河网密布,到处都是天然航道和人工航道。最近这十几年,以长江为横向轴线,以京杭大运河为纵向航线,江苏建成了遍布全省的航运干线。长江南京以下航道水深已经达到了12.5米,京杭大运河江苏段也被全线提升为2000吨级航道,这都是非常了不起的。由此可见,江苏经济发达,大中小城市遍地开花,发达的水运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外,珠三角地区、浙江东部地区经济那么发达,内河航运也是功不可没的。
从上面的例证中,我们大致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经济发达的地区,大体上也是水运发达的地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恰恰就是水运不发达或者是没有水运。

随着一般制造业逐步从沿海地区向内地转移,中部地区甚至西部有条件的地区也将掀起一个水运建设的高潮期,这是毫无疑问的。据了解,除了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广西等传统水运大省,贵州、重庆、四川、河南也在谋求更高等级的航道建设。尤其是安徽省,不仅重视长江航道的建设,还斥重金修建了江淮运河,将内地城市合肥打造成通江达海的新沿江城市。
湖南的水系遍布全省,湘资沅澧四大水系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航道升级。我觉得,在航道升级的同时,也要加强水系之间的互联互通,形成像江苏那样的航运网,才是终极奋斗目标。

再有,如果江西和湖南之间的航运能够打通,将形成湖南、湖北、江西航运环线,也更加有利于长江中游三个省之间的协同发展。
至于跨流域修建运河的问题,我的态度是要慎重,不能生搬硬套欧洲的做法,因为我们的气候类型不同,人家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湿润多雨。而我们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旱季雨季之间的差距很大。如果没有想到万全的措施,像赣粤运河、湘桂运河这种连通季节性河流上游的方式,还是谨慎一些比较好。
而广西的平陆运河一直是我比较推崇的,因为将一条大河的中游与一条小河连起来,根本就不愁没水可用,这和赣粤运河、湘桂运河还是不一样的。
总之,建成发达的航运网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不仅不应该唱衰水运,还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强水运。(2022年3月11日于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