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物理学家的梦--个人自述
童年时期
我出生于贵州农村,在那里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那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日子之一。
小学时期
因父母打工,外地辗转读书,如多数的小孩,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在学校里我是一个对老师和学校服服帖帖的学生,努力学习,符合要求。外省的教学质量较贵州还是好了不少,所以回贵州上学后,成绩相对地变好了。
初中时期
初中三年在s地度过,我依旧表现得像一个勤奋的好学的学生,主要原因是家里不富裕,没有什么高级的娱乐项目,唯有读书而已。当然,也有和小伙伴玩一些游戏。期间曾看到卫校的物理书,深深为里面优美的插图与公式震撼。同时也有卫校的语文书,里面有孔雀东南飞,给我留下了深刻影响。期间在地摊上买到一本大学语文,如得至宝,那个时期的快乐,比较简单。初三于伯父家中见到高等数学的书,打开新世界的大门,深受震撼,课余时间都用在这个上面。由于没有老师教,我最终都没有看懂。这给我了深刻的教训,搞学问得与人交流,不能闭门造车。同时也要循序渐进,不能好高骛远。
高中时期
高中三年在g地度过。我狂热地产生了要成为理论物理学家,或者数学课的想法,于是我在伯父那里借了高数上下册和大学物理三册来看。白天要上课,常常晚上看,周末当然也会看。由于没有老师和学友,加之智商有限,看得云里雾里。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一年多,总算知道一点求导和积分的规则,其余全都不懂。至于在学校的成绩,当然也平庸无奇了。由于在中学常常拿到前几,而高中总是几百名之后,我变得极度自卑又自傲,于是把自己沉迷在理论物理学家的幻梦里。后来我可以轻松在网上找到大学的教材,于是我把解析几何,线性代数,复变高数,高等几何,量子力学之类的书搞来看,还有自然地理学,动物学,植物学等,甚至列了很长的书单。除了认识了一些动植物,最后其实没有学到什么东西。高三终于醒悟到现实的残酷,开始努力刷题,但是内心依旧煎熬。因为我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做到稳定发挥。实在不可能在考试中比肩那些训练有素,自律又智商高的人。于是我也偶尔看看复变函数,由于好高骛远和基础不好,这是当然的,因为我没有认真地推导,也没有足够的耐心钻研,只是迅速地看过,我连留数定理都理解不了。
大学时期
大学时期在z地度过,大一的课程开始好像很简单,于是我似乎觉得自己很厉害,居然懂一点微积分。因而不怎么听课,造成的结果就是基础依旧不好。如今回想起来,人贵有自知之明。大师之所以能成为大师,是因为他们本质上一直都很谦逊,善于补自己的不足。自命不凡如当时的我,只能像火花掉落在地上,而不能成为天上的星星。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有道理的。
我这种危险的好高骛远,持续到了大三,所以我的成绩一般只有80,但对知识的理解,却是不及格的,如今想来,当初应该谦逊地听老师讲课,认真地看书,和同学们交流,而不是连经典力学都不很明白,就想看弦论,弦论看了几页,就想开辟新领域,读了爱因斯坦的故事,就觉得自己是天命之子。如今痛心疾首的心情,大概只有自己知道了。学习搞不好,看书又看不懂,我很长时间都觉得自己是个废物。大三后开始脚踏实地学习,对知识的掌握好了一些,但是基础实在不行(现在自己发现了,当时自己不觉得,或许就是不知者无畏吧)。幸运的是,我总算获得了保研资格,对物理的热爱发自肺腑,狂热总算少了一些。大四上了场论和群论课,非常吃力,学得不是很明白,但是比自己瞎看书,好得太多了。我有很多不会的东西,我总是一遍一遍地问大佬们,大佬给我解释,自己也是似懂非懂(根本原因在于数学基础太差)。当然,直到今天,有些东西还是似懂非懂,渐渐地,以前完全不懂的东西,也懂一点了,这就很开心了。
研究生时期。
从研一到现在研二上,我开始接触科研了。刚开始老师给我文章看,简直头都晕了。很多东西都靠自学,一度觉得看的东西太枯燥,总是沉不下心来。后来老师给了一个简单又直观的课题,我努力地做计算,花了半年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不困难,但我的确提高了自己(菜鸟的优势就是发展空间巨大)。还有许多的东西不理解,还有许多应该懂的东西我不懂,现在总算能够静下心,放下虚幻的梦,从一个公式一个公式地推导。总是告诫自己,不要纠结所谓的意义,忍耐着去做枯燥的事,一点点学习新知识,不断地想一些问题,都是有收获的。何必纠结会不会成为物理学家,何必执着要得什么诺奖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