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心而过】 好书往前看
今天在书店看到一本书《那些比答案更重要的好问题》,读起来比较有意思。
其实书名起得蛮好的。我们都习惯了在网上直接搜索答案,过程很便捷,但就忽略了——提问。
对世界有不知道的困惑,对自己经历的事情有不清晰的困扰,便是,问题了。
共享是人类的一个好习惯。不过,或许我们可以让自己,先思考一会。
思考是人类优越于智能电脑的一个长处。
不过,谁也无法肯定,智能电脑的未来,是否会终于生长出属于它们的智慧。
在很多科幻电影或小说中,都能发现人类的这种忧虑。
人类发明了电脑来减轻了压力,但有可能最终被这种学习型机器超越,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在那些忧虑里,乐观一点的作品会设置出智能生命对人类生命状态的向往,就类似于中国传说中妖怪梦想修炼为人,人梦想着修炼成神仙一样。
或是情节里设想出一个人类英雄来,最终带领人类取得胜利巴拉巴拉的。
但是,事实呢?
今天看的这本书算得上是多个领域前沿思维的集聚,提出了对未来的十四种理解。其中,人的智能未来如何与日益强大的机器无限连接,已经是需要直面的问题。
人自身的脑容量是有限的,电脑的容量却远远超越。人类除了相对固定传承下来的知识体系外,大脑的优势还在于对不确定性的处理能力上。
这方面电脑的劣势却很难说会停滞多长的时间,但如果它们对各种发生过情形的存储资料足够,并进行充分分析的话,形成对不确定性的处理能力也是很有可能的。
到了最后,发现,我们能够持有的优势,好似只剩下了创新的灵活的思维能力了。
觉得还是不太够呢。
还好,我活不到那么远(可以小偷懒了)。
不过,关于人脑与机器融合的生命3.0形式,似是已经有相关实验研究了,书里提到的时间不是特别长,几十年而已,这个,的确会让人纠结了。
或许你可以选择要多聪明多聪明,选择不擅长的、不愿意做的事都丢给“外脑”去做,仅仅这两种可能,我都不能确定自己能否拒绝了。
当然,这本书也就是看看而已,算是把停在未来等着我们的一些问题,提前亮出来。至少,这些不是凭空乱谈,是暂时没有答案的问题而已。
了解一下,开阔一下也不错。
今天闲逛书店,看到很多书籍都在回顾、研究过去的各种历史,或是分析时下,而关于未来的前瞻性思索,书籍显然太少。
活在当下,是很应当。不过,在网络世纪,能够抢先一步的,还是人类的思考力。
网络生活的丰富,也许掩住了我们往前看的视线。
不过,既然偶尔能够意识到,那么经常思索一下,也不是坏习惯吧。
防患于然、提前思考的远虑,本来就是我们中国人流传下来的一条好经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