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到底什么是目的导向型思维-由一道逻辑题说起

2021-06-23 23:31 作者:管综逻辑百宝箱  | 我要投稿

2013-42.某金库发生了失窃案。公安机关侦查确定,这是一起典型的内盗案,可以断定金库管理员甲、乙、丙、丁中至少有一人是作案者。办案人员对四人进行了询问,四人的回答如下:
甲:“如果乙不是窃贼,我也不是窃贼。”乙:“我不是窃贼,丙是窃贼。”丙:“甲或者乙是窃贼。”丁:“乙或者丙是窃贼。”后来事实表明,他们四人中只有一人说了真话。根据以上陈述,以下哪项一定为假?(A)丙说的是假话。(B)丙不是窃贼。(C)乙不是窃贼。(D)丁说的是真话。(E)甲说的是真话。


以2003-42题为例,题目问的是哪一项为假,你只要在推理过程中,找到了一定为真的信息,就要马上看选项中有没有它的反面,没有,继续推理,有就可以选完走人。

并不需要对每一个具体细节,推出确定的结论。况且有的题目题干条件并不够充分,无法把所有的信息都推出来。
比如这道题。关于甲是不是窃贼,就是不确定的。是和不是,都符合题干。有的同学做到这里,就总觉得别扭,觉得一定会有确定为真的结论。如果找不到确定为真的结论,就会想,是不是自己推错了。。其实,,你真的想多了。题干的条件不够充分,确实就某一个方面,推不出确定结论,但确实也不影响你选出正确答案。
所以,还是那句话,先看问题,在大脑中明确问题问的是什么,这就是你的目标。。至于题干给出的信息,是不是都是为目标所用的,这是不一定的,有的信息就是冗余的,是干扰的。而这本身就是逻辑考察的一个层面,命题人就是要看看你是否具备目标导向思维,是否容易被无效信息干扰。

如果你的大脑经常想把每一条小路都探索一遍,想把所有的事情都弄出个确定结果来,不弄出来你不舒服。对于有确定结果的事情,这样的思维是可取的,而且是必备的。但某种思维方式,不是通用的,要看适用场景。
就像从事艺术工作需要发散的,有想象力的思维,而从事会计工作需要严谨的思维。

在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考试这个场景中,要求的是目的导向型思维,而不是资源导向型思维。因此,如果你总是想面面俱到,事事清晰的话,那你的思维方式就亟待改变。。。。
你需要明确你当前的目标是什么,朝着它去想问题。你需要容忍不确定性的存在,不确定就不确定吧,反正目标达成了,其他的与我无关。。。

目的导向型思维也是一个管理者必备的基本思维。试想,如果一个管理者的思维是资源导向型,做任何决定之前,总是先把大大小小,不管重要与否的信息,全都认真看一遍。那是不是很浪费时间,效率很低。尤其是在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信息是看不完的,那将大大延迟做决策的时间,而此时竞争对手可能已经开始行动了。
而如果根据目标,把相关的信息充分挖掘,并且有重要性的一个层级划分,做事的效率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回到考试上来,大脑中是否安装了和考试匹配的底层思维,是高效应对考试的关键。这也可以很好的解释,为什么有的同学学的很认真,很仔细,正确率就是不高,做题速度就是慢。
所以,你备考的重点,绝不仅仅是知识点、考点,还有思维方式的转变和优化。很多同学恰恰忽略了这一点,按照以往应对知识型考试的方式去备考管理类联考,效率大打折扣,路越走越窄。
至于说思维方式如何转变,如何转变地更快,我们在后续文章中进行解读。


本题解题方法详见下面解析。







【答案】D【解析】考点:形式逻辑;真话假话题甲:┐乙→┐甲=乙∨┐甲。乙:┐乙∧丙。丙:甲∨乙。丁:乙∨丙。常规方法:假设乙真,则甲丙丁说的都是真话,不符合只有一句真话,因此乙假,即乙不是窃贼,排除C选项。此时,丙如果为真,则乙和丁说的都是真话,不符合只有一句真话,因此,丙也不是窃贼,排除B选项。此时,可得出,丁说的是假话。选择D选项。
快解方法:如果甲是窃贼,则丙说真话,如果甲不是窃贼,则甲说真话。由于甲或者是窃贼,或者不是窃贼,因此,甲和丙至少一个说真话。又因为只有一人说真话,因此乙和丁说的是假话。因此,选项D一定为假。

到底什么是目的导向型思维-由一道逻辑题说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