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分享:燧发枪始末(韩奎元)
ps:全文共三千字,简单介绍了燧发枪发展的始终,up自己重新校对了这篇文章并且替换了原文糊到亲妈都不认识的结构图


燧发枪是一种以枪口装弹的燧发式武器,属于前装枪。他在枪械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从燧发枪的发明到广泛采用,至被淘汰,共经历了了二百多年的历史。
燧发枪的种类很多,世界各国使用也很广泛,但是总的来说,从击发机上燧发枪分有两种:其一是采用转轮打火的击发机,该枪被称为轮式燧发枪;其二是装有撞击式燧发机,该枪被称为撞击式燧发枪。从枪管上分燧发枪亦有两种,一种是枪管內没有膛线,称为滑膛燧发枪。一种是枪管内有膛线,称为线膛式燧发枪。
燧发枪是由火绳枪发展演变而来的,火绳枪发明于14世纪初叶其中只是一根简单的铁管,别无其他零件,采用火绳或木炭点火,到了15世纪才出现了装有直形木托的火绳枪,这主要是方便置于肩托。火绳枪使用球形弹丸,从枪口部用木锤或者是铁条塞入。火绳枪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火药在燃烧时产生的气体能量发射弹丸,后来虽然发明了火绳机,但是仍然离不开火种,因为是采用火成荒木炭点火的,因此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保持火种困难,而且在夜间保持火种及点火,也容易暴露目标,所以使用起来也很不方便。

15世纪发明了燧发机,并且应用于枪械,由此代替了要预先点火的火绳枪,燧发机的出现使枪械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它是利用火门旁打出的火点燃装药,那时枪的口径已经小到了17毫米左右,枪的重量已经减到了6千克左右。
最初式样上的燧发机是摩擦式的燧发机,它是用一块经过切削的铁片和一小块燧石,用他们摩擦的办法发出火花以点燃导火管。采用这种点火方法比用火绳或木炭点火可靠得多,而且受气候条件的影响也不大,但也有不便之处。

16世纪初叶.约翰.基伏斯发明了转轮发火法。轮式发火的原理比较简单,但构造比较复杂,它有一个带辊花和钩槽边沿的钢轮,安装在枪的一侧,在击锤的头上夹有一块燧石,在准备射击的时候,把锤头扳下,一直到燧石紧紧地靠在钢轮上,预先用钥匙将发条扭紧,扣动扳机,解脱钢轮,钢轮转动,辊花边沿磨擦燧石,这时就会发出一簇簇火花,沿着钢轮的切线方向飞出,从而迅速点燃导火管,引燃火药,由火药燃烧产生气体的能量,铅弹推出枪膛。

伴随着轮式发火的燧发机的出现,新的战术也出现在战场上。如德国的骑兵,在作战时,每人配备两只轮式发火的燧发手枪,组成15~16排的纵队,在敌人接近的射程内,第一排放枪,然后纵马从战阵的左右两侧回到后面装填弹药,第二排继之,然后第三排,第四排......,以此而形成持续火力。

在16世纪,虽然轮式发火装置的样式比较多,但大同小异,这种发火的方法在欧洲的许多国家都曾经采用过。
由于轮式燧发机装置比较复杂,在钢轮过脏时,其动作不太可靠时,常常发生故障,为了保证正常的发射,在轮式燧发枪上仍然保留着火绳机,以备急用。
到了1525年,在欧洲又出现了一种非常简单的打火机构,那就是在击锤的钳口上加一块燧石,在传火孔边有一击钻,如果需要射击时就扣动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冒出火星,引燃点火药。这种击发机结被称之为撞击式燧发机。装有撞击式燧发机的枪械叫撞击式燧发枪。
1600年左右又出现了一种米格勒燧发机,它与其他的打火机不同,在锁板外面有一个弹簧,击锤和药盂盆是一起的,在燧石撞击火镰时,药盂盆打开,由此点燃火药,并由火药燃烧的气体把弹丸推出枪膛。
撞击式燧发机的出现及其应用于枪械,简化了枪械的发射过程,同时也促进了射击精度的改善。撞击式打火方法是继转轮打火方法出现后不久发明的,当时欧洲各国公认这种打火方法非常高明,很快被各国采用。撞击式燧发枪在军队中使用的时间长达200多年,他在枪械发展史上占有相当的地位,而此种击发原理,就是现在步的枪中,仍然有所应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燧发枪也逐步完善,1641年在柏翁城发明了刺刀,刺刀的名字也用“柏翁”来命名。最初式样的刺刀有木柄,是插在枪膛上的。后来经过工程师伏邦才倡议采用刺刀筒,利用它把刺刀固定在枪管上。到了18世纪刺刀的作用才在各国的军队中得到了公认,如俄国军队在18世纪装备的步兵燧发枪和龙骑兵燧发枪,两种枪的构造是一样的,都是前装滑膛枪,有完善的燧石撞击式击发结构,火镰同时又是火门盖。大弯曲的托架,便于瞄准和提高射击精度。这两种枪都备有带套筒的刺刀,刺刀安在枪管上,仍然可以进行正常的射击,这样一来,就能迅速的转入白刃战。

步兵燧发枪的主要诸元是:口径为19.8mm,枪全长1560mm,枪全重(带刺刀)5.69kg,弹丸重量为32.1g。
龙骑兵燧发枪的主要诸元是:口径为17.3mm,枪全长1210mm,枪全重(带刺刀)4.6kg,弹丸重量为21.3g。
17世纪,德国和法国军队的部分士兵(猎兵)才用了有膛线(即来复线)的燧发枪。最早的膛线是直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装填弹丸更方便。后来人们发现,要想使弹丸在空气中飞行的稳定不翻转,就必须提高弹丸的旋转随之即出现了螺旋形的膛线,这样就使弹丸在飞行中更加稳定,增加了燧发枪的命中精度。线膛燧发枪虽然比滑膛枪好,但装弹比较困难,发射速度也低,一分钟只能发射一发。如1800年英国军队装备的伯卡枪(Baker),就是一支优秀的线膛燧发枪。它的口径为15.6mm,枪全长1156mm,枪管468mm枪全重为4.31kg,膛线7条,使用球形弹丸(软铝圆弹),最大射程为182.88m。
在众多燧发枪中,值得一提的是17世纪中叶(清朝初年),中国的火器发明家戴梓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连续发射的连珠火炮-连珠铳。此铳的形状似琵琶,其火药和铅弹丸都贮于铳背,共28发,以二机轮开闭,扳第一机时,火药及铅弹丸自动落入筒中,第二机随之变动,摩擦燧石打火,点燃火药发射弹丸,此连珠铳类似于近代的机械式机枪,他比美国人加特林发明的机械式加特林机枪早一个世纪。由于清朝统治阶级保守,加上排汉思想严重,致使戴梓的这一发明没有被采用和推广,使之“器藏于家”。

18世纪英国人发明了一种名为“安娜女王式手枪”,又称螺旋枪管燧发手枪,此种手枪和以前的燧发手枪不一样,它有许多便利之处,它的枪管分两部分组成,枪管的前部内端刻有螺纹,与后部分(弹膛)外部螺纹相配,后部分先装上黑火药,再装弹丸,然后拧上前部分枪管,弹膛后部有一个传火孔与火剂盂与相接。发射以后,再装弹时,把前半部分拧下,并用铰链与枪身连接在一起,以免装药时脱落。螺纹接管手枪比当时的前装手枪进了一大步,但是装药速度慢。此枪确实可靠,射击的精度也提高了。
19世纪初叶又出现了“燧发机旋转多管手枪”。该枪枪管是圆柱体,圆柱体内有数个孔,燧发机可以旋转,即旋转一次燧发机就可以击发一次,是能够依次发射的多管燧发手枪。
科利尔.马利埃特和什尔克发明了转轮手枪,其发火机构是燧发式的,他们最大的贡献是首次把转轮手枪的击发结构的动作与转轮的转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1793年苏格兰人希斯开始研究爆药,直到1814年,英国人乔舒亚才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铜火帽,并广泛用于步枪的点火,它是采用击锤打击起爆药点火,以火药气体推动弹丸出枪膛,与此同时火绳枪和燧发枪逐渐被淘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