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曾国藩 | 如何从“资质之陋”成为“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

2023-08-28 10:31 作者:管理哲学高级研修项目  | 我要投稿

资质之陋,众所指示

谈及曾国藩,多数人对其抱有敬意。作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曾国藩以一介文人之身担任武将,创立湘军,为清廷与地方百姓立下汗马功劳,官至两广总督又避免沦为为上忌惮的弃子,在官场横流中全身而退,堪为儒家“修齐治平”之典范。

曾国藩对自己的定义:“资质之漏,众所指视”,多数人对他的印象,也限于资质平庸的后起之秀。实际上,曾国藩一生实现“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恣肆疆场,曾氏子孙传十代出奇才者两百有余,绝对是一代天之骄子。

曾国藩的传奇旅程,起始于祖辈的荫泽与教导,后积于自身的勤勉与持重,传语至今,究竟有何魅力?让我们一展而视。

家风优良,半生奠基 

曾国藩祖父曾玉屏少年颇放浪玩笑,及至35岁才骤然醒悟。此后曾玉屏耕于农事,依虫鸣鸟叫,悟节气变化,购置了百十来亩地,自此奠定了曾氏家产,实现了阶级跃迁。当家族根基稳固后,历代务农的曾玉屏起了犟脾气,一定要让子孙读书当官,“穷年磨砺,期于有成”。不料长子曾麟书于应考上甚是愚钝,攻读不谢却连考十六次未曾高中。

无奈曾玉屏将厚望寄与长孙曾国藩。

曾国藩五岁开蒙,八岁便读完五经,但在科举这条道上,曾麟书父子二人的命运可谓出奇得相似。曾国藩从十四岁起参加县试,连续七年名落孙山,令人大感沮丧。或许出于风水的因素,在22那年,曾国藩终于时来运转考上秀才。及第后的曾国藩一扫清颓之风,于官势上显出厚运,并在之后的岁月里立下丰功伟绩。

纵览曾国藩的青少年时期,爷爷曾玉屏和父亲曾麟书的影响不可谓不大。祖父巩固基业,倾举家之力助子孙二人通读诗书;父亲勤学不息、笔耕不辍,坚持十余载未曾放弃。及至曾国藩,自勉之风早已深入骨髓。在三十岁时,曾国藩为自己定下“修身十二条款”:

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

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早起:黎时即起,醒后不沾恋

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循外为人,每日以十叶为率

读史:丙申购二十三史,每日读十叶,虽有事不间断

谨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

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眈着,最容易溺心丧志。

作字:早饭后作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不留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在军营之中,曾国藩坚持早起,日日于清晨练兵督训,他的自律深刻影响了彼时相对闲散的李鸿章,让其在后世为人处世中甚为钦佩。

疾病缠身,逆境奋起

或许有读者认为,如此勤奋刻苦的曾国藩,必然有一副极为优质的身体。然而,曾国藩的生理素质不仅没有胜于常人,甚至可以说是疾病缠身。何以见得?

在其日记中,就记录了不少其三十岁时身体欠佳的情状:

道光二十一年(30岁):“总以耳鸣为苦”“如五十岁人,良可恨也”

道光二十三年(32岁):“早起吐血数口”“不能看书,眼蒙如老人”

道光二十六年(36岁):“丁末年已戴增光镜”

据悉,曾国藩还患有严重的皮肤病,据当代医学判断,很有可能是银屑病,也就是俗称的牛皮癣,曾国藩可谓受尽此病折磨:“双腿血肉淋漓,两脚皆烂。”

由此看来,从三十岁起,曾国藩就饱受各种疾病折磨,包括但不限于耳鸣、眼疾、中风、高血压、牛皮癣等等等等。换做常人,面对如此脆弱的身体状况,或许会选择安稳于世,就此度过一生。但倔强的曾国藩硬是把一副烂牌打出了精彩。

1838年,曾国藩通过会试,经过步步提拔,一路向上,短短几年内,曾国藩升任内阁学士,两年后,又加封礼部侍郎和兵部右侍郎。凭借不断的努力,曾国藩官升二品,在当时也算实现了不小的成就。

曾国藩不光自苦砥砺,对子孙后代也要求颇高。其敦敦教诲融于家书,逾120万字足见其良苦用心。“百种弊病,皆从懒生”“万不可以兼营并鹜。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故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若专在胜人处求强,其能强到底与否,尚未可知。”此间种种,言辞恳切,严父慈心跃然纸上。

十余年京城宦海生涯后,曾国藩丧母返乡,成为一个在家守制的丁忧侍郎。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眼见清朝正规军接连落败,经郭嵩焘力劝,曾国藩赴长沙团练乡民、搜查土匪。他以儒家三纲五常的礼教、尊卑上下的等级制度与同乡共里的乡土观念维系官兵,使湘军成为一支有效地维护封建统治的武装力量。

书生气质的曾国藩担任治军统领,初看便叫人心生犹疑,彼时朝堂也对这支队伍并不看好。但曾国藩借鉴了汉代部曲武装及宋代岳家军、明代戚家军的创建办法,决心将治理好湘军,在武器装备上,湘军不仅向外国采购洋枪洋炮,还自设兵工厂和船厂,仿造新式武器。行军驻扎途中,曾国藩要求湘军每到一地,哪怕只宿一夜,必然深沟高垒,严密布防,营垒未成不得休息、吃饭。在治江权上,经与太平天国一役惨败后,曾国藩痛定思痛,改革水军,学习太平天国军战法,不用大船,改用长龙、舢板,并且从两广购买大量英国前膛炮增强水师火力,逐渐取得战争主动权。

一朝落幕,辩证功过

       曾国藩凭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屡获进迁,但晚年的曾国藩因战争失利以及天津教案处理不当,难以再企及年轻时的荣光,最后在62岁的年纪带着一身病痛溘然长逝。

回顾曾国藩一生,有赞誉,亦有詈骂,如行军途中藩用劫掠财物、封官赏爵的办法来鼓舞士气,养成湘军凶悍领残的本性,曾国藩本人也嗜杀成性,用刑颇为严苛,得到民间“曾剃头”“曾屠户”的骂名。对任何有成就的历史名人,都应辩证看待其功过,曾国藩确为世间少有之能人,逆天改命之奇才,德行教化之先人,但对其不为世所取之处,亦当去其糟粕,谨慎处之。

曾国藩 | 如何从“资质之陋”成为“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