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杭州第二站 打卡了杭州西站!


来杭州!第二站!杭州西站!

对于这座铁路枢纽车站,几个关键词是对它的初印象:站城融合、有博物馆、面积大、建筑美、交通方式多。这座车站集诸多亮点为一身,列入了笔者的杭州必打卡清单。

开始的开始,一定要讲讲这座建筑的总体规划。整个建筑坐北朝南,方方正正,在东南西北方都有出入口,串联起它们的就是车站的设计核心——城市通廊。在这东南西北架起的十字里,从下至上分别是地铁、铁路出站层(公交、社会停车场、城市通廊)(平层)、铁路站台、铁路候车层(社会车高架落客层)。
从交通方面说起!50 分钟前还在机场,50 分钟后就能到西站。杭州地铁 19 号线成为我在杭州出行的重要交通线。时速高、站距大、换乘多,可以满足游客在城市东西两端的快速出行。这条线路当下西端终点,就位于杭州西站。在这里还可以同台换乘 3 号线。可以说地铁往来非常便利。从地铁站厅坐扶梯往上,就来到了城市通廊层,本层同时也接纳铁路落客。这里有公交,连接了不少地铁没有覆盖的地方。




之后就是最震撼笔者的——天梯。我暂且这样称呼它。从平层的城市通廊,直接由铁路车站南北两场中的镂空云谷飞跃到 24 米高的候车层。这样一来,铁路进站的旅客不用淋雨或是去广场,直接就来到了安检大门。这样的设计大大地节省了旅客时间,为旅客带来非常好的进站体验。




来到候车层,往外走,穿过社会车高架落客层,在这样的制高点便可俯瞰城市通廊间的全貌。在通廊两侧,设置了上盖开发的写字楼建筑。尽管这些建筑还未投入使用,但已经可以想见到人们在铁路车站上办公的奇妙场景。

这里也可以眺望到东西通廊外的站前广场。我更愿意叫它站前小游园。不必走回头路穿过刚刚“天梯”,东西通廊的社会车高架落客层外也设置了超长扶梯。可以直接由此直达,“跃”入园景。不方便旅客也可以使用无障碍电梯,同样也直接连通了高架层和通廊层(平层),方便游园的同时,更方便附近社区居民进站。

东西广场的园景各不相同。西广场的小游园令人印象深刻。一辆东风 4 型内燃机车静静地停泊在小广场中央。这是多么令人震撼的场景。从此,这列见证杭州铁路发展历史的火车头,化身为一位老人,注视上方仅 10 余米的高速动车组飞驰。迎来送往,也讲述往昔。

西站坐落在古往今来都活力满满的土地。告别西广场这位铁路上的长者,再次进入城市通廊,这一次,我们可以和古人对话。3 月,杭州西站枢纽规划展示馆对外开放,同期开展的还有“西站两千年——李家塘遗址文物展”。没有达官显贵,没有富商巨贾。这里的文物,来自战国时期以来西站地区生活的布衣百姓。
“世人都关心王公贵族,很少有人关心平民百姓。王公贵族都能在文献记载找到,但普通人想要在文献里留下一笔,实在太难。考古人有责任把古代最基层、最普通的生活展现出来。”这是李家塘考古负责人杨金东发自内心的感言。
在常规展览外,“我在西站修文物”等活动也在这里开展。除此之外,在地党群中心还在此开展“杭州高层次人才讲座”、“匠心工作室”、等活动,这一切活动,都是在一座火车客站里开展的。
回到城市通廊中心,东西、南北两条通廊在此交汇。这也是笔者刚刚走出地铁站厅的地方。南北通廊的南端,坐落着杭州西站的“云门”。一座四四方方的建筑,中部镂空,以供通行,建筑总体给人一种悬浮的感觉。在这里,以后将连接车站周围的综合商业体。但由于南侧地块仍在封闭施工,笔者无法近距离窥得“云门”。期待周边业态成熟后,真正和城市融合后的车站。
至此,笔者也走完了杭州西站的大部分公共区域。这部划时代的铁路客站让人叹为观止。这也是 TOD 理念的一次具体生动的实践。以往铁路分割城市,制造地块孤岛的现状不再发生。这一次,铁路以更加贴近城市和社区的面貌出现。现在,杭州西站的主体部分已经建设完成了。但此刻,笔者更加期待在它附近的城市建设。在未来,杭州西站可以真正以城市之门的形象,迎接杭州八方客,服务社区邻里坊。


📌地点:杭州市杭州西站
🚌交通:3/19 号线火车西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