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老车型录简史20|轿式MPV新宠 本田初代奥德赛/朗程(RA1/2)

文/编译:麦芽糖
型录图:外网 资料引用:喂鸡


初代奥德赛的开发负责由小田垣邦道担任,随着当年泡沫经济破裂影响,以及加上RV风潮来袭,使得本田遇到了经营业绩低下的情况,并且在日本的轿车和跑车车系的销量开始走低,虽然本田错误预估RV风潮只不过是短暂的,并没有去考虑更多,当时本田在日本销售的“RV”车系只有思域Shuttle,以及美国进口的雅阁旅行车,不过这俩玩意在销量方面并没有卵用。
无奈之下本田只好引入真正RV来弥补其空缺,除了代理销售JEEP大切和小切以及牧马人外,还陆续推出了CROSSROAD和JAZZ,以及94年推出的HORIZON,不过这些都是这些贴牌货,前者是路虎发现1贴牌,而后两者是五十铃MU和BIGHORN贴牌,基本上是当年本田与五十铃的相互代工合同之下而推出。
当然在HORIZON上市的同一年,思域Shuttle就新增了RV风版的Beagle,不过除了思域Shuttle Beagle的销量一口气的被增加外,一群贴牌货的销量几乎依托答辩并且名气太低,更为雪上加霜的是一部分本田旗下经销商还拒绝入库销售HORIZON,所以本田没有自家真正意义上的RV车系是致命性的。


在时光倒回泡沫经济被破裂之前,美国本田向日方要求开发设计一款全新MPV,并搭载与初代里程相同的C系列V6发动机,到了90年9月,小田垣率领一个小组前往美国,并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对美国市场上现有的MPV进行深入分析,并且研究了当时美系MPV的那些优缺点,最初项目开始时该团队正考虑使用直四发动机以取代V6,不过由于泡沫经济破裂使得原本规划的新工厂计划被受挫,所以开发计划被公司领导层突然叫停。
不过该开发计划并没有凉凉收场,而是转在“地下”秘密开发,当然小田垣继续与“地下”开发项目团队合作,使用“私人飞机”的概念作为其设计信条,这也使开发代号被定为“PJ”,全称personal jet,小田垣构思了第三排可折叠收纳到地板,以及中央过道的想法,开发团队确定了1.2米的最小内部高度以保留中央过道,并采用低地板设计以方便上下车和停车,较低的车顶高度使得方便上下车和停入车库,低车顶装载高度以及提升生产装配效率。
当然开发团队强调“轿车操控感”来打造出当年本田独有的MPV,因此开发团队计划打造一款能够像轿车一样享受驾驶乐趣的MPV,所以采用了CD雅阁底盘架构作为基础,这种组合对降低开发和生产成本也有意义,另外还构想出一个可行的内部方案,以最小限度的投资利用现有的狭山工厂投产,当然同样也是当时本田没钱去改造生产线的关系,所以车身尺寸被勉强限制在能与雅阁同线生产上的水平。
在开发设计团队使用了大量的设计插图,4/1比例和全尺寸泡沫模型,并努力说服管理层相信该项目的可行性后,直至91年4月,PJ项目被准许,在原型车运往美国向本田美国展示而获得赞同后,奥德赛最终于1994年10月20日在日本发布,次日上市。

Creative Mover生活创造车系列第一弹车系,虽然为时已晚但本田还是真正意义上打入了RV市场,初代奥德赛基于了CD雅阁架构开发,部分部件同样与EG思域共通。
外观依旧由时任本田设计师岩仓信弥担任,这也是岩仓在本田时期所设计的最后一款作品,采用与传统轿车同等的低底盘和低全高设计,尺寸与轿车同等,使得拥有与轿车同等的乘降性和驾驶感,并且确保了其宽敞空间和功能性,打破了传统轿车功能单一的形式。
外观基本维持了本田当时的设计风格,同样使用了镀铬条状格栅和纤薄造型头灯,前雨刮使用了对开式,侧面呈流线型并且造型规整,从车头到车顶由光滑的曲面构成,实现了其空气动力学性能,后排车门维持了与一般轿车相同的平开铰链车门,尾部设计也同样简洁,角状尾灯使得尾部营造出优雅感。
长宽高为4,750mm×1,770mm×1,645-1,660mm,轴距为2,830mm。


内饰上其仪表板布局比较规整,并使用了节省空间的怀挡结构,受成本考虑早期车型没有转速表,这也是在本田同排量车系中罕见的,空间也有着相当高的实用性,其最大特点有一个“中央过道”,这样乘客在车内交换位置,以及六座版进出第三排带来了方便,座位使用了剧院式布局,提供了2+2+2六座和2+3+2七座两种布局,七座版的第二排可翻折,并且在第二-三排座椅放平后形成一张平坦大床。
而第三排座椅采用了当时MPV极为少见的地板式收纳,既省空间又省一些力气,当然停车时将第三排整体翻转之后变身一张“钓鱼凳”来使用,由于采用该收纳方式的影响,备胎改用了非全尺寸并被放置在第三排右侧,当然之后几代的奥德赛无论是美版也延续了这种第三排的收纳方式。
日版配置最初分B/S/L三种,除了丐版B外几乎都标配了后排空调和第二排扶手(限六座版),不过顶配就多了红外遥控钥匙,钥匙孔照明,隔热玻璃+后排隐私车窗,电折镜,车顶行李架,铝合金轮圈,仿木饰板,前排座椅扶手,间隙雨刮,前排自动空调,6扬声器音响等等这些,当然双A(ABS+双气囊),单电动金属天窗,前后驻车雷达,带车载电视和集成空调控制的原厂GPS导航只有中高配可选。

和前述所提及,动力和悬架共享自CD雅阁,动力最初仅提供无VTEC的F22B 2.2L直四,97年小改款才换装了带VTEC的F23A 2.3L直四,以及新增搭载3.0V6发动机的顶级版Prestige。
变速箱只有带锁止机构的4速自动一种,并带有PROSMATEC(Type II)变速箱模糊逻辑控制,前后悬架为双叉臂式,相对于车重增加,由于提高了变速箱最终减速比所以发动机转速稍高,不过后来的改款车型油耗稍弱。

日规发动机参数
F22B 2.2L(94-96款)
排量:2,156cc
配气机构:单凸轮轴
气门数:16个(每缸4个)
进气形式:自然吸气
供油方式:PGM-FI电喷
缸径/行程:85.0mm×95.0mm
压缩比:8.8
最大马力:107kW(145ps)/5,600rpm
最大扭矩:196N·m(20.0kg·m)/4,600rpm
F23A 2.3L(97-99款)
排量:2,253cc
配气机构:单凸轮轴
气门数:16个(每缸4个)
进气形式:自然吸气
供油方式:PGM-FI电喷
缸径/行程:86.0mm×97.0mm
压缩比:9.3
发动机特有技术:VTEC可变气门正时
最大马力:110kW(150ps)/5,600rpm
最大扭矩:204N·m(20.8kg·m)/ 4,700rpm
J30A 3.0V6(97-99款Prestige)
排量:2,997cc
配气机构:单凸轮轴
气门数:16个(每缸4个)
进气形式:自然吸气
供油方式:PGM-FI电喷
缸径/行程:86.0mm × 86.0mm
压缩比:9.4
发动机特有技术:VTEC可变气门正时
最大马力:147kW(200ps)/5,500rpm
最大扭矩:265N·m(27.0kg·m)/4,700rpm

前后悬架同样为双叉臂式并加以改进,后悬架进行了紧凑化,并使用了HPV减震器。得益于其轿车底盘和前置前驱布局,在实现了低重心化的同时,并加上长轴距和悬架性能实现了柔软平坦的舒适性和优秀的直行稳定性,驱动方式除了前驱外,日版还提供了适时四驱版(限直四版),配备了带DPS油压双泵系统的适时四驱系统。








初代奥德赛在日本推出后,由于其低矮的尺寸和轿车般的外观,加上在传统MPV所没有的出色操控和乘坐舒适性等这些优势而受到了欢迎,并迅速成为爆红车,在除了一般的家庭用户层外,甚至也引来了当时本田运动车系的置换用户层的欢迎。
并获得了94-95年JCOTY日本年度车特别奖,和95年RJC年度车,在大受欢迎的背面,在当时电影化的『亚当斯一家』的倾情代言下,销售策略上也得到了成功,由于奥德赛的热销,使得其他主机厂同时期也推出了类似概念的车系,比如丰田IPSUM和GALA,以及日产PRESAGE和BASSARA等这些,也引发低车顶MPV的热潮,颠覆了多人车就是一台1BOX的这一世间常识。
当然随着车型爆红,销量也步步高升,当初4,000辆原定目标月销被涨了几倍,受销量火爆的影响下其生产线被强化,95年销量达到了125,590辆的记录,使得在2.0L以上的3字车牌级别销量排行超过了长年霸榜的丰田皇冠,甚至在97年总销突破了30万辆,成为了当时本田销量最快的新车系,并打破了思域的销量记录。
之后Creative Mover生活创造车车系陆续催生了CR-V,STEPWGN,SM-X等车系,自奥德赛的推出和生活创造车车系的影响,使得本田的经营业绩迅速从亏转盈,也坐稳了在日系主机厂的三强地位。
随着奥德赛的热卖,配置车型也在逐年更为丰富,95年新增Sunshine roof双天窗版可选,除了前排维持了电动金属天窗外,后天窗采用了阶梯状造型车顶的第二-三排玻璃双天窗,虽然外表上看起来像是全景天窗,不过在里面就是个双天窗,当然该天窗没有自带遮阳帘。
除此之外还新增了Exclusive超豪华配置,像是双A,前后驻车雷达,原厂GPS导航,Sunshine roof双天窗等几乎都被满配,当然还多了高级面料车顶,真皮方向盘和座椅,仿木车门开关饰板,内外镀铬门把手,车身同色侧防擦条,灰色保险杠下唇和侧裙,抛光铝合金轮圈,以及车身饰条和两种专用车色。


而Field Deck于96年随97款也一同推出,该版由本田技研旗下的本田特装开发,以Sunshine roof双天窗版的基础上进行了魔改,使用了FRP材质的升顶帐篷,并且依旧能睡两个人,帐篷材料与潜水服相同,并设置了小天窗,车窗蚊帐和室内照明,四驱版其帐篷收纳时的高度也能够停入大型立体停车场另外帐篷车顶配备了行李架,当然Field Deck推出后也同样受到的好评,当然普通带拖车钩版也被同时推出。
当然97款也进行了配置升级,改善了怀挡的操作感,双闪开关被移动到主驾驶侧,六座版的第二排中央新设了可侧方折叠的小桌板,双A,车身同色电折镜和遥控钥匙变为全系标配,新增M配置,L配置新增车身同色侧防擦条,仿木车门开关饰板,原厂GPS导航系统被升级为3D地图显示和兼容VICS道路交通信息通信系统(接收单元为经销商附件),随着M配置的新增,原先的丐版B配置被取消。



97年进行了小改款,对前脸和尾灯进行了小改,新设计的条状格栅变成了五条状,其中两条依旧为镀铬装饰,并且边框下部为曲面状造型,当然新保险杠的进气口尺寸被扩大,并且前唇进气口被消失无影无踪,尾灯只不过把转向灯部分变成了透明色,除丐版外收音机天线被集成隐藏到后挡内,轮圈和钢圈护罩也进行了重新设计。



内饰则换上了当时最新通用造型的方向盘,喇叭按钮也移动到方向盘中间,新设计的仪表盘增加了转速表,除丐版外里程表改为数字式并带有室外温度显示,空调中央出风口面板使用了仿木格调,另外前排新增了伸缩独立杯架,前座新增平躺功能和扶手角度可调,七座版第二排新增了独立扶手(除丐版外)。
原厂GPS导航系统也同样进行了升级,屏幕被扩大到6英寸,并带有双地图显示,除了同样兼容VICS外还增加了初代Internavi车载通讯系统,依旧使用手机来作为通讯端末,之后99款的导航系统新增了车辆摇摆监测系统,可监测到疲劳驾驶以及侧风导致的车辆轻微摇摆,该系统依靠振动陀螺传感器和车速传感器来获得行驶轨迹,根据该轨迹预测中心参考线,并检测横向偏差量以检测车辆摇摆,如果摇摆状态持续一定以上程度,导航系统会显示警告信息和并提示音来提醒驾驶员。
配置方面同样有变,遥控钥匙升级为无线电遥控方式,M/S配置新增UV抗紫外线玻璃,新增全系可选的S Kit运动包,配备了运动包围套件,车身同色侧防擦条和门把手,钻石切割造型铝合金轮圈,以及排气管装饰和专属座椅面料图案等,另外超豪华配置的Exclusive则被取消。
直四动力则换装了F23A 2.3L发动机,虽然多了103cc的排气量和VTEC加持,最大马力和扭矩略有增加,当然变速箱被换装了直控方式的4速自动,另外ABS进行了改进,减轻了ABS本体重量并紧凑化,同时后排安全带新增了儿童安全座椅固定机构。

而顶级版Prestige于97年10月推出,基本上是代替此前普通版超豪华配置Exclusive,比普通版更加有豪华感。
外观方面改用了瀑布式条状格栅,并且在格栅左侧多了个V6标志,重新设计的前保险杠受配备前雾灯的关系而缩小了进气口尺寸,由于搭载V6发动机的缘故,发动机盖同样进行了重新设计,使得倾斜角度要比普通直四版稍陡一些,防擦条镀铬饰条装饰环绕至整车,此外还配备了黑色车顶装饰件(非行李架,VG Touring和选配Sunshine roof无此配置,VZ为灰色),牌照框镀铬装饰,后排隐私玻璃等。




内饰只不过换上了高级格调的仿木饰板和专用绒毛面料座椅,当然同样也可选真皮座椅,配置最初分VG和VZ两种,VZ就多了网幅铝合金轮圈,侧面饰条和车身同色侧裙,仿木车门控制面板,主驾8向电动座椅,前后排扶手角度可调(七座版只有前排)等等,而运动版VG Touring于98年新增,在VG的基础上配备了前后运动前唇,电动金属天窗,车身同色格栅和牌照框装饰,五幅饼状铝合金轮圈,当然车顶装饰件被取消,内饰则使用了灰色内装,以及黑色仿木饰板和打孔真皮方向盘。
动力方面Prestige改用了J30A 3.0V6发动机,该发动机于96年问世,并率先应用到北美市场的讴歌初代CL上,与前身C系列V6不同的是,J系列V6采用了横置60度夹角布局,孔间距和比C系列更短,并采用了更短的连杆和更小的特殊曲轴以减小尺寸,缸体为铝合金材质,而该系列的J30A发动机使用了单凸轮轴16气门布局,并多了VTEC加持,最大马力为200ps,扭矩为27.0kg·m,当然变速箱同样为直控方式的4速自动,只有两驱版,ABS多了EBD电子制动力分配。



截至停产前一个月为止,初代奥德赛在日本市场的累计新车注册上牌数量为433,028辆。

随后开始出口至北美,欧洲和部分国家市场销售,然而北美和欧洲市场的销量都不是很理想,也并不像日本市场那样卖的那么大红大紫。
虽然北美市场当时刚推出时,在其电视广告使用了已故街头绘画艺术家凯斯·哈林的小人形象,并且在广告中狠狠黑了当时美式全尺寸MPV的缺点,但反而初代奥德赛太过日式,车身尺寸和空间太小,以及动力不够劲使得销量不尽人意,年销量却只有2万或2.7万辆,并打不过这些美式全尺寸MPV,不过后来那些全尺寸MPV逐渐改善了这些缺点。
虽然就如前述所提及日版在97年新增了3.0V6,但就是打死不把V6版提供给北美市场,这也是第二代之后分成小尺寸的全球版,以及美式全尺寸的美版的起因,96年推出了贴牌版的五十铃OASIS,只不过换上了三条状格栅,以及车标上的变化罢了。

在96年,纽约市出租车和礼车委员会TLC扩大了可用作的士用途的车型,并准许了奥德赛以及其贴牌版OASIS作为纽约市的士使用,奥德赛/OASIS是TLC委员会成员的7岁孙子所推荐的,最初测试由于比轿车更高的高度,后排和行李厢空间,以及轿车所没有的后排出风口,这些地方比起当时普遍的福特CV皇维和雪佛兰Caprice更具有优势。
而欧洲市场则命名为Shuttle(除英国市场继续沿用奥德赛名称外),不过销量也同样依托答辩,由于没有欧洲人喜爱的柴油机和手动挡可选而销量疲软,仅限一代无疾而终。
注:Shuttle为第二-三代思域旅行版(除北美和部分国家市场外),和飞度旅行版的后缀名(飞度Shuttle(第二代),第三代改为Shuttle单独名称)

初代奥德赛于96年以大贸进口形式引入中国大陆市场,最初命名为朗程(源于港澳译名),大部分引入的都是七座版,当年40-42万售价与同时期的雅阁2.2基本同等,而且进口数量不多,另外也有CKD组装版(高登GDK6481A/三九SJ648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