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苏修是什么时候开始修的?
苏修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最近一直在看小约翰的视频,里面的苏勋宗让我大受震撼,他对小国的影响真的好大,事迹有非常有意思,他身上好像带走浓厚的苏联修正主义
关注者
318
被浏览
400,990
关注问题写回答
邀请回答
3 条评论
分享
收起
查看全部 89 个回答

傻瓜乐力
知青 修过铁路 开过火车 讲过学 做过外贸
关注
谢邀@卷卷毛
最早听说“苏修”这个词,是上世纪60年代( 苏修应该比这更早 )当时《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刊载“九评苏共公开信”简称“九评”。
毛泽东从1963年9月6日至1964年7月14日亲自主持撰写了9篇评论苏共中央的《公开信》,指名批判赫鲁晓夫修正主义。
《九评》的发表表明毛泽东已作好了与苏共决裂的准备,不再有什么忌讳了。毛泽东说,从此我们就像孙悟空大闹天宫,我们抛弃了天条,必须走自己的革命道路。
(见李瑗《试述<九评>与中苏论战》,《理论学刊》2008年第4期)
《九评》又称“九评苏共中央公开信”,批判的对象就是1963年7月14日苏共中央《给苏联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的公开信》 (就国际共运所涉及的一系列问题,对中共中央6月14日《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建议》(简称《25条建议信》)的反驳与回击)。
苏联的公开信对中共领导人指名道姓地攻击。这一攻击成为中苏论战的转折点:
它使中共在中苏论战中由防御转为反攻,由半公开不指名争论转为全面公开的指名道姓争论,把中苏论战推向高潮。
1956年苏共20大后,中苏两党出现重大分歧并逐步激化。“亲密无间”的中苏两党突然翻脸,中共批判苏共是“修正主义”,苏共则说中共“教条主义”,双方起初密函对责,继而公开论战,终致爆发1969年的中苏边界珍宝岛武装冲突。
中国从此把苏联视为主要敌人,为了钳制苏联,1972年,毛泽东决定与美国建交。
“中苏大论战”的遗恨延续了30年......直到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访华前。
修正主义最早出现于19世纪90年代,代表人物是伯恩斯坦。
恩格斯逝世后,德国社会民主党人伯恩斯坦公然提出对马克思主义全面“修正”。
意在国际共运中歪曲、篡改、否定马克思主义.其特点是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反对马克思主义。也就是中国 上世纪60-70 年代批判的有些人“打着红旗反红旗”......
编辑于 2022-09-01 17:52・IP 属地山东
赞同 72 条评论
分享
收藏喜欢
收起
更多回答

炭翁

建议把这本书烧掉
关注
实名反对林先生的回答。
列宁思想后期思想,基本上反对自由民粹主义,也就是拒绝与沙皇政府合作,然后与革命民粹主义越来越接近。
……
因为列宁越来越与革命民粹主义相似,吸收了大量的革命民粹主义的思想。
……
一一《林先生选集》
无庸讳言,列宁早在19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注意倾听有关民意党人刺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谈话,对革命民粹主义者的著作特别是无神论方面的著作产生了兴趣。
这正如列宁自己后来在总结俄国社会民主运动历史的第二阶段时所描述的那样:
“(俄国马克思主义者)中间有许多人开始具有革命思想,是同民意党人一样的。他们在青春早期,差不多全都热烈地崇拜过从事恐怖活动的英雄。
当时要抛弃这种英雄传统的令人神往的印象,必须进行斗争,而且必须同那些始终忠于‘民意党’而深受年轻的社会民主党人敬重的人决裂。
斗争迫使人们学习,阅读各种派别的秘密著作,努力研究合法的民粹主义的问题。在这个斗争中训练出来的社会民主党人参加到工人运动中去,他们‘一分钟’也没有忘记启发他们的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推翻专制制度的任务。”
一一《列宁全集》第6卷第171页
但是,列宁从未是一个革命民粹主义者!
列宁早在他的哥哥萨沙因刺杀沙皇而被杀害时就开始考虑必须探索另一条与民粹主义所不同的与专制制度进行斗争的道路。
这个时候,列宁就认识到“这种单枪匹马的斗争虽然是奋不顾身的英勇斗争,但是收效不大”,并明确指出:“我们不走这条路。应当走的不是这条路。”
作为证明的是,在1888年9月,列宁从流放地返回喀山后,不久即参加了费多谢耶夫的马克思主义小组的外围组织。
列宁后来回忆说:
“1889年春我来到萨马拉省,同年夏末在那里听说费多谢耶夫和喀山各小组(包括我参加过的那个小组)的其他成员被捕。
我想,如果那年夏天我留在喀山,也很可能被捕。”
一一列宁全集第43卷第316页
同样可以作证的是,在1889至1893年间,列宁移居萨马拉,曾通过姐夫叶利扎罗夫的关系,结识了当地秘密小组的领导人斯克利亚连柯。
的确,这些小组中有许多人是民意党人,列宁也对老民意党人从事秘密活动的方式、受监禁的条件、与外界联系的方法以及革命者在接受政治审判时的表现很感兴趣,很乐于汲取他们同沙皇专制制度作斗争的经验教训。
但不要忘记了,与此同时,列宁也同他们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证明他们那种脱离人民群众的恐怖活动注定要失败,证明他们所谓通过村社使俄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当时其中的一名小组成员姆·伊·谢苗诺夫后来对此回忆:
“在同弗拉基米尔·伊里奇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十分明确地弄清了‘资产阶级’ 和‘无产阶级’这些概念,弄清了这两个社会范畴在资本主义制度发展中的作用以及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方向。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证明,工人阶级必须组织起来进行自觉的阶级斗争,斗争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改善经济条件,而且是为了使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一一姆·伊·谢苗诺夫《80至90年代的革命的萨马拉》
可见,列宁早在移居萨马拉期间就始终是以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姿态来汲取民意党人的经验教训,这也正是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本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初步尝试。
在那里列宁不是作为消极的客体去接受他们的革命民粹主义思想。
恰恰相反,列宁把《共产党宣言》译成了俄文,并就《共产党宣言》和《哲学的贫困》等马克思经典著作在小组中作了专题报告。
事实证明,列宁反而是作为了积极的主体向民粹主义者们灌输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在这里,我们不妨再聊聊早期民粹主义的重要思想领袖车尔尼雪夫斯基对列宁走上革命道路的影响到底是怎样的。
在历史上,车尔尼雪夫斯基毫不畏惧地揭露并抨击了沙皇的农奴制改革的实质,对为它大唱颂歌的自由派的叛卖性进行了批判和驳斥,民意党的前身“土地与自由社”,其名就是为了致敬车尔尼雪夫斯基。
可以说此人是革命民粹主义的一面旗帜。
而对于列宁而言,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所作所为使他不仅在人格上而且也在思想上给列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列宁每谈起他总是带着一种深深的敬意。
但是,列宁也看到了车尔尼雪夫斯基思想中的小资产阶级性,指出它在经济学形式上是错误的,在社会主义理论上是乌托邦的,在革命民主主义的实践中是有历史局限性的等等,对其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尼尔·哈丁就对列宁与车尔尼雪夫斯基,或者说革命民粹主义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我们应该把列宁对作为一个人和一种坚定的革命信仰标志的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赞扬,同列宁在理论领域中对他的感激区别开来。
列宁后来赞扬车尔尼雪夫斯基时(他经常这么做)是带有一种明确和直截了当的论战目的的。
像普列汉诺夫一样,他总是把60一70年代那种勇敢的和值得赞扬的革命民粹主义同80一90年代那种消极的和较为暖昧的合法民粹主义区别开来。
这样,车尔尼雪夫斯基就成为论战中的一种标志,成为具有高度革命责任感而毫不顾及个人损失的典范。
他在毫不妥协地反对专制主义和俄国知识界中那种愚昧特征上是十分杰出的,而这种传统却被合法的民粹主义抛弃了,后来又被战斗的马克思主义更新了。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列宁赞扬了车尔尼雪夫斯基;
……
但是,他不是列宁在理论领域中的主要导师。”
一一尼尔·哈丁《列宁的政治思想: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与实践》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当民粹派理论家米海洛夫斯基指责社会民主党人拒绝接受俄国民主主义者反对专制制度斗争的遗产时,列宁曾这样作了驳斥:
“事实上,正如我们所看见的,从事这种捏造的人是颠倒是非,他们硬说‘学生们’与民粹主义的彻底决裂,就表明他们与俄国社会优秀部分的优秀传统决裂。
先生们,事情不是恰恰相反吗?
这种决裂不是表明把民粹主义从这些优秀传统中清洗出去吗?”
一一《列宁全集》第1卷第424页至425页
这番话对现在这位宣称列宁主义来源自革命民粹主义,是民意党的产物的林先生来说,同样适用。
最后感慨一下。
事实上,所谓的列宁主义来源自民粹主义的说法可谓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就有莱赛克·科拉科夫斯基、尼娜·塔玛金、罗伯特·佩恩等学者提出了相同或类似的观点,但因为经不起推敲,所以并没有得到普遍认可。
而到了21世纪的今天,林先生却又朝花夕拾,不劳辛辞的从历史的垃圾堆中将这些“真知灼见”再次挖掘出来哗众取宠,对此,我的评价是:
编辑于 2022-12-07 23:29
赞同 1454 条评论
分享
收藏喜欢
收起

无弋爰剑
君子剑传人,知名满克斯人士
关注
以下摘自《欧美共运风云录》,亮点请读者自寻。
1947年:
...
1948年:
1949年:
1950年: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发布于 2021-08-19 2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