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5是1号指挥员手动按电钮发射的吗?

看胖5的现场直播,是非常紧张激动的,尤其是发射前的几十秒。最终进入十秒的倒计时。此时1号指挥员现场报数,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最后一个命令是:点火!然后可见1号指挥员手指按了操作台上的一个电钮。现场画面立即切换到胖五火箭的底座腾起烟火,再过大约半秒,底部的烟火变成了高速喷流;火箭开始起飞脱离发射台。而高速喷出的尾流也通过导流槽从两侧腾起。在火箭起飞几秒后,1号指挥员会报出火箭起飞的精确时间,是几小时几分几秒,最终精确到几毫秒准时起飞。再过几秒后,火箭已经飞离发射台上百米的高度,此时1号指挥员再宣布火箭进入程序转弯,然后按照预定的弹道越飞越高。不过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既然1号指挥员在胖五起飞后立即报出火箭起飞的时间点是精确到毫秒级。

而常识告诉我们,毫秒是一秒钟的千分之一。而1号指挥员手动按电钮的动作,恐怕也需要至少半秒钟,也就是500毫秒,那么1号指挥员是如何确保他的手指在按下电钮的那一刻,正好是精确到毫秒级呢?或者说是,在某一毫米按下按钮把火箭点燃,然后再实际报出那一秒起飞的呢?其实都不是。事实早就证明,人的动作根本不可能精确到千分之一秒完成某个操作。即使是世界级100米飞人大赛的冲刺,也只精确到百分之一秒,而且都是电子自动计时。因此让1号指挥员在某个提前设定后的毫米级内准确按发射点火电钮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任意时间按下,再通过电脑计时宣布点火时间也不行。因为航天器什么时间段发射都是有发射窗口的。人手工按动发射过于随意,这样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计算和起飞弹道最后的精确度。

实际上胖五的起飞和其他大火箭的起飞,都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并不是仅仅宣布点火这一个程序而是有一套程序。我们看过去一些更大的火箭的起飞过程,比如当年美国的航天飞机。往往可以看到尾部冒出火星以后两三秒才开始主火箭的点燃,并不是宣布点火以后立即起飞。这是因为航天飞机的起飞推力是2个固体助推大火箭和航天飞机自身的液体火箭一起发力才能起飞。航天飞机上的那个巨大的“主火箭”只是一个燃料箱而并不是主火箭本身。因此航天飞机起飞时仅仅不同火箭之间点火的协调就需要一两秒。另外还有很多非专业人士从外观看不到的火箭起飞的程序。第一就是火箭内部的导航陀螺要先高速转起来。早期用的都是机械陀螺,现在多用激光陀螺。但是仍有一个起飞前加电线“转起来”的过程。另外就是几乎所有大火箭和航天飞机由于本身有上千吨甚至几千吨。

重量是十分巨大的,一旦上了发射台还要保持稳定,不至于在强风下翻倒甚至在轨道转移中出差池。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要说,其实上了发射台的所有大火箭和航天飞机,都是和发射基座“临时焊接”在一起的。在起飞前,首先通过爆炸螺丝炸开发射体和发射台的链接。才能真正起飞,因此1号指挥员在起飞后宣布的精确到毫秒级的起飞时间,其实是火箭整体离开发射台那一瞬间,并不是点火时间。而精确到毫秒的起飞时间将被自动记录在大火箭的导航陀螺系统中,再通过积分的方式进行最基本的惯性导航,原始起飞时间越精确,后面的飞行弹道才越精准。而如此复杂的操作,显然不是1号指挥员可以人工手工掌控的,他宣布点火起飞和按电钮,其实只是重复一个可见的仪式。真正给胖五点火和计算起飞时间的其实是背后的超级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