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洛阳游第235篇 唐恭陵
1998年10月1日,“2.15”恭陵被盗案的主犯张某、许某、刘某在恭陵被执行死刑,其余8名参与盗墓和贩卖文物的同案犯也被送进了监狱。至此,哀皇后墓被盗出土的129件珍贵文物,全部走进了博物馆。经专家对唐恭陵哀皇后墓被盗文物鉴定,壹级文物有彩绘骑马女俑,彩绘骑马男俑,彩绘骑马男俑,彩绘迎风骑马男俑 ,彩绘骑马男俑 ,彩绘骑马男胡俑 ,蓝釉净瓶 ,蓝釉钵,蓝釉双龙尊,蓝釉灯,蓝釉唾盂 ,蓝釉三足罐,蓝釉四系罐,黄釉唾盂,黄釉双龙尊 ,黄釉带盖三足罐,蓝釉四系罐 ,蓝釉盆 ,蓝釉葫芦瓶。这些文物是唐代社会生活的形象载体。
1998年2月15日上午,唐恭陵文物保护员在巡查时发现唐恭陵衷皇后墓被盗。经过现场勘查,被盗部位是哀皇后墓道的东壁龛,壁龛已被洗劫一空,只剩下一些残存的小件文物和器物碎片。2月19日晚上7时,警方在排渣中得到“有人曾打听文物买卖行情”的线索。根据这条线索,警方迅速抓捕了案件主犯张某、许某等人,至此,“2.15”恭陵被盗案真相大白。:1998年1月30日夜,在春节期间鞭炮声的掩护下,张某等携带电线、炸药、雷管、引爆器及探铲等作案工具,摸黑进入哀皇后墓南侧。随着一声沉闷的爆炸声,墓道被严重破坏,墓坑也显露出来。狡猾的盗墓贼并未即时盗墓,而是将洞口虚掩后随即消失在茫茫夜色中。2月4日凌晨1时许,一伙人在惊惧,狂喜中将哀皇后墓道东侧壁龛中的61件国宝装在随身携带的编织袋中,仓皇逃离现场。
唐恭陵位于洛阳偃师市滹沱村西南的景山之巅。是初唐“号墓为陵”规制下的一处完整实例。唐恭陵南依嵩山,北临洛河,东南群山环抱,西北岗峦叠起,该陵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五子、武则天长子李弘的陵墓,俗称“太子冢”。恭陵坐北朝南,平面近似正方形。据文献资料记载。“太子家”原封土长、宽应在180米左右,高度在为30米左右。2001年,唐恭陵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唐代陵墓群中保存最好的一座,是研究唐代陵寝制度、墓仪规制、丧葬习俗的珍贵资料。
唐恭陵现存“太子冢”和“娘娘家”“石雕18件,石碑1通”。“太子冢”和“娘娘家”都呈长方覆斗形。两座陵寝的封土是用高粘度的红褐色生土夯筑而成,坚硬密实。“太子家”底部东西长164米,南北宽146米,顶部东西长46米,南北宽50米,残高22米。“娘娘家”底部边长宽各约50米,残高13米。陵墓周围有12个小土丘系当年的门阙和角楼,遗址原有神墙围护,四面神墙的中部各置神门,以喻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恭陵现存石雕18件,石碑1通。其中,陵园东、西、北三门外各有坐狮1对外,南神门外的神道两侧自南向北依次有望柱1对、天马1对、翁仲3对、立狮1对,东西两列石雕相距约50米。
李弘(652年-675年),字宣慈,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则天长子,是高宗时期所立的第二位太子,薨逝于太子位,是唐朝第一位被追封为皇帝的太子。656年,李弘被立为太子。李弘自幼孝顺仁德,体恤民情,高宗出行,即命太子李弘监国。上元元年(674年)十一月,李弘随高宗和武则天出行洛阳。上元二年(675年)四月,李弘猝死于合璧宫绮云殿,年仅二十四岁,传闻是武则天毒死了太子李弘。五月五日,高宗诏令天下追封李弘为“孝敬皇帝”。八月十九日,李弘葬于缑氏景山,庙号“恭陵”,俗称“太子家”。哀皇后裴氏是唐朝右卫将军裴居道的女儿。李弘死后,裴妃不胜哀伤,终日以泪洗面,抑郁成疾,一年后也悄然而亡,被追封“皇后”,谥号“哀”,即“哀皇后”。









索易带你刨根问鼎,聊聊洛阳那些事。每天行走在数千年历史的河洛大地,不经意间,一个石器,一根兽骨,一团青铜,一块秦砖,一片汉瓦,一棵古树,一座石桥,或者一条老街,都是一段历史,一个优美的故事。为此,我用文字和照片、视频留住每一个瞬间。深度洛阳游之系列照片、视频和文字,均为本人原创。欢迎浏览、提供线索并提出建议。深度深度洛阳游第235篇 唐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