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话题,不敢和领导闲谈?掌握4个方法,谁都愿意和你聊天!
电梯里,一位保洁阿姨说:“要常回家陪陪年迈的老父亲,老人家身体越来越差了”。这时候,旁边一哥们儿接着来了一句:“是啊,趁老人还在多回去看看吧。”
在卫生间里碰到领导了,你开口就问:“领导,吃了吗?”你说,领导是说吃了?还是没吃啊?
什么玩意儿,你是不是想踢他!不会聊天就闭嘴嘛!

其实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天天都会遇到这样闲谈却变成尬聊的灾难场景。
比如你在办公室碰到你的大领导了,你会怎么做?是凑上去聊几句,还是装没看见,赶紧跑?
比如在飞机场你偶遇了一面之缘的客户,他叫啥你都不记得了,你会怎么和他闲聊呢?
再比如同事在饭桌上一起唠嗑,结果聊的话题你不熟悉,你该怎么说?怎么回应呢?
这种最有社交性的闲聊沟通场景,往往是需要你积极的互动一下,应酬几句的,但对你来说,你太老实了,这几句到底是说啥呀?这来不及准备也没法准备呀?说这几句太难了,你不是把天聊死,就是鸡同鸭讲,聊天聊的乱七八糟。
为什么这种闲谈的场合你反倒不会说话了?那是因为在正式的谈话过程中,你有非常明确和清晰的目标,你知道你要什么?你的目的是什么?你的方案是什么?那种职场沟通虽然也难,但是你总有招数拆解,而且可以提前做准备。但这种闲谈好像就是在瞎扯淡啊,也没什么具体的谈话目的,你反而就不知道该怎么展现你自己的风采了。

其实,职场沟通的目标也分很多种,有任务上的目标,比如你要销售货品或服务,比如你要说服对方同意你的意见,或者你要向对方发出一个求助,这种目标往往特定、具体,通常最后它会落实为某一种行动。
但还有一种目标,它是以关系为核心的目标,就是由不认识变为弱连接,由弱连接变为强关系,往往这种以连接关系为目的的沟通,它不见得要落实成一种行动,但是要落实在沟通双方的感受上的。
所以你看,行动式的和关系式的,这就是职场沟通中两种不同的目标。
一句话总结,职场闲谈没有什么具体指向性,它的最高任务就是为了优化你和对方之间的关系。
所以哪怕是在楼梯口、卫生间、电梯里、茶水间偶遇,你也不能想说啥就说啥,你要明白,虽然简单的闲谈两句就行了,但是你还是有清晰目标的,就是通过闲谈让你们俩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好。

那怎样进行一次能推进关系的闲谈呢?
终身学习平台“得到”APP的创始人脱不花老师有个建议很好,她说:“闲谈这个沟通场景就等于传递尊重+传递价值。
也就是说在职场闲谈这个沟通场景里,我们要做的其实很简单,就是通过我们的闲谈要让对方觉得他自己非常重要,这就是传递感觉,传递尊重。但只传递尊重远远不够,你还得向对方传递自己的价值才行。只有你有用,你有价值,对方才能同样尊重你,毕竟社交关系是相互的,咱们不能剃头挑子一头热。
那具体应该怎么做呢?你要向你想闲聊的对象请教。
我们举个例子。
电梯里偶遇旁部门的领导,他很喜欢喝茶。你很尊敬他,也想和他交个朋友,那你怎么开始闲聊呢。
打招呼肯定是了。但是等电梯,坐电梯时间太富裕,你不能眼巴巴看着他说:“赵总,您业务做的真好,我特别仰慕您!”估计他会说:“啊,谢谢你啊。小伙子好好工作。”你这成拍马屁了。
像这种旁部门的领导平时也挺傲娇的,你如果上赶着说:“唉呀,赵总,有空我向请您吃个饭?我想跟你交个朋友?”人家没吃过饭?你凭啥和他交朋友呢?但你向他请教事情就不一样了。
你可以这么说:“赵总,请教您个事儿,这不中秋节快到了,我们部门想回馈老客户送些茶叶,我们平时喝茶呀都是乱喝,也不懂啥品牌,您看我们买那种茶得体又省钱?您给我推荐一下啊。”
你这样向他请教,就特别符合闲谈的特点,一方面双方都没有很强的目的性,你是随口一问,他是顺口一答,对错都无所谓;另一方面呢,你请教的这个事情一定能促进你们双方的关系!那为什么能达到这个效果呢?
这里的诀窍是:你请教的事情是根据对方特点来设定的,你请教的事情必须是对方擅长的领域,他得有话说,而且是不用思考,低成本就能回答的。
这就很考验你平时对身边同事、朋友的观察了。职场上能够风生水起的都是有心人。

通过向他请教,你们俩就聊上了。但这里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在你的问话里面要有钩子,用这个钩子来保持你们之间开放性的互动,这个钩子就是你要“多说一点”,这也是传递尊重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法。那什么叫“多说一点”?
首先你在问对方问题的时候就不能问:“我是送红茶还是绿茶?”这就是个封闭性的二选一问题,对方顶多回答你说送红茶吧,季节合适。你看这沟通就结束了,你还有好几分钟呢,没话说了。
所以,你在问对方的时候,你一上来就应该问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而且呢,要多给一点信息,这个信息就是钩子。你可以这么问:“赵总,这个客户格调挺高,我送的礼物要隆重点,您看我选哪种茶叶和品牌合适啊?”
你看这样你就问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而且多给了一个信息,“想隆重一点”,这样对方的回答也就有了更具体的针对性。
当然反过来啊,在闲谈里如果咱们是回答问题的那一方也要注意多给一点,比如对方问你说:“您看我选哪种茶叶和品牌合适啊?”你也可以说买那种那种。但这个时候呢,你就要再多给一点,然后问他:“哎,你的客户多大岁数,是哪里人啊?”你看这就相当于你在回答他的时候又扔了个开放性的问题给他,对方就可以接过去说:“我的客户是福建人,40多岁自己做企业的。”那你就可以接着回答了:“噢,福建产铁观音和大红袍,那你买滇红吧,又不贵,也给他换换口味。”
听到这里,你可能会说,我也没有客户啊!唉,你可以说给你老爸买啊。“赵总,请教您个事,这不快过中秋节了,我想给我老爸买些茶叶养养生,您看我选哪种茶叶和品牌合适啊?”
是不是一样的?你看这样一个对话你来我往,接杯水的功夫也就结束了,但是又是一个挺有信息量的闲谈,而且双方反复的互相抛球,这个对话还挺有意思。
你看这就叫做开放性的交互问答,双方都是开放性的就能促进关系,而且通过“多给一点”下钩子这个方法,对方也能感受到你的尊重和善意。
这样一个普通的闲谈差不多也就OK了,接个水坐个电梯最多5分钟,搞定!

但如果是一顿社交饭局呢,一顿饭局吃两个小时,你这5分钟说完了,剩下时间聊什么呢?也就是你只向对方请教,传递尊重就不够了,你得多准备一点。你要准备这招叫深度破冰。
因为在这种饭局里,人可能都认识,但都是半生不熟的关系,所以你的深度破冰就是把你的自我介绍做个2.0版本,从你的闲聊中,不仅说明你是谁,还要介绍你和对方的关系,你和今天这个饭局场景的特殊关系。
我举个例子。有一次我和大商新玛特集团的高管一起吃饭。
像这种社交场合,在去之前你就得先想好大概一会儿都聊些什么,你要提前准备好跟这个场景哪些人有特殊关系的事件或者故事,这些都相当于你即将要传递出去的接力棒,是要一波波传递出去的。
我见了新玛特的高管之后,我就跟他们说了这么一句话:
“你们不知道我跟新玛特有一个特殊的交情吧?”。对方听到这个话肯定就很好奇,你跟新玛特有什么特殊交情?我们怎么不知道?
紧接着我就给他们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1993年那时我在黑龙江做边贸,第一次出差去俄罗斯。知道那面冷啊,零下40多度,就到处买獭帽,结果买不到,因为我脑袋太大,獭帽的号码都太小了。
后来在新玛特,一位老营业员说,好像几年前有一顶做陈列的獭帽,64码的,一直销售不出去,嘿嘿,找出来一戴,刚刚好。
所以说,在我们老家要说逛街购物,必须去新玛特,那商品的丰富度,新玛特货品就是全啊;而且那位老营业员很热心,介绍她侄女给我认识,对了,就是我现在的老婆。你们新玛特算是我半个媒人呢。你们说我跟新玛特的交情是不是很特殊啊?
就这么一个小故事,大家聊了很久。对他们来说肯定会觉得特别好玩,因为这是一个有感染力的用户故事,他们企业销售的产品在我的生命中扮演了一个这么重要的角色,。
而我自己呢,其实不仅仅是对他们进行了一个示好,我也完成了一个2.0版的自我介绍。在我刚才这段话里,我其实主动暴露了一些无伤大雅的个人隐私。比如我和妻子怎么认识的,1993年我做边贸、比如我脑袋大等等,而在这些故事所暴露的这些细节点里,就包含着很多可以传递的接力棒,对方可以任意的接过去。
比如他们可以跟我讲新玛特在全中国有多少这样好玩或感人的用户故事,他们的货品到底有多丰富,他们也可以接过去给大家讲讲他们自己的恋爱史等等。你看我只是开了个头,这种接力棒一样的的谈资,它就可以无限的传递、发散再传递下去。

你可能会问:我没有那么多故事啊?
那你说,我上面说的这个新玛特的故事是真的吗?是我杜撰,编出来的吗?
我做边贸、去俄罗斯出差、买不到獭帽、64码的大脑袋、那个营业员阿姨卖给我帽子都是真实的,这个阿姨也的确是我老婆的姑姑。我只是调整了一下故事的顺序,我和我妻子(那时是女友)原来就认识,是她介绍她姑姑在新玛特给我买帽子的。
所以说,你要想随时顺畅地与人闲聊,你真要有提前准备的意识。其实你的人生经历也很丰富,你也是有故事的人,只是你没有总结和准备而已。
你可以根据特定的时间、场合、参加的人员和你们的关系,分别准备、积累不同的闲聊话题;然后把这些故事琢磨好,需要那个就用那个故事发起话题,然后传递接力棒,剩下的时间你就甭管了,你一言我一语的只管互相接话就行了。真的,时间久了,你就是一个职场沟通高手。

另外,我还想重点提醒两件事:
第一件事儿,那就是在闲谈中你要管理好你的人设。
你的人设是什么,这里不说了。
管理人设最重要的是:你要知道你不能谈什么。
在闲谈当中,我们最讨厌的其实不是不说话的人,也不是把天聊死的人。我们最最最讨厌的其实是那种夸夸其谈的人,这人说啥都懂,你说啥话题他都能表现一下,挺烦人。
所以在闲谈当中咱就要避免成为这样的人,一定要避免夸夸其谈,你要根据你自己的能力圈设定人设边界。有些话题就说自己不懂就行了。
比如对于我来说,他们谈百达翡丽手表、各种咖啡、打高尔夫球小鸟、红酒的产地等等话题,我就直接表示,这个这个这个自己不懂,给我来瓶啤酒就行。
那我这个表态呢,会烦人吗?不会!你还没到我擅长的区域不是?所以当你限定你的边界之后啊,这个能力圈限定反而会增强你的人设。

另外一个提醒的是你在闲谈中,你不要谈,或者尽量少谈三观问题。
为什么呢?因为观点类的问题,容易引起争论。
比如有人跟你说在某平台上购物体验不好,这就是个观点。你应该用接力棒的方式把这个话题传递回去,那你就可以问他:“那您平时都在那个平台购物呢,赶紧给我说说推荐一下,也让我少踩坑。”
你要记得,咱们和对方闲谈的目的是什么?闲谈是以加深关系为目标的,除非是原则问题,否则没必要闲谈几句,咱还结个仇人对吧?
哎呀,传递尊重说的有点多,那最后咱们说说传递价值。
传递价值,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你或你说的话对别人有用。
比如以我为例,我的很多朋友知道我喜欢读书,也就是我的用处是什么呢?闲谈的时候可以给他们开个书单。
你说那我不喜欢看书怎么办?你看电影不看?平时你旅不旅游?你都喜欢吃什么美食?你用手机照相功能用的特别清晰?你会用手机软件帮大家做贺卡等等。
对了,你什么用处都有价值!比如我有一个朋友喜欢户外运动,他就给大家讲起怎么打绳结、户外活动要带什么药物、怎么搭帐篷等等,哎呀,他老受大家欢迎了。这就是他输出的他的价值。
你就想吧,你一定有和比人不一样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在闲谈中都能帮你传递价值,而且你发现了没有,这跟咱们前面说的管理能力圈人设这件事是密切相关的,你通过划定人设的边界,“我不懂什么”,同时其实我也就强调了“我懂什么”。
那这个“懂什么”的部分,就是你可以着重去发力的点,你可以在“懂什么”这个地方挖掘自己的专长,然后不断的迭代、精进,放大自己的价值。
时间久了,哪怕是在闲谈当中,你也可以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专家型的社交高手。

我们总结一下。
第一:职场闲谈不是你和闺蜜啊,小伙伴之间的胡侃,职场闲谈更不是没有目标的瞎扯淡,它的目标是帮助你加深和升格你和他人的关系。
第二:最有效的闲谈方式,就是你向人请教,同时保持互动,每次问话“多说一点”下个钩子,给对方传递尊重。
第三:在闲谈的时候,你要明确自己的人设,根据自己的能力圈设定好边界,不懂的话题,咱就闭嘴;而涉及三观类的话题,更是坚决不参与。
第四:除了传递尊重,你在闲谈中还要传递出你自己有价值,你很有用。尊重对方和自我价值实质是一体两面,而且影响你更深远的其实是你自己的价值。
我是九垚,是一个专注分享职场干货和沟通技巧的职场老兵,如果上面这些技巧对你有用,请你点赞、收藏、转发,让更多人看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