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来点丧系文学?

2023-02-12 17:29 作者:爱探险的七秒  | 我要投稿

丧系文学是在我看来是一类带有消极情绪的文章。其中我最喜欢那种不直接体现丧,但是在朴素语言带出的永恒的宁静之下,潜藏无可救药的孤独感。

我严重怀疑这是”受虐倾向“的体现,但是我对找到两者之间的联系提不起兴趣。

但是丧系文学总归是很多的,其中有种被称为“青春疼痛文学”的,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戏称,但总之我现在不喜欢这种类型的文章——更年轻些还蛮喜欢的,但是现在不喜欢这种只有遭受疼痛,而没有通过理性而准确的深度思考自我救赎的文章。如果来点鄙视链,我觉得从人的智性的角度这种文章应该是丧系文学中审美价值比较低的。

不是出于优越感我也仍然乐于去向他人分享我的文风的思想,尤其是丧系文学的文风。我的这种文风可从“摆烂”这个词开始解释。我所理解的摆烂是我认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无奈之一,摆烂人本身不追求自己喜欢的事物甚至也没有对某种事物有强烈(或者说较强)的喜好,但是在自己每天花大部分时间去做的事中也没有自己比较喜欢的,只能说不讨厌或者有些讨厌。

人在一个长期的活动中被剥离或者预期将被剥离作为人的显著特征——这对于我来说是莫大的悲剧,因为这与我的人生追求相违背,使得我的情感被强烈触动的同时给我带来很强情感体会。

因此在我的“丧系作品”中,我每每去尝试刻画一个心境敏感而又善良,认可人、爱人的角色,这种角色思考问题自然地以人为目的,并细腻敏感。然后我再让他/她经受异化。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风格也是我很喜欢的,就是我一开始说的“在朴素语言带出的永恒的宁静之下,潜藏无可救药的孤独感”。你能感到里面角色遭受了某种孤独与痛苦,但是你也感觉到了他/她自己无法挣脱,(主要是从他/她本人的认知的角度上)。

以上两种丧系文学其实和“黑化“有点类似,它们的本质都是对原有人格的(逐渐)摧毁与重建。只是轻重缓和的区别。人格的摧毁与重建会带来痛苦,这就是“丧”的来源。

但我个人会认为这种丧的精妙之处在于,重建后的人格可以是更“好”的,因此最后就可以同时呈现出希望和“丧”。



来点丧系文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