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北服考研笔记-专题三十四《20世纪八十年代服饰民族风的大背景》

2023-10-26 23:18 作者:木鱼碎片  | 我要投稿

以下文章内容总结自《西洋服装史》-李当岐编著和《外国服装史》-袁仄、蒋玉秋、李柏英编

20世纪八十年代服饰民族风的大背景是什么, 并对当时的几位设计师的作品进行审美评价。

(1)20世纪八十年代服饰民族风深刻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 一方面, 六七十年代的年轻风暴带来的鄙视风、嬉皮风、朋克等所形成的以反传统为特色的反体制思潮。宽松时代的非构筑式时代的非构筑之冲击, 已经屡屡打破了西方正统的构筑式窄衣文化和传统的着装常识。年轻的消费层自我意识增强, 特别是经济上完全独立的年轻女性已经形成一个“自立派”新阶层。其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 与过去那些完全依附于男性的贵妇人、阔小姐完全不同。另一方面, 由于战后各国的经济飞速发展, 日新月异的工业化带来的巨大副作用—工业污染对人类居住环境的破坏, 促使人们反省。进入八十年代, 在复古思潮的推动下, 回归自然的呼声愈来愈高。保持大自然原味的返璞归真倾向和新的节俭意识兴起, “贫穷主意”成为一种新的前卫派设计的象征和时髦。

(2)在这样的复古大背景下, 八十年代出现了民族风。20世纪40年代、50年代样式登场, 但这种“形”的复归, 绝非是对50年代外形的简单重复, 完全因设计师而异, 仍然是一种多样化的局面。如杰克里奴·雅克布逊推出欧普艺术风格; 克罗多·蒙塔纳推出几何学风格; 高田贤三则追求幽默的漫画风格; 圣洛朗以苏格兰呢为主题推出的苏格兰高地式的作品等。

(3)1981年秋, 久未出现的重叠式又一次复活。但与宽松式时代那种以东方民族服装为基础的重叠式不同, 这次是以西欧历史上各个时代的服装资料为依据的。虽然整个倾向是复古的, 但基本造形则是便活动、穿着舒适的休闲风格, 每个设计师的个性在此基础上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

(4)1982年春, 在复古风的大背景下, 出现戏剧般的浪漫主义倾向。1981年登场的水手服发展了16世纪大航海时代的海员服和海盗服风格。因此,条纹大为流行。在高级时装的夜礼服中, 出现了豪华的巴洛克风格。

(5)1981年, 川久保玲和山本耀司对既成概念挑战, 他们以黑色为基调, 推出了令世人瞠目的“破烂式”和乞丐装。这是对所有既成样式的毁灭和破坏, 是人类生存方式的一种先进的思考。①川久保玲, 她的设计大胆地打破华丽高雅的女装传统审美习惯和着装常识,她有意把裙下摆裁成斜的; 毛衣上故意做出像被虫蛀了似的破洞; 衣服边毛茬暴露着, 或有意保留着粗糙的缝纫针脚; 袖子经常从莫名其妙的地方伸出来。她把一些完全异质的东西组合在一起, 从各种对立要素那里寻求组合的可能性。她是反思维的, 从各个角度来考虑设计。她致力于创造新的衣服, 创造与以前不同的新东西。②山本耀司, 采用黑色等暗色调, 是一种反命题, 因为黑色是向传统挑战的颜色, 随着人类的现代化和知识化, 黑色调必然为人们接受并乐于穿用。

(6)回顾整个八十年代, 整个流行风格是多样化的复古倾向, 富裕的生活带来的大量消费使人们对巴洛克、洛可可风格很感兴趣。于是服饰民族风迅速回归。另外, 生态保护意识形成的节俭意识也开始兴起。川久保玲和山本耀司令人难以接受的极端形式预兆地提示了这一历史的注意, 影响了后来的许多设计师。

文章内容为个人考研时期的笔记总结,仅供参考,如有需纠正补充的可在评论区留言。


北服考研笔记-专题三十四《20世纪八十年代服饰民族风的大背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