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家长如何应对孤独症儿童的问题行为(下)

2022-08-03 17:57 作者:宜童自闭症学院  | 我要投稿

谓行为就是人们所说和所做的。它可以被观察、描述和记录,受自然规律支配,对外界环境产生影响。行为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隐蔽的。具有至少一种测量维度。例如:姐姐坐在电脑前给父母写信;宝宝躺在婴儿床里大声哭闹等。

其实在生活中孩子的一切表现都可以是“行为”。儿童的“行为”一般会包括两种表现1、“好的行为”2、“问题行为”,也就是孩子在某个场合或者场景中做了一些不恰当的事情或表现出一些不恰当的行为。今天我来重点讲解当孩子出现一些“问题行为”的时候家长要如何去做。

功能3:逃避强化行为(也就是不想去做当下自己在做的事情)

孩子想要表达:我不想要做这个!

例如:妈妈让孩子指认卡片,孩子开始哭闹,想要逃,把卡片全部扔到了地上;妈妈一再坚持,孩子哭闹更加严重;妈妈忍受不了,让孩子去自己的房间冷静一下。孩子便离开了。

这个行为发生之前怎么了?前因是:妈妈让孩子指认卡片,问题行为表现是:孩子哭闹把卡片扔地上,行为出现后怎么了?结果是:妈妈让孩子离开了,不用指认了。

有的孩子在妈妈让指认卡片或者画画写字的时候,就会说要去解小便,这同样也是一种逃避方式,如果妈妈同意了,孩子又成功的躲开了一小会儿。

逃避行为通常发生在家长坚持让孩子完成某项任务或指令时(比如,让画画、吃饭、指认卡片等等)。在上篇文章中已经详细讲解了面对孩子逃避行为的应对策略,家长可以参考。这里我就不赘述了。

干预方法:

当行为发生时:

1.忽略孩子不正确的行为:家长这时不说话、保持冷静的表情,不带任何情绪,不同情,也不生气。

2.当孩子开始冷静下来的时候,家长要继续用肢体辅助等辅助方式帮助孩子坚持完成指认。有的时候,这样的过程可能会来回几次。

3.当孩子哪怕是在辅助下完成的,都要夸奖孩子,并且奖励他喜欢的东西。

功能4:自我刺激行为(满足自己在感官上的一种感觉)

自我刺激的行为,强化物产生于自身身体里。也就是说孩子会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无论是否有其他人在一边都会发生的行为。比如,斜视、指缝间看东西、自言自语等等。

自我刺激的行为是孩子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的,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该行为发生的频率降到最低。

干预方式:

1.用肢体辅助阻止孩子的行为(比如,在指缝间看东西,当出现时家长把孩子的手拿下来),尽量少用语言提醒,比如,你别看了、别说了。

2.引导孩子玩与他自我刺激感觉上相似的东西,比如孩子喜欢在床上跳,我们可以让孩子在蹦床上跳;喜欢玩水,可以让孩子在水池里玩。孩子爱玩口水喜欢黏腻的感觉,可以给孩子玩橡皮泥等等。

3.如果找不到相类似的活动,可以引导孩子玩其它感兴趣的转移注意力。

任何问题行为的发生,都会有前因、行为和结果,家长们在观察孩子问题行为的同时,要仔细分析孩子为什么出现了问题行为,在这之前孩子发生了什么、经历了什么,当孩子出现问题行为时家长是怎样做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问题行为的根本原因,用正确的方式去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相信每一位折翼的天使在爸爸妈妈的引导下都会有长足的进步,星爸、星妈们加油!



家长如何应对孤独症儿童的问题行为(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