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沈逸老师WB调戏XZ粉丝的个人看法
关于@沈逸老师的此项事情,详细情况大家都已经从其他手段已经知晓,我只是一个看客,这里我说说我的看法,很流水账,想到啥说啥。如有不对请各位大佬指正谢谢。
在我看来,饭圈就是对一项事物的喜好逐渐聚集的“小团体”也就是最开始的同好会,像是有一种触摸不到的“意愿”一样在逐渐促进这种同好会一样的组织成为了这种社团以上,公司未满的青少年组织的其中一种。当然这种青少年组织在动漫领域相比更加专一,举个例子就是民间汉化组。但是在这种抱团取暖的下策破圈之后,再外加上资本的推波助澜。逐渐形成了现在人人喊打的饭圈文化。
饭圈文化和最开始的追星文化与动漫组织的最大不同就是,追星文化在当代没有流量支持的情况下各位能看到“星星”的真材实料。偶像更像是追逐“星星”周围的光环。与动漫组织不同的地方,在B站的各位如果是最开始入站的朋友们也会有所感受到。是存在“大”带“小”的情况的。更何况相较于在日本。在国内能看到的已经是那些经历过名为“出口”的筛选的作品。那时,还不是充斥着转生题材的日本动画,总会带领后辈去了解那些曾经的“梗”与“名场面”。后续的作品也会对当时的一些“梗”去致敬(比如奈亚子)。这时动漫组织内部已经存在微型的“身份政治”“贴标签”的现象了(当时年轻确实没弄明白为什么会这样),举个例子:“凌波丽和明日香都是我老婆!”“东马小三,雪菜碧池”这种其实是最明显的体现。小团体的交互从最开始的互相了解交流逐渐变为冲突、人身攻击。当然最后也是大家所了解的那样,由于盗版横行,本来就没啥油水,最后就不了了之了。
在这之后就是以“联盟狗与部落猪"、”刀斯林和撸狗“的游戏之争。前者作为内部造势创造了范例,而后者也为公司饭圈起了开头,这里就不多说了。
而在游戏的时候发现这种青少年向是能赚得到钱的时候。那只手就逐渐伸向了那逐渐老朽的产业。依靠自我本身的发声权已经可以撼动全部传统媒体,仿制国外的”先进经验“去”制作“一批又一批的”偶像“。后起之人逐渐学习前辈身上的”先进经验“以及”粉丝取向“逐步完善人设。在其背后的稳定的声援与庞大的流量下支撑起这个”笨重“的耀眼光环。但是这”偶像“与国外的本质不同就是在”产业基础“与他们不同,导致身上的”光环“与原本的对比就相形见绌了,在表现上十分差,仅仅粉丝吃的那一套很好,演什么都是自己而不像角色。也就是现在饭圈破圈的主要问题:”认可度“很低。
这个问题在后者看来就根本不是问题。依靠自身的流量优势进行轰炸。将中立与反对的声浪直接盖下去。当然,现在的”粉丝轰炸“也是逐步改良之后风险最低的”包装“结果罢了,几乎对公司本体而言不会有任何负面影响,对于有利自己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有反对的声音就依靠自媒体的低成本负担去扭转事实。在这个环节体现了其中一个及其低劣的事实:资本的话语权过大了,足以扭转事实了(游戏圈传统艺能,林俊杰打英雄联盟)。后者使用小团体的身份证治去抢占着原本平等的话语权。国家最防范的国际舆论套路,最终还是自己人用上了。
当然,另外一个事实就是由于在自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的”公正性“在被数据碎片化强烈冲击着,由此衍生的爬虫自媒体和流量自媒体在逐渐的”劣币驱逐良币“。比如”@結城安穗-YuuKi_AnS“此类UP主被爬虫们爬取劳动成果依靠自身的流量赚取低成本的资金。而后者成为了资本的走狗,完全放弃了自身的正当性转变为了”资本的奴隶“(举个例子就是8师傅吃火锅两次都吃虫被怼热搜了,跟这次沈逸老师差不多手法)。这种媒体的风口必须整治。国内的资本舆论虽然影响不了大面,现在已经在影响根基(年轻人)了,这个很可怕。希望能有效整治这种风气。
另外,希望在国家方面,能为”社团以上,公会未满“的青少年团体有效落地注册机制,拥有其商标注册权(单项单类目其实就足够了),有效保证初出茅庐的年轻团体的利益不被资本侵蚀。公司的认缴机制对于年轻人而言负担也是太重了。另外希望能立项惩治爬虫自媒体的侵权行为。当然以上都是我痴心妄想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