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夏日祭”就是洪水猛兽?——记南京夏日祭事件发生1周年

2023-07-24 02:03 作者:女仆妹抖  | 我要投稿

声明:

此文章内容纯属个人看法和感受,且完全在理性的情况下作此文章。请在座各位观众理性发表评论和转发,避免不必要的冲突。谢谢!

        在阐述这篇文章之前,我给大家提出一个问题:

        假如去年的某次“夏日祭”的举办方做出了如下安排:

        “地址:北京市朝阳公园,日期:2022年6月20日”

        那么,你到底是接受,还是不接受?

        如果有人不接受,那么主办方则会接着说: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1972年到2022年),这次活动的位置毗邻日本大使馆,我们(主办方)保证此活动没有任何军国主义或其他右倾成分内容,也不会欢迎任何右翼分子参与。”

        如果有人对此还不接受,那么我就要问:是否就因为“爱国”俩字,所以就只铭记过去所难忘的屈辱历史,不去回顾后来的“化干戈为玉帛”?

        话说回来,去年7月中旬,原计划于2022年7月17日举办的南京夏日祭因故取消。很多人认为,南京本身就是一个30万生命血洒在侵华日军刀枪下的城市,而在1937年的7月17日本身也是国民党宣布正式对日作战的日子。

        对于这些理由,我表示这些话说的很对。在错误的地方和时间举办了错误的活动,被口诛笔伐无可厚非。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营销号对此大肆宣传(其中也不乏夸张的手段),加上很多民众盲目跟风,在这样的作用下,将近50场在同时期举办的漫展活动,本来与南京夏日祭并无关系,却也因此受到牵连,要么取消要么延期(实际上也有一些漫展的取消或延期原因是新冠肺炎疫情,而并受到南京夏日祭影响)。

        于是,仅仅是因为一场在错误的地方和时间举办了错误的活动,演变成一个导火索,最后导致当时全国的漫展行业遭到有史以来最大的重创。而“夏日祭”这一本来经常出现在日本动漫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这样被人扣上了“精日(即‘精神日本人’,指精神上视同具有军国主义或右倾成分性质的日本人,下同)”的帽子,更有甚者直接视“夏日祭”如洪水猛兽,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坚决抵制,说白了就是“一刀切”。

        那么,“夏日祭”真的是洪水猛兽?非也。

        那么,“夏日祭”真的就是“精日”?非也。

        而这些回答,也并非空穴来风!

        之所以造成整个漫展行业的重创,其罪魁祸首还是要归咎于营销号。而营销号本身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喜欢把事情夸张化或者绝对化,甚至断章取义。

        而这些营销号的很多抵制、拒绝“夏日祭”的理由,要么站不住脚,要么以偏概全。

  1. 把“夏日祭”同侵华日军甚至是抗日战争联系起来。但实际上,最早的“夏日祭”(我不知道明确记载发生在哪一年/几世纪,欢迎补充)与侵华日军可是相隔了好几个世纪,本身没有关系的两件事却硬要被营销号搁在一起。

  2. 部分营销号说“把中国举办夏日祭的46座城市拼接起来惊讶地发现与日本国的地图高度吻合”、“经过这次全国性的抵制后,日本国夏日祭渗透计划在中国将会彻底完蛋”。然而这些话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断章取义,所谓“日本国夏日祭渗透计划”更是无稽之谈,而“全国性的抵制”竟是由营销号带头,民众毫无理性地盲目跟风追随造成的,完全具有夸大成分。

  3. 着重声称这一年(2022年)是南京大屠杀85周年,要“勿忘国耻”。这个本身并没有错,但是营销号本身却未曾想到,这一年也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从1972年开始),甚至比南京大屠杀85周年还要早(9月29日)而南京大屠杀和中日邦交正常化,这两个“互相矛盾”的事件,都被写入了国内的历史教科书,本身都应该众所周知,然而营销号却不会这么做。

        除了营销号的“推波助澜”,很多民众“随大流”、盲目跟风,视“营销号”为崇拜对象,也是造成这起事件的另一个原因,参与的很多民众,也不乏很多二次元爱好者,甚至是日漫的铁杆粉丝。他们都抵制一场在错误的地方和时间举办了错误的活动,本身并没有错,但在营销号的推动下,把将近50场与南京夏日祭完全无关的,甚至时间和地点都毫无关系的漫展活动都因此受“牵连”。

        就这样,南京夏日祭事件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漫展抵制事件,几乎全国的所有漫展在一夜之间遭到重创,尤其发生在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这一时期,对于营销号和“随大流”的民众来说或许是件好事,但对于需要澄清这件事的人来说,则是惋惜。

        而上一次发生这种大规模抵制日本的事件,是在2012年,正好是南京夏日祭事件发生的前10年。而造成那一起抵制日本事件的原因,不是因为二次元,而是因为本属于中国的神圣领土“钓鱼岛”,竟被日本宣称“收归国有”,由此引发的民愤可不亚于10年后的“南京夏日祭事件”。

        2012年9月15日,全国各地纷纷爆发反日游行,后来出现了抵制日货、砸日系车等极端事件,更有甚者因此被送进了监狱。

        其中就有这样一个人,他叫蔡洋,是个来自河南南阳的小伙,在2012年9月15日这一天,他看到反日游行以后,义愤填膺,看到一辆日系丰田车后便大喊“抵制日货!日系车!砸了!”在他的煽动下,和其他人一起砸了这辆日系丰田车,而蔡洋还砸伤了这辆日系丰田车的车主李建利和他的妻子。当警方在蔡洋的老家将其成功抓获后,蔡洋还大言不惭的说道:“我这是爱国行为,你们凭什么抓我。”

        但最终,蔡洋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而且在判刑的12个人当中,他是最重的一个。后来他立功减刑,直到2022年4月1日才刑满释放。

        诚然,我们需要爱国,爱国本身没有错,但是需要理性,也需要吸收外来成分,就像“拿来主义”一样,而非盲目排外,甚至用打砸抢烧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所谓的“爱国”情感。

        同样地,我们也不可以盲目反日,我们要反的是日本的军国主义和其他右倾成分,以及被称为“当代汉奸”的“精日”们,而不是把整个日本都得“一刀切”。铭记过去的屈辱历史固然重要,但是如何在当下和平的处理好中日关系和正确对待来自日本的事物在今天显得更加重要。许许多多的中国人本身都是爱国者,而日本人也不乏拥有自知之明的良知。

        曾经参加过侵华战争尤其是南京大屠杀的东史郎,在战后幡然悔悟,给中国谢罪,写下了著名的《东史郎日记》,成为记录南京大屠杀这一惨绝人寰罪行的重要功臣之一;同样经历过侵华战争的家永三郎,他是日本高中历史教科书《新日本史》的作者之一,历尽波折,终于在1997年部分胜诉,日本教科书中有了侵华日军的部分暴行,并成功抵御右翼出版社扶桑社《新历史教科书》的“反击”;日本动画界传奇人物宫崎骏,也曾经说过“日本早该处理好慰安妇问题,日本应当向韩国和中国谢罪”这样的名言……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而在2016年年底,环球时报一篇名为《他们喜爱日本,却迫使日方向中国人道歉》的文章,讲述了爱国的国内动漫爱好者,在游戏《如龙6》和《命运:冠位指定》中对于有明显不当的地方都加以指正,最后使日方及时删除错误并深刻反省的故事,而其中也不乏如苹果日报等反华媒体的“嘲笑”。环球时报说“其实喜爱日本流行文化,喜爱日货与否,并不是衡量爱国的标准,甚至这个标准本身就是荒唐的。”这话着实不假,已经道出了心声,而接下来的最后一段话,被共青团中央转发,更是众所周知:

因为,真正热爱祖国的年轻人,即便他们是日本动漫游戏的铁杆粉丝,他们也会在大是大非的问题面前维护自己国家的主权和民族尊严。而那些没有脊梁骨、双膝发软的人,即便他们对日本没兴趣,也迟早会跪倒在其他人面前,嘲笑着中国的一切,包括中国的主权和民族的尊严。

        说完这些,最后把话题回到夏日祭上面。

        虽然去年的南京夏日祭事件也有少数人理性发言,表达出正确的想法。但更多的,不管是营销号还是盲目跟风的民众,都异口同声的硬要把夏日祭和抗日战争这两个毫不相干的话题放在一起,把夏日祭和“精日”相提并论。

        但实际上,在二次元领域中,本身也不乏夏日祭,更有以此为主题所诞生出的相关事物,如《太鼓达人》就有一首演奏曲目就叫《夏日祭》,而且二次元领域中的夏日祭本身又和传统意义上的夏日祭还是有一些区别。

        其实我也坚信,这些夏日祭活动的主办方没有任何踩踏底线的想法,他们无非也就是想让二次元爱好者去“身临其境”体验日式活动。穿上和服浴衣、吃日式美食、捞金鱼、捞水气球、套圈圈、投球投标等。

        而这些本身都和抗日战争没什么关系,而那些硬要将夏日祭和抗日战争扯上一起的,无非就是纯粹的断章取义。

        至少,国内并没有规定不允许穿和服浴衣,除非在特定的日子或地点。

        如果按照这样说的话,除非在特定的日子或地点,夏日祭本身也未被国内所禁止。

        很明显,这次的南京夏日祭,显然踩了两个“雷区”,一个是地点,南京,30万军民在这里血洒于侵华日军的刀枪下;一个是日期,7月17日,1937年的这一天,国民党宣布正式对日作战。对于很多人对此活动强烈抵制,我坚决同意!

        但如果硬要把其他类似的活动也要“拖下水”,那么就未免太过了,就是“一刀切”。说实话,我本身也抵制“踩雷”的夏日祭,但不赞同这种“一刀切”的做法。

        然而覆水难收,2022年7月到8月的夏日祭或漫展活动,几乎都因为“一刀切”而未得善终(实际上也有一些漫展的取消或延期原因是新冠肺炎疫情,而并受到南京夏日祭影响。“爱国”的目的达到了,但对于中日邦交关系正常化50周年来说,却是一种遗憾。

        所以开头我说的一个假设,其实就是换位思考。我认为,如果去年的夏日祭改在其他地点和时间举办,或许这起事件完全就可以避免。

        爱国本身并没有错,勿忘国耻也没有错。但我们更需要的,是如何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后50年,在不踩雷的情况下,开展更多样化的交流合作活动(包括夏日祭),而非将全部精力用在爱国上面。铭记历史,更要展望未来。

        人们记住那一年(2022年)是南京大屠杀85周年,这没有问题,但更应记住的是那一年也是中日邦交关系正常化50周年(1972年到2022年)!

        对于军国主义、右翼分子和“精日”,当然必须坚决抵制和拒绝!但对于夏日祭,这种本身不是军国主义的产物,应该理性看待,没必要一刀切!夏日祭,不是洪水猛兽,与侵华日军和抗日战争无关。爱国和夏日祭,并非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只要不选在错误的时间和地点,举办夏日祭完全没有问题。

        最后我要说的是:

        不爱国,当然是自卑;但如果盲目爱国,就像去年的“南京夏日祭事件”最后演变为整个漫展行业的重创,那就走向另一个极端——自负。勿妄自菲薄,也勿妄自尊大。

        虽然南京夏日祭事件已经过去一年,但对于此事件,我们仍然需要深思。

蓝色字体为结合文章所引用的其他事件,仅作陪衬和参考。

最后,也请理性看待和讨论,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By 女仆妹抖,写于2023年7月24日。


“夏日祭”就是洪水猛兽?——记南京夏日祭事件发生1周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