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怎会发生肥害?预防措施
农作物怎会发生肥害?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作物是如何吸水的。作物是根毛表皮细胞突出的部分,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作物根毛细胞溶液和根系周围的土壤溶液之间形成渗透系统。正常情况下,根毛细胞的浓度高于土壤溶液,水分从土壤通过根细胞原生质渗透到细胞液,使作物形成正常的生理吸收和代谢。相反,当土壤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内的水分会向细胞外扩散,形成反渗透,使细胞原生质失水,与细胞壁分离,导致细胞干涸,停止生命活动,导致植物枯萎死亡。如果施肥浓度过高,特别是在干旱天气,容易造成土壤溶液浓度高于根细胞液浓度,使细胞失水,细胞质与细胞壁分离,使茎叶枯萎,特别是在作物苗期,细胞液浓度较低,施肥浓度过高更容易造成肥害。因此,施肥时要注意天气、苗情、合理施肥,坚持宜轻不宜浓的原则,防止作物产生肥害。
肥害预防措施
追肥可以适量:碳铵每次平均每亩需要不宜使用超过25千克,并注意通过深施,施后覆土或中耕;尿素进行每次亩施量控制在10千克以下。
种肥隔离:旱作物进行播种时,宜先将肥料施下并混入土层中,避免与中国种子可以直接通过接触。
合理供水:旱地土壤过于干燥时,施肥前宜适度灌溉,或用水浇肥;稻田施用挥发性化肥时,宜在田间保持适当的浅水层,施用后立即进行中耕。
均匀施用化肥: 施用化肥时,注意均匀,必要时可与适量土壤或细沙等喷洒混合。
适时施肥:一般应在日出后或下午施肥,不宜在烈日下进行。另外,一定要坚持施用沤制有机肥,在追施化肥的过程中,注意将未使用的化肥放置在下风处,防止其散发的气体被风吹到农作物上,以免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