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教科书》10.1 商业利润及其来源
【本文转载自人民出版社1959年 仅供学习参考】
第十章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1、商业利润及其来源
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在历史上先于产业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这两种资本失去先前的独立作用;它们的职能只是为产业资本服务。因此,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商业资本和生息资本根本不同于它们的资本主义以前的形式。
前面已经说过,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顺次采取职能不同的三种形式,货币形式,生产形式和商品形式。产业资本的这些职能形式在产业资本的一定发展阶段上互相分离。从用于生产的产业资本中分离出商人资本形式的商业资本和银行家资本形式的借贷资本。在资本家阶级内部形成分沾剩余价值的三个集团 产业家、商人和银行家。
商业资本是用于商品流通领域的资本。在流通领域内不创造剩余价值。但商人的利润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
如果产业资本家自己销售商品,他就要把自己的一部分资本用来开商店、雇店员和用于其他同商业有关的开支。为此他就要增加预付资本,或者不增加预付资本而缩小生产规模。在这两种情况下,他的利润都会降低。
产业家宁愿把商品卖给中介人 商业资本家,他们为许多产业资本家服务,专门出售商品,把商品进一步卖给消费者。这样由商业资本专门担负商品流通的职能,就能减少流通的时间和开支。商业资本在缩减商品的销售费用时,就可以减少由生产转入商品流通领域的那部分社会资本。产业资本家把销售商品的业务交给商人,就能加速自己资本的周转,从而提高自己的利润。这一切能使产业家不用自己经营商品销售业务,减少与此有关的开支,而把一部分剩余价值让给商人,作为商业资本家的利润,也是对自己有利的。
商业利润是产业家因商人代他销售商品而分给商人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销售商品是由商业资本用剥削商业职工的办法进行的。销售商品即把商品变为货币和把货币变为商品的雇员劳动,既不创造价值,也不创造剩余价值,但它使商业资本家有可能占有生产中所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像工人的无酬劳动直接为生产资本创造剩余价值一样,商业雇佣工人的无酬劳动,使商业资本能分沾这个剩余价值。”[1]
商业职工的工资决定于他们的劳动力的价值。商业职工的工作日也像从事生产的工人的工作日一样,分成两部分:在必要时期内,他们实现在生产中所创造的补偿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费用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在剩余时间内,他们无偿地为资本家工作,使资本家获得商业利润。因此,商业工人受商业资本家剥削,正像生产商品的工人受产业家剥削一样。
为了销售一定数量的商品,商人必须在一定期限内预付相当数量的资本。他竭力利用这笔资本获得尽量多的利润。如果商业利润率低于平均利润率,经营商业就不合算,商人就要把资本转入工业、农业或其他部门。相反地,如果商业利润率高,产业资本就会流入商业。资本家间的竞争,使得商业利润水平取决于平均利润率,而平均利润是同整个资本[2]有关的。
所以,不仅产业资本家的资本,而且商业资本也参加利润率的平均化过程,结果,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都按其所花资本获得平均利润率。
现在举例说明。假设预付的产业资本为800个单位,预付的商业资本为200个单位,而在生产领域和商品流通领域发挥职能的资本共为1,000个单位。再假设剩余价值总额为100个单位。如果都归产业资本[3],则平均利润率为12.5%[4]但是,参加利润率平均化过程的不仅有产业资本,而且有商业资本,所以剩余价值总额应当归全部预付资本[5]。因此,平均利润率应为10%[6]。同时,利润额[7]要按照投入的资本额[8]分给产业家和商人,于是产业家的平均利润应为80个单位[9],商人的平均利润应为20个单位[10]。
可见产业资本家在向商业资本家出售商品时所实现的利润。不是工业中所创造的全部利润,而只是构成其投资所得平均利润的那一部分利润[11]。商业资本家按照生产价格出卖商品,其中包括全部平均利润,既包括产业家的平均利润,也包括商人的平均利润[12]。因此,商业资本家就能靠从产业家那里购买商品的价格和商业企业中出售商品的价格之间的差价来实现其投资的平均利润[13]。
资本增殖的真正泉源,在商业利润形式中比在产业利润形式中更加隐蔽。商人资本不参加生产。商业资本的运动公式是:Д—Т—Д′。这里,生产资本的阶段消失了,同生产的联系在表面上也断绝了。于是造成一种假象,似乎利润是靠加价或高于生产价格出售商品而从商业本身产生的。像上面所指出的,事实并不如此:产业家在向商人出售商品时在价钱上打了折扣,把在生产领域中创造出来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让给了商人。
商业资本不仅参加生产中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实现,而且把劳动者作为消费者加以额外剥削。商业资本家力求获得附加利润,用一切办法抬高物价,广泛地在尺寸和分量上欺骗买主,出售劣货和假货。
商业利润的来源之一是商业资本对小商品生产者的剥削。商业资本家迫使农民和手工业者把自己的劳动产品用低价卖给他们,同时用高价向他们购买农具、工具、原料和材料。在美国,商业中介人从农产品零售价格中获得的份额,由1946年的48%增到1957年的60%。
这一切使劳动者的生活状况更加恶化,使资本主义矛盾更加尖锐。
注:
[1] 马克思:《资本论》,1957年人民出版社版,第3卷第358页。
[2] 不仅包括产业资本,而且包括流通领域内发挥职能的资本。
[3] 800个单位。
[4] 100/800*100。
[5] 1,000个单位。
[6] 100/1000*100。
[7] 100个单位。
[8] 800个单位和200个单位。
[9] 800个单位的10%。
[10] 200个单位的10%。
[11] 在本例中是80个单位。
[12] 80个单位+20个单位=100个单位。
[13] 20个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