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番外 端砚案 之二

2023-03-15 21:24 作者:未央居士  | 我要投稿

“朱老弟想必是为了端州的事情邀我来这一趟吧?”时安进门坐下后,开门见山地问道

“正是,我在京城建康府的时候听得人们议论说端州发生了民变,而吏部给我的授官结果正是让我到端州高要县当知县。”朱瑞平静自若地回答

“原来是这样啊,那老哥我也不卖关子,我之前所说的端州民变是由于端砚,只是长话短说。要具体说来可就话长了,老弟你也是知道的,端州出产的端砚很受大官人还有士子们的欢迎,当年苏东坡大人被贬岭南的时候,就曾给好友米芾寄去过端州出产的端砚。端州出产的端砚,如今更是岭南各地知州知县馈赠上级的佳品。不仅如此,端砚自神宗元丰年间便被列为贡品,元祐年间一度中止进贡,哲宗绍圣年间又重新成为贡品,进贡皇室。此后,徽宗钦宗德宗三代官家都对端州的端砚青睐有加。”时安一边说,一边用眼角余光看朱瑞的反应,看朱瑞的眼神中没有任何异常,这才继续说下去。

“如今的官家刚一即位,便体察民间疾苦,宣布端州以后不再入奉端砚。这番举动,的确是圣天子所为。但端州百姓的生活不仅没有好,反而连以前都不如了。”时安平静地说道,只是这话在朱瑞心中无异于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这怎么可能?停止入奉端砚,端州百姓少了这个负担,不是应该过得更好吗?”朱瑞疑惑地问道。

“老弟,这我就要提点你几句了,京城的大官人谁家不有个十几块端砚?端砚一年的出产多时也不过千块,而且每块端砚都价钱高昂,官家如今不再要求端州进贡端砚,那只是官家自己的一厢情愿,他看不到乡野之间,那些官人那个奉行了官家的旨意?该收的砚台还是要收,只不过都被端州的几任知州孝敬了上官,那些官人得了孝敬,谁还会把端州知州巧立名目中饱私囊的事情当回事?就是我,今天这泼天的富贵,你以为老兄我真的只是靠买卖古董文玩?端砚在那些东瀛商人处可是深受欢迎,我便和前几任端州知州勾搭在一块,借用皇帝名义,每年的砚台最后大都流到了我的手中,我再卖给那些来广州做买卖的东瀛商人,这样好的营生可比先前我买卖古董还有瓷器来钱快得多!如今老弟你要去端州上任,虽然肉不能给你吃,但是汤还是可以给你喝的,这端砚的营生,赚来的钱,我和老弟你六四分账。”

“不愧是时兄,难怪能把买卖做得如此之大。六四分账便六四分账,老弟我就却之不恭了。只是这番冒用皇帝名义行事,皇帝如今已经派人来查探,真要追查下来就不会牵连到你我吗?”听完时安这番话,自称朱瑞的朱熹心中一喜,这狡猾的老狐狸还是上钩了,真是财迷人眼,鸟为食亡啊。这样的买卖背后必然有所恃从,肯定有条大鱼在背后。

听到朱瑞担忧的话语,时安似乎听到了这世间最可笑的笑话一般,哈哈大笑。过了好一会,时安才慢慢止住笑声,对朱瑞说道:“这你就不必担心了,咱们的买卖背后是有虞公著支持的,就是天塌下来,也牵连不到你我。”听到虞公著这个名字,朱瑞想到什么,急忙问道:“你说的这个虞公著,可是枢相虞允文大人的次子?”时安笑道:“正是。”朱瑞又问道:“时兄,他父亲虞允文大人知道不知道你和他之间的勾当?”时安笑道:“做老子的管得了儿子这么宽吗?况且虞允文现在圣眷正隆,御史台的那帮子乌鸦嘴谁会把弹劾状子弹劾到虞允文头上?除非他想被扒掉自己的一身官服!你放心好了,真出事了,虞公著和史相公的公子史弥远都会搭救我们的。那个朱熹就是来了,也只能碰一鼻子灰!”

在这场酒宴结束后,朱瑞安抚时安,告诉他原本你和端州官府的买卖不会有变,你只管放心吧。一边起身离去,回到自己在清风楼的房间。这个端砚案,居然牵扯到了史相公和虞枢密二位相公的公子,这是朱熹始料未及的。事关重大,朱熹不敢擅自做主,命人将写有此事的书信火速送去建康行在。

当朱熹的信一路加急送到建康行在赵昚的御案上之后,赵昚看过信件内容,即刻宣虞允文、史浩两人到御书房觐见。虞允文和史浩不知何事,等到了禁中,内侍省押班李裕文笑眯眯地在前面引路,史浩悄悄在李裕文的手中塞了一文制钱,对着李裕文耳语道:“公公,你可知道官家紧急召见我们是有何事?”李裕文一捻手中的钱,知道有一贯,笑呵呵地答道:“史相公不必担心,官家只是看了朱熹查案的札子,想来急召你和虞大人,定是为了如何处置的问题。”史浩这才松了一口气。

史浩和虞允文一行人到了御书房门口,李裕文进去通报。不一会,御书房内传来赵昚不带任何感情的声音,两位使相都进来吧。虞允文和史浩才进到御书房,一进御书房,才发现赵昚的脸色阴沉地可怕。赵昚冷笑道:“两位相公,你们都有个好儿子啊!”虞允文听出来官家话里有话,再一结合刚刚押班李裕文对他俩说官家急召是看了朱熹端州查案的信件,于是心中明白了八九分,定然是自己哪个儿子与此事有关。

“不知犬子做了何事让官家如此震怒?”比起瞬间明白眼下局面的虞允文,史浩显然有些懵,于是开口试探道。

“你看看你的好大儿做的事情,史相公!”赵昚带着怒气,将朱熹的信件丢向史浩,那信件带着风飞了过去,却是差点将史浩砸个趔趄。史浩接过信件细细一读,读着读着,史浩身上冷汗直流,自己这个逆子怎么敢的啊!

看完整个信件,史浩知道欺君之罪非同小可,这次只怕是搬出艺祖不杀读书人的圣训,也未必管用了。一时之间,史浩面如土色,倒是一旁的虞允文面色如常。

“史相公,你有个好儿子啊!真是英才出少年,让我刮目相看!他现在刚刚考取功名,尚未授予官职,居然就敢做出如此事情!史相公,你家家风真是好啊!”看着赵昚阴沉如墨的面色,谁要是觉得赵昚这番话是在夸奖,那他真的是傻瓜了。赵昚这番带有杀机的话,吓得史浩离开座位,跪伏在御案前请罪,称自己治家不严,以致惹出如此大祸,自己愿意辞官,只求官家看在自己老来得子的份上,饶犬子史弥远一条性命。

看着被吓得哆哆嗦嗦的史浩,虞允文倒是镇静自若,起身离开座位对着赵昚说道:“官家,若是端州的民变和我哪个儿子有关,我彬父听从官家对我犬子的处置,绝对不会有半个不字。”

看着史浩和虞允文的表现,赵昚的火气此时也退去了不少。毕竟国朝有不杀读书人和士大夫的祖训,自己不能开这个头,一旦挥起屠刀,以后就很难收尾了。但史弥远和虞公著二人的过错又是实打实的,不容有任何含糊,一番沉吟后,赵昚沉声道:“两位相公,都起来吧,回到座位上去。”对于史弥远和虞公著的处置,赵昚心中此刻已有了决断,首先开杀戒是不允许的,那就只能贬官了。

为了照顾史浩和虞允文二人的面子,赵昚最终还是尽量从轻惩罚,史弥远被授予邕州知州,邕州在广南西路,比广州更加偏远。虞公著则被从京东路调任到秦凤路,出任凤翔府知府,看似是平调,但是从京东路调任到几乎是边陲之地的凤翔府,惩罚不可谓不轻。


番外 端砚案 之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