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交流其实也是一种亲子教育
“少年养志”是指鼓舞孩子追求崇高理想,培养远大志向。孩子告别幼儿园,就进入了少年时期,理解能力显著发展,渐渐脱离父母的关怀照顾,正是意气风发的学习独立阶段。此时即应迈进“少年养志”的教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正是我中华民族青少年们立志向学的典范。至于到了初高中的青少年时期,除了学校正常课业及特别感兴趣的学科书籍外,建议父母选择有助于孩子立志的课外读物,鼓励他们阅读。有了书籍的力量,就会点燃青少年立志的热情,建立坚定的信心和为理想奋斗的勇气。


孩子就会产生感恩父母的初始心态,为以后孝敬父母打基础。读了"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h3><h3>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就会引导孩子关注修德育才,少些与别人攀比吃穿的想法。诵读《诫子书》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就会引导孩子形成节俭的习惯,诵读《易经》中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就会引导孩子心灵向善。</h3>
<h3>(二)有助于开发孩子的记忆力。</h3><h3>记忆力是人生学习和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智力因素,记忆力好的人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高人一筹,即使是在交际场合,想要谈吐文雅、引经据典也需要有较强的记忆能力。</h3><h3>心理学认为,人的记忆能力在两周岁前就已经开发了65%,到6岁时开发至80%,入学后的开发已经很有限了。因此,有效利用学前时间,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来开发孩子的记忆力是很必要的。</h3><h3>实践证明,孩子的记忆力是惊人的,千字有余的《弟子规》,整整千字的《千字文》,经过几天时间的诵读,孩子们能从头到尾全篇背诵,真是令人惊叹。如果老师和家长与孩子同读同背,都只能零散地记得部分句子。记忆力强的孩子读《千字文》6、7遍之后,基本上能背下来。国学是一个可以快速获取经验和教训的捷径,还能与圣贤为伍、陶冶情操、修身养性;那么少儿学习国学具体有哪些好处呢?请听我一一道来;
一、 启蒙
小孩的活动范围比较狭窄,但又特别容易对某一事物感兴趣,这是小孩的天性;通过国学可以使孩子对各领域有一个初步的认知,为以后深入了解做一个基石;
二、 增强记忆力
小孩智力与记忆力的重要发展阶段为3-12岁,诵读国学经典能够有效的锤炼小孩的脑力,着实起到提升智力与记忆力的效果;
三、 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
通过学习国学,让孩子从小懂得“为人子女孝敬父母、尊师重道”的道理,建立以“仁、义、礼、智、信”的传统美德;
四、 提高语文水平
正所谓“博览群书,通晓古今”可使孩子积累海量的“字、词、句、章、史、理”,从而提升孩子的语文水准;
五、 增进情感


国学交流其实也是一种亲子教育,家长可以挖掘国学有趣的地方或者增加一些有趣的元素来增加孩子的兴趣,进而产生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六、 养成良好习惯
孩子在接受国学教育后会更容易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他的思想的转变已经决定了他行为的转变,正所谓思想决定行为;
七、
增强“国”与“家”的意识幼儿时期熟记的知识是最牢固的,在以后的学习中很有用处。有人做过研究,幼儿时期诵读过国学经典的孩子,到了初高中学习古文比没诵读的孩子上路快,理解深刻。同时,对写作文有极大的帮助。很多孩子上初中后不会对联,每年中考对联的2分都有部分孩子得不全,如果将《笠翁对韵》、《声律启蒙》或者《训蒙骈句》作为孩子诵读内容,到了初中对联问题就迎刃而解了。</h3>
<h3>(三)有利于帮助孩子识记和理解文字。</h3><h3>识字是孩子学习的基础,关于幼儿识字教学争议较多
“成人养德”指的是积累厚重的德行,以高尚的道德修养展开真实的生命旅程。成年以后,孩子进入社会,开始发挥自己的专长,进而立业成家。此时应尽力以求自立,在与人交往、与社会对接的过程中锻炼自己,成为成熟的个体人,能够在为人处事中常常反省自己的缺失与不足,自勉改过以求进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