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零开始学中医:舌诊意义

2023-03-20 06:23 作者:从零开始学中医  | 我要投稿

7.4舌诊的分析要点和临床意义

同学们好,我们已经学习了舌质和舌苔的的意义。

下面我们来继续学习舌象的分析要点和舌诊的意义。

一 舌象分析的要点

首先我们来看看舌象分析的要点。

(一)察舌的神气和胃气

我们在诊察舌象的时候,首先察看舌象的神气和胃气。

1舌的神气

舌的神气,主要是从舌色和舌体运动来反映。

一般来讲,

舌色红活鲜明,舌质滋润,舌体活动灵活自如,这是有神的表现。

舌色晦暗枯涩,活动不灵活,这是无神的表现。

其中,舌色是否“红活润泽”,是舌神的辨证要点。

 

2舌的胃气

胃气的盛衰,主要是反映在有苔还是无苔。

有根苔,有胃气;

无根苔,无胃气,胃气衰败的征象。

 

所以,我们看舌的神气和胃气,可判断邪正的虚实,病情的轻重和预后。

一般来讲,

有神、有胃、有根,通常表明:正气未衰,病情较轻,或病情虽重,但预后比较好;

无神、无胃、无根,通常表明:正气已衰,病情较重,或不易恢复,预后比较差。

 

(二)舌质舌苔综合分析

舌质和舌苔变化,所反映的生理和病理的意义各有侧重,

一般认为

舌质的颜色、形态,主要反映了脏腑气血津液的情况。

舌苔的变化,主要与感受外邪和病证的性质有关。

因此,在临床诊病时,不仅要分析掌握舌质和舌苔的基本变化及其主病,还应该注意到舌质和舌苔之间的相互关系,将舌质和舌苔综合起来进行分析。

1舌质或舌苔单方面异常

如果舌质或舌苔单方面出现异常,通常提示病情比较单纯。

比如:

如果,舌质是正常的淡红舌,只有舌苔的质地和颜色发生变化,比如:苔质出现干、厚、腻、滑、薄等变化;或者苔色出现黄、灰、黑的变化,通常提示病邪的性质、病程长短、病位浅深,病邪盛衰和消长,等方面情况,而正气未伤,所以临床治疗以祛邪为主。

如果,舌苔是正常的薄白苔,而出现舌质的老、嫩、胖、瘦,或舌色红绛、淡白,或青紫等变化时,主要反映了脏腑功能的强弱,或气血津液的盈亏,及运行的通常与否,病邪损伤营血的程度等。临床治疗应着重于调整阴阳,调和气血,和扶正祛邪为主。

 

2舌质和舌苔变化一致

当舌质和舌苔变化一致时,通常提示病机比较相同,所主病证一致,说明病变通常比较单纯。

比如:

舌质红,舌苔黄而干燥,通常见于实热证;

舌质红绛,而舌苔焦黄而干燥,通常说明热极津伤;

舌红瘦,少苔或者无苔,说明阴虚内热;

舌淡嫩,苔白润,通常见于阳虚的虚寒证;

舌青紫,舌苔白腻,通常是气血瘀阻,痰湿内停的病证。

 

当舌苔和舌质变化不一致时,多提示病机比较复杂,所以,必须要对二者的病因病机以及相互关系进行综合分析。

比如:

舌质见淡白舌,而舌苔却见到黄腻苔。淡白舌通常偏虚偏寒,而黄腻苔,通常是主湿热。舌质主要反映正气,舌苔主要反映病邪。所以淡白舌,黄腻苔主要见于脾胃虚寒,复感受湿热之邪。这是一个既有虚,又有实,既有有寒、又有热,的寒热夹杂,本虚标实的舌象。病情相对比较复杂。

又比如:

舌红绛,苔白滑腻。红绛舌,通常是主热;白滑腻苔,主寒主湿。所以舌红绛,苔白滑腻的意义,可以见于两种:第一种,就是外感热病,营分有热,而气分有湿。这是一个有寒有热的病变。第二种,就是平素阴虚火旺体质,复感寒湿、痰浊、饮食积聚等。

 

所以舌质和舌苔,反映的病性不一致时,往往提示体内存在着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病理变化。舌象的辨证意义,也一定要是两者的结合。

 

3舌象的动态变化

第三,我们要注意舌象的动态变化。

比如:在疾病的过程中,无论外感或内伤,都有一个变化的过程。舌象,作为反映疾病的敏感特征,也会随之出现相应的改变,所以通过对舌象的动态观察,可以了解疾病的进退、顺逆等病变态势,

比如:外感病初起,见薄白。但是如果病变发展,舌苔由薄白苔变成黄腻苔,说明邪热入里已经化热,这是病变加重的一个表现;

对于内伤里证,比如说黄厚黏腻苔,这是里证、湿热证。如果经过清热化湿治疗之后,舌苔变成薄白苔,说明病情在好转。

 

所以掌握舌象和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可以充分地认识疾病在不同的阶段,所发生的病理改变,给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二舌诊临床意义

舌诊,简便易行,舌象变化,能较为客观准确地反映病情,可以作为诊断疾病,了解病情发展变化和辨证的重要依据。

舌诊的临床意义,主要从面5个方面来反映:

(一)判断邪正盛衰

第一是,舌象可以来判断正气的盛衰。

比如:舌质可以反映脏腑气血的盛衰。

其中,

舌色红润,表明气血旺盛;

淡白舌,表明了舌气血不足;

舌质胖嫩,与脾肾阳虚有关;

舌体瘦薄,与阴血不足有关;

 

舌苔,也可以反映胃气的存亡。

比如:

如果有舌苔,而且舌苔薄白而润,表明胃气旺盛。

如果舌苔少,或无苔,表明胃气不足,胃阴亏虚。

 

(二)区别病邪性质

第二,舌象,还可以区别病邪的性质。

比如:

紫暗有瘀斑瘀点,通常预示与瘀血有关;

胖大舌,与痰湿内停有关;

黄苔,与热邪有关;

白苔,与寒邪和湿邪有关;

腐腻苔,与痰饮、湿浊和饮食积滞有关系。

 

(三)辨别病位浅深

第三,舌象的变化,还可以判断病位的浅深,

比如:红舌见于气分证;

而绛舌或者绛紫舌,见于血分证,病情在加重;

薄苔见于表证,

厚苔见于里证,

薄白苔见于表证,

黄苔见于里证,

而灰黑苔见于极里,病情加深。

 

(四)推断病势进退

第四,通过舌象的变化,可以推断病势的进退。

比如:

如果,薄白苔,变成黄苔,甚至灰苔。病情由表入里,由寒化热,病情在加重。

如果,舌苔从润苔变成燥苔,表明邪热加重,津液受伤,这也是病情加重的表现。

如果,舌苔从干燥变成润滑,表明津液恢复,病情在减轻。

如果,舌苔由厚腻苔,渐渐地变成了薄苔,说明了病情在减退;

 

(五)估计病情预后

舌象的变化,我们可以来估计病情的预后。

比如

如果舌色红活,舌面有薄苔,舌态正常,表明邪气未盛,正气未伤,预后比较好;

如果舌色晦暗,舌苔剥落,舌态异常,通常表明正气亏损,胃气衰败,预后不良。

 

所以掌握了舌象和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变化规律,充分认识疾病不同阶段所发生的病理改变,为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舌诊是望诊的组成部分,是中医特色的诊断方法。但是舌诊只是四诊中的一个部分,要综合准确的诊断,还是要四诊合参,结合其他的诊断方法,综合运用,才能更准确的诊断疾病。

 

以上是中医舌诊全部学习内容。

本节课就上到这里。

 各位同道,本人自学中医并取得了行医资格,其中走了很多弯路,这是暨南大学孙立老师讲的课程,我认为这个课程非常优秀,我整理制作,同道共修。    

从零开始学中医:舌诊意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