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考据] [考据与毒奶]渊下宫古籍考二:从须弥的三柱神信仰到第二王座的真面目
(本文写于12月6日原神3.3版本开服前,原贴位于nga,此处为存档)
前言
这篇文章是我《渊下宫古籍考》系列的第二篇,《渊下宫古籍考》系列专门梳理和猜测提瓦特上古史、月宫暗线和原初之人+四影相关内容,2.4出了鹤观和渊下宫的第一篇,当时以为很快会有新内容,结果没想到一等等了大半年,才在3.2碰到花神这个比较明显的月神线信息。
2.4之后,原学考据有了相当长足的发展,剧情里对四影和月神的重合度、特别是时间执政的行为也有了相当有指向性的描述,为还原天理、天理维系者的定位,猜测王座战争爆发的根源,以及深渊的本质提供了不少线索。结合这些内容,个人感觉已经足以对王座战争的真相进行一些有趣的猜测,故而在3.3新图开放前夕写下此文,愿各位也能获得一些猜剧情的乐趣。
必须声明,尽管3.2版本时对大主线的猜测已经比2.4精确了许多,但在相当多的关键剧情节点也还是推测为主,姑妄言之妄听之,猜错了,就当是听人讲了个另一个可能性的故事吧。
一、提瓦特神祇崇拜中的数字与月、星、日信仰
众所周知,提瓦特在上古时期存在统一的古文明,其分布南至鹤观,北至蒙德。借用坛里yhsjjs的[提瓦特一图流简史],基本确定这个上古文明是魔神战争前提瓦特诸国文明的雏形。这个统一文明可以以白夜国沉入海渊的灾难为界分为两期,一期建筑样式以渊下宫大日御舆为代表,花纹修饰是丛杂且高大的枝条,这种类似的风格也出现在了层岩巨渊的无名遗迹等处,以及2.7与魈失散后的众人踏入的第一个秘境里;二期文明就是咱们常见的秘境风格装饰了,代表地点有蒙德千风神殿、璃月碧水原遗迹、赫乌利亚遗迹、稻妻影向山下遗址与鹤观千来神祠遗址、须弥善见地地下遗址等等。这两期遗迹有个比较明显的特点,早期遗迹比较突出三角形装饰和建筑,而后期,散落在地面的这种遗址,门楣上则突出四和七。
千来神祠遗址、须弥善见地地下遗址等等。这两期遗迹有个比较明显的特点,早期遗迹比较突出三角形装饰和建筑,而后期,散落在地面的这种遗址,门楣上则突出四和七。



总体来说,七是地面上的提瓦特最常见的崇拜数字,其次是五(出现多但罕有提及,是地脉圣树上悬环的数字)和四角,常见于七角崇拜的简化;三是在地面上很少被强调的数字,出现场景基本只有三位一体的凯尔特结(千风神殿门楣中间的小图案),很可能对应了七神、七神上位的四影\五圣,以及被广泛遗忘的三相月神。
在古文明中,三角形则有更广泛的崇拜,渊下宫的“三”是三界,而当时间推进到须弥,我们又发现了更多的“三”。须弥历史上有三柱神,其中一位——阿赫玛尔,沙漠赤王,又酷爱使用三角元素。虽说这个设计不排除是因为要借鉴金字塔,但赤王的自称是如太阳般闪耀的“天上的来人”,并且据传见过真正的“九重天又九重天之上的乐园”,和他同时期的花神也自称是自羽翼之人眼逸散的一缕微光,月夜与欢喜的女主人。这两个称呼都和第一王座时期高度关联,将三柱神联盟的时代向前推到了较为离谱的时间,再考虑须弥的原型是印度-波斯-埃及,对标同具有上古中国历史neta的璃月,须弥的三柱神,大概率是和第一王座真的有点关联的。拆解三神的行为动机,可能对于理解提瓦特天理的运行有不少帮助。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颇让人介意,三、四、五的崇拜和似乎和月、星、日的意象有所关联。
“三神/三界”这个意象在提瓦特的传说中并不少见。除了须弥版本,在2.4版本中,幻影曾向我们提起渊下宫对于“三”这个数字有崇拜,“三”代表光界、人界和虚无界。而在鹤观和蒙德璃月等地的传说中,“三”埋着月宫三姐妹传说的暗线。四目前出现的地方相对随意,没有特别统一的含义,比如祭礼礼冠的轮回分为四个时期,原初之人的四个影子。“五”则比较正式,主要出现在“五圣隐虚空”以及圣遗物的数量上,出现次数低但是逼格很高,因为在四影基础上加了原初之人。
不过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点是原初之人的意象与“金色、太阳”重合,“四影”与星辰和月经常出现,“三女神”则是写明了月亮。这也就能总结出三崇拜-月亮崇拜、四崇拜-时间之神被强调的月神崇拜/四影崇拜、五崇拜-原初之人崇拜/日崇拜这么个具有参考可能的推测公式。基于这个推测公式,有些看起来很隐晦的比喻就很清晰了:
“日”的意象主要在谈“五”的时候出现,和生死时空理、原初之人与四个发光的影子高度绑定,应该认为是原初之人法涅斯的象征,而日光的衍生描述“金色”,很多时候与白银并提,在古籍中描述主神和伴随者,目前则多用来描述旅行者和派蒙(兰那罗甚至用金色的那菈和他身边小小的、银色的派蒙来形容,派蒙直接就是月亮),而且五这个数字出现最多之处就是旅行者身边(戴五个圣遗物,出圣遗物的地脉树上面有五到七个冠),暗示了旅行者在提瓦特的地位——下一个轮回中的法涅斯。
“三”是三角的永恒,既是光暗人界稳定的构架,又是三月女神的传说,三相轮转周而复始,既是月亮又是命运,又代表提瓦特自身运行的法则。顺便,虽然目前四影=三月一星已经是考据界的常规默认,但在故事文本里,这件事并没有实锤。将四影与三月一星联系起来,特别是四影中的三影就是月神三姐妹,是各位原学家的考证,加上3.2版本赤沙之杖的故事才确认的。无论是须弥三柱神还是月宫三姐妹,三角结构均已“死亡”,“三界”的概念也是常世国留存的记忆,这似乎隐喻了提瓦特的法则在追溯至月神死亡的须弥上古时期,就已出现大问题。
“四”是三月神与她们共同的爱人,在特别强调的时候,就是在强调星。大部分剧情文本中对“四”几乎没有强调,也刚好对应了时间执政伊斯塔露的下落不明/逃逸在外。另外,伊斯塔露是晨星也是暮星,是指引白天和黑夜变换的风向标,没有晨星和暮星,月光虽然是日光的影子,但和日光关系十分疏远。这种日月的分歧和三、五相关的传说中似乎有印证,除了坠落的日舆,月神的故事几乎从没有出现过日光;崇拜大日御舆的白夜国的故事中重点出现的是五圣和卡伊洛斯,完全没有提到一丝一毫的“三位月神”,“三”的含义被三界代替;而另一个以日为崇拜的坎瑞亚王朝——黑日王朝,更是遭到“赤月的复仇”。日月之间是否发生了分歧?目前文案还是一片空白。
二、深渊自何而来
将剧情中对世界观的所有描述按时间排列,渊下宫里“世界由三界组成”是为数不多的涉及创世前的提瓦特的描述,《日月前事》则是目前实装完全的唯一一本追溯至法涅斯创世前诸事的书籍。两者结合来看,不难发现,提瓦特原本只存在元素力(光)和虚无(暗),法涅斯想要创世,最重要的就是引入“人”。对于人的意义,有的考据者认为是作为光明的至纯提取物,这个采的是原神人类皆伟大的主旨;笔者则是觉得从法涅斯角度讲的造人应该更考虑诺斯替主义里光明的内核+黑暗的质料这个假设,因此更倾向于中立派——是人制衡光暗争斗的一极,光暗借由人达成平衡。
法涅斯虽是造光者,但无光则无暗,对深渊力量,他一定有抵抗能力,甚至可以利用深渊力量。这也能解释很多被视为“天理的诅咒”的现象以深渊的方式表现,这既可能是天理撤销了对诅咒之物的庇护,使其落入侵蚀环境;也可能是天理的力量以反转形式表现,就是深渊,而天理方可以自由控制这种切换(天理的衰弱即是无法控制切换,被深渊不可逆污染)。作为他在物质界的投影,人也天生有着和光界或暗界联合的可能,提瓦特因此才有“天理”和“深渊”两个阵营。当人选择以神规定的方式使用元素力(也就是表现为神之眼操控元素力)时,便是原神,当以反转的方式控制元素力时,就是深渊术士。
顺带一提,能够自由控制光界力和深渊力似乎是降临者的特性,比如我们明确得知不属于这个世界的人——旅行者兄妹和爱丽丝,前者在第一章就净化了风魔龙的泪滴;后者是世界边界的修补者,长期面对暗之外海侵蚀,她朋友的徒弟知道虚假之天 (顺带一提,可莉外号“逃跑的太阳”也是个太阳的比喻……不知道是有意的还是只是类似若陀评价钟离“荒地生星,璨如烈阳”那类的剧情内表述) ,或多或少都有着超越深渊影响的能力。如果再把旅行者的妹妹(哥哥)算作不被记入的降临者,那更是有降临者选择了和暗界合作。可见,降临者的选择和人类的选择本质上可能都是自由的,只是因为光的统治而有所偏向。
理解了这个假设,《日月前事》里原初之人封闭世界的做法就比较好理解了。法涅斯代表存在、光明,而当存在和光明的概念诞生的一刻,黑暗和虚无也就同时诞生了。在虚数之海,混沌占绝对主导,如果不把世界封闭起来,那么因创造光明而产生的黑暗,就会把世界冲垮。法涅斯没有找到解决黑暗力量流动的方法,只好封闭世界。实际上现在的提瓦特也留有这种迹象,在规则运行的薄弱处,层岩巨渊底部空间混乱、坎瑞亚战败后侍卫队深渊化,说白了就是黑暗侵蚀,世界在回归混沌态。
讲到这里,深渊意味着什么,已经很清晰了。深渊是“死”的具象,是一切死亡对生命的侵蚀力量。它原本来自混沌,无生也无死,正是“生”的觉醒才促使“死”具有了确切的含义和形态,这也是为什么有文本提到深渊和天理同源——无死则无生。天理、天理维系者、七神,都是在以生的力量抗拒死对提瓦特世界的侵蚀,以秩序对抗混沌的侵蚀——尽管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也会受到深渊的影响。普通的提瓦特人作为法涅斯的拟态品,可能也有着对深渊的一部分适应性,但法涅斯对自己的造物并不那么开放,甚至他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处理黑暗,因此他阻断了这类求知。将神和人的界限规定得十分分明,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限制人类接触过多信息,防止其因好奇而接触到深渊,进而将世界毁灭。逃脱了这种限制的人类或魔神,就会被法涅斯及其继任者当作“污染品”处理掉,白夜国、自称“渊上”之物、得知了禁忌知识而死的赤王和奥罗巴斯,甚至是受到污染的前任世界树,很可能都是这类情况的受害者,有的是得知了深渊的知识,有的是得知了深渊和天理的本质。
顺带一提,之前有外国up主考据提瓦特是死后世界,这个猜测其实不无道理。目前的几个尘世执政身上均有“死亡”的意象,温迪的原型之一狄俄尼索斯,在诺斯替教义中有死而复生的含义;璃月的岩王爷谐音“阎王爷”,钟离更是“终离”,又在往生堂工作;雷电影的命座,英文是Imperatrix Umbrosa,umbra-这个词根,在希腊语里本意是shadow,但在16世纪衍生出了另一层含义,即phantom、ghost,她的俄语版命座更是直接写了Бренный Мир(perishable world,易逝之世、注定逝去之世);小草,一个本身代表“生”的意象的神,前几天洛字小生佬出了[须弥三柱神的解析贴],考据出三柱神原型上级是奥西里斯,埃及冥神,啊这……没话说(摊手
不过,直接猜“死后世界”实在是太表象了,提瓦特应该是以死的质料构造的生者世界,这也是对诺斯替教义的借鉴。一方面,诺斯替对于物质世界历来有以暗界、死者的世界、麻木沉睡的世界作比喻的传统(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的人被肉体束缚,会经历死亡和爱欲,无法脱离循环),而生活在其中的你我肯定是活人;另一方面,“人”本身就是“生”与“死”的结合,游戏是现实的一种比喻,现实里,教义认为不灭的魂灵成为被升华的愿望以及神之眼搜集的光明力量,易朽但证明存在的肉体抽象成了形态。一方面会显得设定精巧 我们这种考据党也能吃口饭有点事干 ;另一方面不容易出差错,毕竟这是几百年间数代人孜孜不倦完善的世界观,总比你临时想一个严谨得多。
三、第二王座身份猜想
理清了提瓦特的两大势力阵营以及人的位置,我们就可以对提瓦特纪年中两次最大的战争——王座战争与魔神战争进行一些猜测了。这里先放我个人的观点,第一王座与第二王座的战争是第二王座胜利。第二王座也是降临者,伴随深渊力量侵入提瓦特世界,因为与法涅斯对世界的理解不同,她清洗了第一王座,杀死三位月神,仅有晨星得以逃走,然后保留了统治体系,扶植了第一王座的残部或者自己伪装成第一王座在执政,在魔神战争后确立了七执政体系。
顺便一提,因为怀疑第二王座是个咖位比较高的未出场或未揭露身份人物,因此当纳西妲提到“这个世界有过四位降临者”的时候,我对这四个名额有完整猜测,即天理(法涅斯/第一王座)、?(第二王座)、爱丽丝、以及旅行者兄妹。天理与维系者的两次降临构成了现在提瓦特世界的秩序,天理偏光,维系者偏暗;爱丽丝对于前两位降临者的冲突持中立态度,选择去边界维持世界运转,而旅行者兄妹,因为刚好是两个人,所以一个划归到了天理一个划归给了深渊。世界树和地脉是提瓦特的产物,中立但能够被双方修改。反主之所以是降临者但被抹掉了记录,就是因为涉及深渊或者偏暗的第二王座,被人工打码了。
说起来,我意识到天理维系者可能和天理来源不同,并且偏暗(深渊),还是因为这个世界树被修改的操作。我先前曾认为深渊是类似崩坏的混沌力量,类似《崩坏3》里平衡逆熵的那种东西,纯需要人去打趴下,但这样解释不了维系者身上鲜明的污染力量特征。在查询了一些诺斯替主义的学说以后,我有了一种假设,第二王座可能是能力偏深渊、甚至是属于一种深渊力量的外来者。她和原初神一样,有系统的意识和人格化行为,并且希望维持提瓦特世界的运转,能够控制深渊力量对世界的无序侵蚀,但自己也逐渐被污染。
理解第二王座与深渊有渊源但并不想毁掉这个世界,需要引用一点诺斯替主义创世假说。前面已经提过,法涅斯造人,是在类比造物主将代表“光”的灵魂从上界(在诺斯替教义里多写作“彼方”other world)引入下界,从而将人类从沉睡与死亡中解脱。这个设定如果展开的话,其实是造物主将光明的灵魂塞入了腐朽的肉体。肉体是黑暗造就的产物,有爱欲,有死亡,而黑暗之所以允许造物主使用它的质料铸造形体,就是因为黑暗本质上希望留住光明。无论是光明还是黑暗,为了维持这个世界,他们都必须收集这个世界的“光”。但是天理可以创造光明,维系者却只能维持或者囚禁光明。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游戏的开头,那位使用坎瑞亚灾变式法术的神祇既自称“天理的维系者”,又要求双子“不要离开”(而不是不得进入)了。她并不具备创造光的能力。
除此以外,从渊上的表述和戴因的变异情况来看,深渊虽然能将人类扭曲成怪物,但不会夺走性命,过于野蛮的侵蚀还会被反主认定为“需要净化”。这也意味着深渊势力并不是纯粹混沌的力量,他/她借深渊与反主之力,对这个世界有自己的想法。比如深渊的计划取名“命运的织机”,意思可能就是在天定的命运(月神三姐妹也是命运三姐妹)逝去后,深渊麾下的人类希望创造自己的神祇。这里牵扯一个疑问,就是第二王座究竟是被污染的天理阵营还是不同于深渊教团的深渊力量,因为涉及到第二王座的阵营问题,还挺关键的,不过目前无法推断,只能等后续出新线索。
意识到这些以后,我们就不得不重新审视提瓦特那些毁灭天地的大战的真相了。先重申一下,我个人的观点是四影中三个影子都死了,拦住旅行者的那位应该是第二王座顶了阿斯莫德(空间执政或死之执政)的号,或者拉起阿斯莫德的残留意识干活,现在天上剩的那轮月亮就是这位的本体。具体原因嘛,第一是前面提到,深渊教团和渊上展现的力量还完全配不上天理级boss的身份,倒是提瓦特历史上毁灭世界的两次灾难有这样的破坏力。坎瑞亚之乱源头是莱茵哈特窥探造生的奥秘引来神罚,而再之前那次葬火之年的大乱,其前其后的种种迹象,均能反应出一点三影已死,这点在下面展开;另外就是辰砂套时之沙,直接说“夜空的三姐妹殒身于灾祸”…… 《竹林夜月》:我写成“以死作别”给大家留点想象空间吧;辰砂套:我重拳出击
细节之一是魔神统治理念的变更。在葬火之年以前,神为神明与人类定下不可逾越的界限,人类不得窥探神明的智慧,亦不可与神的种族深交。身为神使的仙灵若与人类相爱,则会遭到惩罚失去形体和智识;葬火之年的大战后,第二王座建立了七执政体系,承认人类愿望的力量,开发了收集系统,为尘世执政定下了爱人的规矩,甚至在温迪、钟离这类老神主理的城邦,还出现了人类能力凌驾神治之上的情况。很明显,第二王座之后,尽管还有神之眼作为能力控制器,但对人类发展的管束实质上松了很多,这也是尘世七执政这种低层神(archon在诺斯替教义中确实是比较初级的神明)比较赞同的观点,再结合王座战争,第二王座有不小的概率秉持与第一王座迥异的理念,而分歧是绝不可能出现在第一王座的正统继承者身上的。(顺便一提,假设风雷神都是四影的衍生神祇,那继承了生之执政“巴尔”名号的雷神在稻妻确实是毫无异议的神治,风神却放任人类自由成长,显然四影间观念也有不尽相同的可能。但个人认为,四影的背叛仍不可能导致四影之一直接变为第二王座,因为在渊下宫和花神套里,四影与原初之人一样是需要被遗忘的,辰砂套中撕破世界边际的灾难,也不会因为四影中某一个的背叛而对其网开一面。)
二是仙灵族的结局。3.2版本的花神故事非常耐人寻味。她是目前最明确的仙灵遗民,但在统治的最后寻求了死亡。从花神套的文本来看,花神可能用自己的命为赤王交换到了一次窥见神识的机会,并且花神告诫过赤王不要试图寻找四影,不要妄图僭越天理,只是赤王没有听。树神在坎瑞亚灾厄前千年处理过禁忌知识外溢,花神去世的时间与赤王闭关时间较为接近,赤王闭关后沙漠地区又经历了数百年兴衰,和提瓦特简史对应一下,再考虑赤王对应的古埃及在古文明中存续的最后时期,三神联盟应该是前魔神战争时代,即第二王座上任不久。此时树王只是三神中的一员,离尘世执政体系的建立还颇为遥远。
这么一来,如果第二王座是花神的上司,其一,花神大概率不会就这么轻易被逐出王庭;其二,就算是四影薄情寡义,花神也绝不会以“警告”的方式提醒同伴,缄口不言或者不屑、愤怒、一笑而过都是可能的,唯独警告没有必要。这种行为的恐惧感太重了,只有四影都被迫害致死或者离开,她们的名字成了忌讳,才需要这样明哲保身。
(本文允许转载,但须注明出处。原贴为nga:https://bbs.nga.cn/read.php?tid=34563865,作者为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