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现代性?笛卡尔、康德、达尔文
现代主体性哲学(modern philosophy of subjectivity)始于以下两者之间的分裂:一是人的概念(notion of human),二是站在非人(inhuman)一面的主体的概念(notion of subject)。一切的一切始于笛卡尔式的我思(cogito)。
笛卡尔在他的《第一哲学沉思录》里面最著名的段落当数前两个沉思:在那里,笛卡尔开始怀疑起一切外部世界的存在,并且从外部世界一步一步地后撤,直到他发现了一个绝对确定的、空洞的主体性姿态:我思。这是真正的哲学的现代性开端。一方面,是一个纯粹逻辑的、形式的、空洞的、无任何实证内容的精神存在(即我思,cogito),另一方面,是物质的、现实的、实际的外部世界,包括自然、生命、身体、器官、物质等等,它们被机械的物理定律所支配。笛卡尔的主体观念,亦即笛卡尔的我思,是站在人的反面的,因为人意味着现实的一系列实存:生命、尊严、生活、权利、兴趣、爱好等等;而主体则是纯粹的空洞形式,不包含任何实体性内容的存在。我思悬浮在世界暗夜的上空,它既不能下降落到地上,也不能上升直到天空。
康德的崇高发生在这样的时刻:在庞大的、无坚不摧的、摧枯拉朽的自然力量面前,我们感受到了人的渺小,帕斯卡尔在他的《沉思录》里面表达出了同样的意思。崇高发生在这样的时刻,人在自然力量面前,在时空秩序面前,在不得不服从的因果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弱小的存在。换句话说,在现象世界当中的一切实存都不得不受到物理定律的支配,不得不受到自然秩序的宰制,而主体在这样的现象世界或自然世界当中是无立足之地的,在自然界当中实存的是人类,是那个有血有肉、并且同样要受到自然规律支配的人类;但恰恰是因为主体被排除在了现象世界之外,主体也恰恰获得了它自己存在的领域:本体性的伦理领域(noumenal ethical field),在这里,用拉康的话来说,本真行动或伦理行动发生在作为纯粹空洞姿态的主体性的层面上,主体不是人,而是非人的、纯粹形式的空无,它漂浮在世界之外,它是世界之夜。
达尔文进化论中令人不堪忍受的原质-物(Thing)正是他所发现的自然选择“规律”,因为自然选择的“规律”就是彻底的无规律,是永远无法穿透的谜团,无法被彻底解释化约的“基因突变”。从单细胞生物到人类,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不可能的断裂,这种断裂的名字就叫主体。而这一发生的过程则是茫然无序的,它发生在自由的深渊,因果网络的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