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女子登珠峰被救后拒付救援费”:不要随便说一个人忘恩负义
在第一次看到“女子登珠峰遇险被救后拒付救援费”的新闻,我跟很多人一样生气,我在心里甚至揣测这样的人在现实中肯定是那种尖酸刻薄的女人,蛮不讲理,斤斤计较,要钱不要命。
那可是救命之恩啊,何况人家还放弃了登顶的机会,就为了救你的命。
结果你为了攀登珠峰那么多钱都花了,一万美元的救援费都不愿意承担,这不是让好人心寒吗?以后谁还敢这样做,所谓8000米之上无道德,别人本来没有义务救你,救你完全是出于道义。
做人不能没有道德底线,如果这个事继续发酵下去,无疑会影响社会风气和人心所向,能够跟“老人跌倒扶不扶”相提并论了。
但是,情绪之外,我们谁清楚事实呢?

不要随便说一个人忘恩负义
后来我冷静下来,强迫自己代入救人者和被救者的立场来看这个事,就发现我上面的想法有问题。
人太容易站在道德高地去批判别人了,但如果换成自己站在那样的情境中,未必能做得更好。比如,如果你是救人者,在峰顶于眼前的时候,你舍不舍得放弃登顶的荣耀?
当你看到一个人躺在那里奄奄一息的时候,你有没有恻隐之心?是否能不嫌麻烦,去下定决心救人一命?
假如你是被救者,你在严重缺氧的情况下,你的意识还能保持清醒吗?你清楚知道自己是被人所救吗?你能够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去面对这个事吗?
恐怕很难,根据事情的后续报道,我们可以知道这其实更多是一个沟通和态度的问题,并不是外界所以为的一万美元救援费的问题。

不是钱的问题
事情的真相只有当事人最清楚,但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本账,在人情社会,“救命”这种大恩大德,对双方来说都难以达成一致。
按照我们的直观印象,人最重要的就是一条命,那救命之恩是一辈子都报答不完的,下跪感谢都是应该,钱不钱的更是小事,主要是恩情要牢记在心,经常想着怎么感谢恩人。
而对于救人一命的人来说,他未必是期望获救者拿出多少钱财来感谢,话说在珠峰那种环境中,恐怕也顾不上想太多,极端的环境容不下太多杂念。但回到世俗社会,恐怕他心里也会有一定的预期,看对方是什么态度和表达。
但矛盾在于,人的性格不一样,情况不一样,被救者在面对恩人的时候,未必能够完整表达自己的感恩和感谢,这就容易造成误解。
所以,我认为这个事引发偌大的风波,根源不在于钱,而在于沟通。

施恩不图报,还是施恩图报?
好人难当,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一个道理,意思是做好人容易受委屈,好心没好报,你做了好人好事,说不定还要因此受苦受难。
所以人心自古以来就是冷漠居多,大家都是只顾自己,人情、道义这些太麻烦,不如简单点,大家只谈交易最好,这样彼此没有负累。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种善举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出来的,而且你就算想,也未必能碰上这样的机缘。
但如果你做了这样的事,就算你是施恩不图报,那别人心里也会有块大石头,而且世俗也会给彼此双方造成压力:你们会怎么做?你们又应该怎么做?
因此我认为社会最好是弘扬正气,多关注义举、善行本身,而不要轻易道德绑架,给当事人施加压力。对于珠峰事件的双方当事人来说,我相信他们对于目前的风暴也是始料不及的。不过这个事也是一次对大众的教育,既然已经成了社会性事件,那最好是有个圆满的结果,这对当事人来说也算是一个了结。

做人难,做个好人更难,但还是要做好人
就算一时有委屈,但事情的真相总会水落石出的,以后在回忆起这个事的时候,想必救人者也不会为此感到后悔。
在那个时间和地点,你遇到了这样一个事,你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如此而已。试想一下,假如当时你什么都没做,事后也没人指责你什么,你心里是什么感受?
一切只为了心安而已!
心安最重要,头上三尺有神明,做人做事问心无愧最难得。但是,我们也不能让好人受委屈,只有身边人、单位和社会能够及时给予正向的激励,才能弘扬正能量,影响更多人去做好人好事。
至于被救者,也应该让人家有机会说话,要理解人家的难处,恩情可以记在心里,何必非要让人按照你的意思去表现呢?总之,褒奖、激励应该更多是社会的责任。做好人难,但我们还是要努力做好人,这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