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狗吧 什么玩意啊

2023-07-31 22:45 作者:liuyouchen  | 我要投稿

转载:大家好,我来分享一下对泛哲学的一些想法。但是由于疲劳突然袭击,现在记忆流失很严重,所以随便扯点,马上睡了。 一、心路历程 1、对很多话题的网络讨论方式极度反感,于是究其原因,可以发现“正确性偏见的存在与情绪化及其立场式转移”这一性质,开始建立偏“超理性”的思维方式,主要在于否定一切正当性与宗教式虚构认知,并意识到一切伦理与道德都可以归入此类。其重要“弊端”包括过度质疑的疑惑,以及“后现代式”的自我否定,例如对整个数理逻辑和语言体系的表达和指代产生疑惑(这个问题算是从客观入手解决过了 2、由于以此为前提使思想的人格偏向于?STP(),然而很多艺术与哲学相关的论述是将“绝对正确性或虚构事物存在”,而非“承认这是心理系统作用得出的情绪性前提”融于其中,大量运用评价体系,甚至作为逻辑体系的基石,又因为其在网络中的“再表达”多少强化这一主观性,因此对其产生过度质疑、贬低与厌恶态度。(主要代表可能就是在否定形而上中作出重要贡献的尼采本人)虽然依稀可以意识到自己在此问题上产生1中所述情绪化迁移,仍会对思想的接受有强烈的抵触回弹,难以与其产生联系的意义。例如“本质、自主性”等词,认为其虽然可以认为是描述从客观现象中提取的性质,但其定义与内涵包括情绪成分。 3、再质疑上再深入一层,认为大量哲学体系可以理解为“宗教化的心理社会等科学外加逻辑与美学价值”,而从历史的角度也可以认为科学认识体系本身是从古哲学的客观部分分离产生(例如可以认为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客观部分的理论构建是类似于心理科学式地从现象出发提出原理,只不过表述中容易与情绪化勾连且效力上听说像古代唯物论那么失败((),又接触到高度客观但仍会“诚实地”做出主观判断的体系,开始尝试从“改造”的角度主动吸收其“思想价值”,例如将主观化的文学表达尝试还原为以自己易接受的语言形式书写的“作者原义”,对于诗歌与一些宗教表达来说,这是一项极有趣的工作,似乎具有一定幽默意义。然而对于前述“宗教虚构的世界观”相关,仍然极度接受不能,且无法联系其相关价值。这必然会造成对“宗教相关的人类学研究”等话题的探索产生巨大困难,同时可能是一个“无法突破的绝对局限”,但我可能暂且还是会持偏乐观的可能性。(我认为这可能是主观相关话题研究通常有主观性存在的原理之一,对思考者存在筛选) (二)4、就个人来说,客观认识方面只要不与“偏客观决定论+不可知”兼容的都接受无能,主观“为何”方面倾向于还原到心理层面,类似于福山的“自我承认/实现”观点,而何为“理想”心理状态有待探索与争议,其余都可归为“如何”的理性层面;当然,讨论中必要时完全可以承认其不具有“正当性”,例如这种心理目标论是可以与反乌托邦式的一些“恐怖”相联系而产生争议的。另外可能比较反直觉地,个人认为“否定绝对正确性”实际上也就是“反对绝对不正确性”,也就在对待人的行为、情感、思想等人的现象时理论上不存在世俗或法律等的批判,因此在这个程度是偏向于包容而非局限的(当然在面对“人的意义”之类的表达时,只会包容“产生思想”这一现象而对其想法本身会有“存在主观性”这样的反对倾向,如果不能做出扬弃的话就可以认为在其思想和指导价值等方面多少有一定损失了((()。 (三)睡 抽象概念和宗教式概念还是有区别的吧,虽然似乎都有逻辑不能触及的元素,但通过情绪感知和可证伪性什么的还是能产生差异的吧

狗吧 什么玩意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