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西医对病毒不断变异无可奈何,但为什么中医却能轻松对付变异病毒?西医里的病毒在中医

2023-11-30 10:20 作者:中医师张先生  | 我要投稿

西医对病毒不断变异无可奈何,但为什么中医却能轻松对付变异病毒?西医里的病毒在中医里叫什么?西医里的致病因素有物理性、生物性和化学性因素,而题主列举的细菌和病毒是最常见的生物性因素,其他还有寄生虫、真菌、螺旋体、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等。共有1虫1毒2菌4体8类病原微生物可以引起感染性疾病。 而中医的病因有:1、外感病因:六淫,疠气等。2、内伤病因:七情、劳逸失常,饮食失宜等。3、病理因素产生的病因:水湿痰饮、淤血、结石等。4、外伤、寄生虫、药邪、医过、先天因素等。 《内经》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其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阐明外邪趁着内虚才能致病。病毒感染的过程就是病毒入侵人体,本能地复制病毒并播散,如机体正气盛则自卫、抑制,弱则中招、发病,而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疼痛不适等症状反应。身体调动内脏储备功能应对突发变化,以图恢复正气,中医称这一过程为“邪正相争”。采取治疗措施,如服中药可能有抗病毒作用(祛邪),但往往不是特异性地抑制病毒,而是通过调节机体的整体状态(扶正),起到阻止或减缓病毒侵害人体的作用。中医临床强调辨证论治,《温疫论》谓:“大凡客邪贵乎早逐,乘人气血未乱,肌肉未消,津液未耗,病患不至危殆,投剂不至掣肘,愈后亦易平复。欲为万全之策者,不过知邪之所在,早拔去病根为要耳。”故发病早期,宜因势利导,解表祛邪,表未透可和解,表症入里宜攻下,皆应祛邪、驱邪,使邪有出路,则可减少轻症向中、重症发展。 中医认为疫毒的病因病机以湿浊、湿毒、湿痰为主,此处之“毒”有“深、重、甚”之表述,亦有“夹杂他邪”“复合邪”之意,其病位在肺,肺的门户为咽,肺与大肠相表里,“疫毒”发于不同时间、地域而有“湿疫”“寒疫”“杂疫”三大类(刘奎《松峰说疫》)。 不同的人感染上病毒以后,产生的临床表现是不一样的。中医就是根据这些表现再结合当时的气候、地域情况进行治疗,即“天地人”合参,所以中医不畏惧病毒变异。 纵观中国历史,一部中医史就是一部抗疫史。3000多年来,发生的瘟疫就有500多次。随着病毒的变异,疫情的一波波涌现,我们还需要与新冠病毒继续作斗争。即使新冠病毒消失了,过些年新的病毒还会出现,这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 几千年来,中医一直庇护着中华民族。人类正是在长期与疾病(包括病毒)做斗争的过程中成长和壮大起来的。不同的人感染上病毒以后,产生的临床表现是不一样的。中医就是根据这些表现再结合当时的气候、地域情况进行治疗,即“天地人”合参,所以中医不畏惧病毒变异。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医也是在不断与疾病尤其是与疫病(即传染病)做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经验而传承和发展下来的,说明面对病毒中医可以应对,也能够应对。武汉抗疫是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抗击疫情的一次生动实践,已经过去几年了,其中很多经验值得回顾与借鉴,当然,还要结合现在的“天地人”的变化而作相应的调整,这也是中医取得疗效的根本之所在。 若发病早期就用上中药,不少人可以避免白肺 当肺部的炎症比较重,渗出比较多的时候,也就是肺的白色影像区域面积达到了70%、80%,在临床上俗称为白肺,一般高龄合并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如果在发病早期就用上中药,不少人是可以避免的,或者即使发生也会比较轻。关键是尽早发现,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准确用药。 一些人“阳康”之后产生乏力、咳嗽不断、睡眠差等症状,这是病毒感染造成人体的伤害,有一个恢复的过程。做到起居有时、饮食有节、避免过劳,一般在短时间内能够恢复。症状偏重一点的,在确认肺部及其他脏器检查正常情况下,可以服一些中药帮助恢复。

西医对病毒不断变异无可奈何,但为什么中医却能轻松对付变异病毒?西医里的病毒在中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