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简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
从今天开始和大家分享一下经济学,先不着急开始正文,说一下我在学经济学之前对经济学的感受,经济学是不是教人怎么赚钱的?是不是读了,学了经济学就可以让人成为富翁?这就是我在没学经济学的感受。为此我决定开始一系列经济学的文稿,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经济学是什么,是不是学了经济学,我们就可以赚钱!
现在开始正文!开始我们的最简经济学。
第一个问题:经济学是什么东东?
经济,英文(economy)来源于希腊语(oikonomy),希腊语的原意是管理一个家庭的人!
我们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经济二字与管理有关。那么管理什么呢?谁来管理?
我的理解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配置资源的学问,也就是管理的是资源。那么谁来管理呢?小到个人,大到国家。
那么经济学是什么东东?
教人如何配置资源的学问。
我们解决了第一个问题,那就是经济学是什么,为此我们在学习更深入的内容之前,我会推荐大家一个方法。本人称为逻辑链,我们只要抓住逻辑链背后的因果关系,那么我们就可以掌握绝大部分知识!
为什么要配置资源?
在经济学里的资源,特性是稀缺性。为此稀缺性是逻辑链里资源的起点,我们从稀缺性资源的角度出发开始理解和推理看看能在经济学的学科中走得多远。
稀缺——假设我们有两个人要吃苹果,可是我们现在只有一个苹果。那么我们如何满足两个人都要吃苹果的需求——原理一:人们面临选择(权衡取舍)
在这个例子里,苹果是有限的资源,我们面临选择:那就是如何分配苹果。
所以,资源的稀缺性导致资源在分配过程中面临选择(权衡取舍)。为此得到第一层逻辑链,资源——稀缺性——选择(权衡取舍)
做出选择后我们如何衡量选择的好坏?
一个苹果两个人分,怎么分,是对半分还是只分给一个人?这时候分配的结果涉及两个概念,效率以及平等。
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
我的理解:什么是效率?假设我写了一篇文章,市面上并没有类似的文章,并且文章并不是免费的,或者说看这篇文章是有权限的,此时这篇文章就是稀缺资源,那么在莫种程度上,我们从自己写的文章中获取金钱(利益)的过程,就是所谓的效率。同样的我们的利益可以泛化,例如我们做题,我们一开始不会,但是后来经过学习我们会了。从经济学角度,我们便从题目这个资源里,获取了一种利益,这个利益可以是做题技巧,也可以是一种思维方式。
平等:将这些资源的成果平均地分配给社会成员。
我的理解:什么是经济学的平等?例如我的文章每个人都有机会阅读,可是我们每个人也都是不同,理解也各不相同,虽然阅读机会是平等的,但是不代表得到的效率是平等的。也就是说,平等的只是结果的分配过程,并不是分配以后得来的效益。例如两个人,一个苹果,管理者把苹果对半分,但是问题是,一个人喜欢苹果,另一个人不喜欢苹果,那么最后这个看似合理的分配过程,有可能得到的效益却很低。
为此可以看出,平等与效率是一个有关联但关联本身的逻辑链是不确定的这么一个情况。在选择过程中,我们的选择(权衡取舍)的结果涉及效益(效率)与平等。
总结: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配置稀缺资源的学科,从资源的稀缺性我们可以得出我们面临选择(权衡取舍),而选择的过程涉及分配的平等,选择的结果涉及分配的效益(效率)。
而平等与效益的相关性往往不一致 :并不是越平等,效益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