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人物微论-芳官

芳官是贾府在苏州买来的女孩子之一,当初主要的作用是在贾府自己的戏班子里演戏。后来因为国丧,贾府这样人家的戏班子都要解散,芳官没有选择离开贾府,所以成为了一名小丫头,并被分配在宝玉的身边。王蒙说:“芳官的美在于天真,在于一切率性而为,在于身为奴婢而毫无奴相奴气,她的表现充分说明了她心底里认为自己是和宝玉一样的人”。王蒙是比较欣赏芳官的。说芳官率性天真,是对的,但是率性天真就美吗?另外芳官果真是认为自己和宝玉是同等的“人”?

从芳官做了怡红院的丫头后,发生了这么几件事情都是和芳官有关的。第一是用茉莉粉假作蔷薇硝骗贾环,惹得赵姨娘来闹,和赵姨娘打到一块;第二是在厨房中和蝉儿斗气,惹出了玫瑰露事件;第三是和其干妈斗嘴。抛开第三件和干妈斗嘴外,其他两件事情很难说芳官是美的。
先看看“蔷薇硝”事件。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贾环看到芳官有蔷薇硝,想着给自己这边的丫头用,就找芳官要了些。芳官有些不太乐意,但也碍于情面,还是去拿。不过因为没有了,就拿茉莉粉替代,但是并没有跟贾环说明。贾环很高兴以为是蔷薇硝,哪知回来后才知道受骗了。贾环本想算了,可是其母赵姨娘知道了,大怒,认为是芳官欺负自己和贾环,就去怡红院找芳官算账,两人一言不合就打了起来。
有不少人看到这里,都为芳官叫好,说她不畏权贵,说她爱憎分明,甚至说她什么“敢于造反”。对芳官有很高的评价。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我对芳官的印象并不好。
用茉莉粉假作蔷薇硝骗贾环,固然一开始芳官没有骗人的意思,但是既然没有了,就该明说,而不该一言不语的让人误会,况且芳官是如何把包着的茉莉粉交给贾环的?“芳官便忙向炕上一掷”,她这么做恐怕是除了心虚外,不免是带着些对于贾环的不屑的。我们不能因为不喜欢贾环而就觉得芳官这么对贾环就是美的。贾环此时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吗?没有,而且贾环想要蔷薇硝也是为了彩云,不是为自己。结果呢?被人骗了。说到底,芳官敢于这么做无非是仗着自己是宝玉的丫头,即使暴露了也不会被太怎么着;第二,大家都对贾环不那么客气,自己踩上一脚又如何呢?后面赵姨娘来找事虽然很是没有体统,但是赵姨娘说的一句话我觉得还是挺对的。她说:“你都会看人下菜碟儿”,芳官不就是这样么?假如不是贾环,而是哪个小姐,芳官敢于这么做吗?其三,芳官和赵姨娘斗算不上是藐视权贵,造反。赵姨娘虽然是贾政的妾,但是在身份上并不是主子阶层。她实际上也是丫鬟级别的,不过是高级的丫鬟。芳官自己也说的明白:梅香拜把子——都是奴才。所以芳官和赵姨娘之间的矛盾谈不上是蔑视权贵。

芳官敢于和赵姨娘闹,一方面是是因为性格上不示弱,另外一个更重要的方面确实是因为在贾府里赵姨娘不招人待见,她仗着自己是宝玉这边的丫头,有些高傲,不怕去顶撞。她敢于掉包去欺骗贾环,并将东西甩向贾环,不过是因为在府里大家都有些看不起贾环,她也不在乎上去踩两脚而已。说到底,芳官是有些仗势欺人的感觉。
芳官的这种仗势欺人,得势猖狂的性格,并不仅仅表现在蔷薇硝这件事情上。在另外一件事情上,也是有所体现的。
有一天芳官去厨房,看到有一盘糕,就要拿一块吃。但是这糕是探春要的,探春的小丫头不让芳官吃。芳官不高兴,就用言语和行为羞辱了这个丫头。
正说着,忽见芳官走来,扒着院门,笑向厨房中柳家媳妇说道:“柳嫂子,宝二爷说了:晚饭的素菜要一样凉凉的酸酸的东西,只别搁上香油弄腻了。”柳家的笑道:“知道。今儿怎遣你来了告诉这么一句要紧话。你不嫌脏,进来逛逛儿不是?”芳官才进来,忽有一个婆子手里托了一碟糕来。芳官便戏道:“谁买的热糕?我先尝一块儿。”蝉儿一手接了道:“这是人家买的,你们还希罕这个。”柳家的见了,忙笑道:“芳姑娘,你喜吃这个?我这里有才买下给你姐姐吃的,他不曾吃,还收在那里,干干净净没动呢。”说着,便拿了一碟出来,递与芳官,又说:“你等我进去替你顿口好茶来。”一面进去,现通开火顿茶。芳官便拿着热糕,问到蝉儿脸上说:“稀罕吃你那糕,这个不是糕不成?我不过说着顽罢了,你给我磕个头,我也不吃。”说着,便将手内的糕一块一块的掰了,掷着打雀儿顽,口内笑说:“柳嫂子,你别心疼,我回来买二斤给你。”
芳官和蝉儿斗气,全在于芳官恃宠而骄,率性而任性。因为厨房的柳嫂子想着让自己的女儿进怡红院,就十分讨好芳官,因为芳官目前是宝玉面前的红人,而芳官也十分接受这样的讨好。正因为这样有人讨好,所以芳官才会觉得飘飘然了,觉得自己如同高人一等的,所以才会这样作践蝉儿。她如此任性,不知道美在哪儿?
所以,从这两件事情看,芳官并不是那样一个值得被推崇的人物。
宝玉对怡红院的丫头们都很好,显得没大没小的,特别是对于芳官,因为她年纪较小,性情和晴雯有些相仿,所以更待芳官好些。但是未免芳官有些骄纵,有些目中无人。有些仗势。她是天真,是率性,但是率性得有些肆无忌惮,有些有恃无恐就不是美了。
芳官固然是和赵姨娘打架了,固然是和自己的干妈吵架了,固然是和宝玉之间没有太多的讲究,但是要说真的是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有反抗精神的,在这些学戏的女孩子中,不是芳官,而是龄官。龄官不因为对方是皇妃而改变自我的主张,不因为对方是主子而迁就,不因为对方是自己所喜欢的人而放弃自由。龄官才是孤傲地藐视权贵,向往自有,有独立个性之人。正如俞平伯所言:“(龄官)虽与黛玉晴雯为同一类型,黛晴之所不能、不敢为者,而龄官为之。”芳官是没有这样的个性的,她没有独立的人格。芳官有好几个名字——宝玉将其装扮为男孩,然后名之“雄奴”,后有加上“耶律”二字,变为“耶律雄奴”,后又变为“温都里纳”。宝玉是很随性的。而芳官也都没有计较。宝玉虽然看起来是挺珍重这些女孩丫头的,但是,感觉上宝玉是将这些丫头们看作是自己的玩具一般,今日高兴,叫这个,明日不高兴了,换个名字。芳官是任由宝玉摆布的。
芳官最后被撵出贾府,因为不愿意被配人,而选择了出家做尼姑。这是芳官最后的抗争,也是她唯一一次对于主子权贵的抗争。或许此时的芳官会想起龄官,龄官当年在解散戏班的时候,选择了离开,选择了一条看起来十分艰难的道路。或许芳官会想,当时和龄官一起走了该多好!
芳官和晴雯等被撵出去了,后人多认为这是因为她们生得美,招人嫉妒,被冤枉称了“狐狸精”。但是,明着说是因为美,实际上是因为她们傲。在贾府中,有几个丫头不是容貌美的?平儿不美?鸳鸯不美?紫鹃不美?但是为何单单说芳官晴雯是因为美而招人怨呢?她们的骄纵才是主要原因。而在外人看来,她们之所以能骄纵,或许是因为她们自恃更漂亮有一些,容貌更出众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