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骗我!我可真贷不起了
有市场,就有需求,现在买房的大多数都绕不开贷款的选项,但是有些人就是征信过不了,咋办?
这时候就有一个行业应运而起,业内中人亲切地称自己为“助贷员”。
他们的工作每天就是做做假材料,打点各种关系,帮助那些征信有瑕疵的人通过银行贷款。
要说这事也是件助人为乐的好事儿,但是真当递出去那张借贷申请表,他们的心里反而多出了隐隐的不安。
他们在不安什么?
助贷员接待的,虽然职业上形形色色,但真正去归纳他们的特征,他们中大多数都是生活里本就负债累累的人。
这里面有体面的白领、私企老板和一些刚工作不久的大学生,也有社会底层的搬砖工人、快递员和外卖员。
而助贷员的客群,就是他们。
首先就是邀约,无论什么条件的客户,但凡打入询问贷款的电话开始,就是他们的目标客群。
对每个受过专业培训的助贷员来说,这就是他们的机会,所以无论能不能办成,他们必须都说能办,这时候客户过来,就已经成功了大半。
等到客户上钩了,他们亲自前来询问,助贷员此时要做的就是漫天撒网,将客户资料发给合作的所有银行,一旦有一家银行接受,这单也就成了。
但是,有个前提,千万别被拒贷。
对助贷员来说,如果实在没办成,也就这单提成没了。
但是对客户而言,就得不偿失了,本来就在失信人员名单上,这边银行拒了,直接是在档案里留下拒贷痕迹,以后贷款只会难上加难。
当然,既然是助贷员嘛,肯定还是会想办法怎么也得让你贷上。
按内部行情价来说,对于征信不足的借款人,这个中介费会收取15%-20%的手续费。
天要下雨,中介也要吃饭。
最后要是实在贷不到,那些不良中介也还有法子:找人借贷。
再直白一点,就是让客户A找B过来,拿着双方的证件乾坤大挪移,结果贷款就成了,看似天衣无缝,其实就是B申请下来的贷款,转给了A使用而已。
而只有黑中介拿着最少15%的助贷手续费,从这场交易中笑着离开。
这种套路贷,被骗多了的网友也总结了它的学名“AB贷”,别名“人情债”,一旦踏错,不仅自己山穷水尽,还会连累朋友陷入到这场套路贷纠纷中。
开头说过,能被助贷员接待的,往往都是靠个人借贷银行不给通过的,这些人前头已经排兵布阵好几座大山,但是不行啊,征信越不好,吃得肉越多。
所以他们往往最后只能抵住自己良心上的不安,给那些垂死挣扎的人一点希望,最后再把他们踹进深渊。
无证驾驶的助贷机构
最早的助贷业务,可以追溯到2008年,当时的深圳中安信业、国开行以及建设银行一起开创了“贷款银行+助贷机构”的微贷款业务模式。
而助贷业务的真正发展,是从2013年互联网贷款开始,这时候玩家们陆续进场,包括但不限于商业银行、互联网平台、保险公司、担保公司、催收公司等机构。
这时候可以说是助贷业务的巅峰时期,4年内从18.6亿元的放贷规模增长到4.38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200%。
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流量”与“资金”不匹配的问题,作为中间端连接了“资金端”的银行和金融机构,以及“资产端”的借贷群体。
而现在的助贷机构,大多是P2P退潮下平台的东山再起,他们凭借自身流量和数据优势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获客、审查、风控以及贷后管理。
所以为什么这些助贷员都能光明正大的“招摇撞骗”,那是因为后面势必会有一个替他们粉饰太平的助贷机构。
一个成熟的助贷机构,基本上都会有自己的装修公司,可以一条龙为客户量身定制合同和发票,常见的比如说装修贷。
它们不仅能造出符合银行规定的合同和发票,还能有实际装修房屋的现场图片和视频,工作可以说事无巨细。

到银行那边,大多也早已司空见惯他们的手法,松松的也就过了。
没办法,早已被流量绑架的银行,实在是太需要多多益善的贷款了,相比经营利润的增长,他们更在乎规模的增长。
而这些,都是靠这些短期贷款给的。
近几年,通过联合贷或助贷发放贷款、获取资产,几乎成了银行这几年最大的业务增长点。
但就在银行在消费领域急速狂飙时,与之伴随的问题也来了:助贷机构里面的水实在是太深了。
在某黑猫投诉平台上,到处都是有关助贷机构的投诉,比如在2021年某贷款人在豆豆钱申请一笔贷款,放款金额15000元,期限一年,合同上年利率是7.5%。
但是等到真正到还款时,他的真实年利率却达到了35.94%。
这时候,应该会有人想问助贷公司不是号称能减少我们的贷款利率么,怎么还越来越多了?
实际上助贷机构还收了你一些服务费和担保费,在总金额82700元的借款中,光是担保费就交了7665.6元。
除此之外,还有核心风控外包、跨区异地经营、无指定借款用途、综合息费超限、变相担保兜底、无证代收代付、个人信息滥用、非法暴力催收等。
当然最无耻的,还有黑心中介打着银行的名义,通过“大额”、“低息”、“免查征信”等标签来美化高利贷产品打上,进一步吸引更多借贷人快速入坑。
总之,对普通群众而言,助贷这事儿就是个有多远就跑多远的深坑。
网传的助贷好处,都是谁在造谣?
对助贷中介来说,他们引以为傲的资本大概就是他们的信息差了。
在逛了几天中介的群后,我似乎琢磨出点他们的套路。
首先,是诱惑。
几乎所有人都接到过借贷平台的电话,那头突然告诉你可以申请一笔额度最高50万或者更高额度的贷款,而且利息特别低。
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挂断电话,但这时候深陷网贷困扰的人就心动了,他们这时候就会去询问几句,好了,这钩子就算正式放下了。
其次,是套现。
这时候,为了防止客户跳单,贷款中介们必定会使出浑身解数哄骗客户先交个诚意金,虽然数目不多,但是一旦交了这笔钱,大多数基本就是板上钉钉了。
等到贷款成功后,他们还会先扣下你前几期的还款,说是为了保证你能按时还款,当然你没办法还的话,这笔钱大概率最后还是会进他们自己的口袋。
这种操作,在业内称之为“砍头息”,合同签十万,实际到账8万,最后2万说是银行收了。
最后,是“专业”。
对于专门倒腾信息差的中介来说,专业只是他们的保护色。
实际上,在所谓的助贷圈里,大多数中介自己就深陷各种网贷中,之所以干贷款这行,纯粹就是看上它的高薪,想着尽快还债罢了。
从他们入行前,前辈们就会走过来拍拍他们肩膀鼓励说道,干好了一年几百万不是梦。
当同样的负债人充满信任的将自己手机交给这些人,大多数其实同样一知半解,带着公司给的和各种放贷公司和银行签约的话术,一通操作,最后也就是简单给客户申请了一些网贷。
接下来,到给点建议的时候了:
对普通人来说,应该先去搞搞清楚一些借贷平台实际的利息,基本上市面上的网贷,所有的年化利率都高达18%以上,有些甚至超过30%。
这时候才能去辨清一些所谓低息的真相。

对普通金融消费者来说,如果你资质不差,就直接去银行网点找柜台员工咨询贷款需求。
对资质较差的消费者来说,我真心建议就别贷了,你就不是银行的目标客户,何必再去当一茬韭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