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猝不及防!特斯拉四天涨价两次,价格战要熄火了?

2023-05-05 18:12 作者:电车观察  | 我要投稿

继5月2日Model 3和Model Y车型售价上调2000元后,特斯拉又一次“逆势提价”。 


5月5日,特斯拉中国宣布上调全新Model S及全新Model X全系车型售价1.9万元,这两大车型也是特斯拉旗舰车型,预计交付日期为第二季度。


特斯拉中国官网5月5日消息,全新Model S及全新Model X全系车型上调售价19000元。调整后,Model S起售价80.89万元,Model X起售价89.89万元。



具体来看,Model S全轮驱动版由78.99万元调整至80.89万元;Model S Plaid版本由100.99万元调整至102.89万元;Model X全轮驱动版由87.99万元调整至89.89万元;Model X Plaid版本价格由103.99万元调整至105.89万元。



就在3天之前的5月2日,特斯拉中国刚上调全系国产车型售价,涨幅均为2000元。与此同时,据特斯拉美国官网,Model Y和Model 3的价格也均有上涨。


除了中国和美国市场外,特斯拉也上调了日本、加拿大和德国市场上部分在售车型售价。但由于此前特斯拉在全球多个市场降价以刺激需求量提升,本次涨价后旗下车型售价仍低于今年初的价格。


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人对这次涨价存在不少疑惑。


01涨价不是偶然

从市场上看,“价格战”的后续影响依旧存在,而且程度很深。


首先,碳酸锂价格的持续下跌,动力电池成本下降厉害,其动力电池的成本,还能再压上一压。



其次,芯片荒的情况早已经进一步缓解,而且不少芯片,也实现了国产化替代。所以在芯片方面,也不足以构成成本增加的外在条件。至于其他关于供应链的问题,至少在国内市场上,大概率只会卷得更便宜,卖贵了还有谁买?


所以,特斯拉真的是受到了“不可抗力”的影响?


在关于特斯拉涨价的一系列新闻报道中,评论区内,某家媒体被网友多次点名。


其原因很简单,因为该媒体发表了一篇名为“特斯拉降价伤人伤己”的文章。内容如题,只不过这里的“伤人”,并不是指伤害了广大的消费者,而是另外的立场。


人总是习惯同情弱者,当“恶意降价”“恶意涨薪”,这种莫名其妙的标签,层出不穷地贴在特斯拉身上,人民群众就越会倒向“受委屈”的特斯拉。以至于,此时特斯拉的主观涨价,也就成为了“上方”施加压力“逼涨”的原因。


但特斯拉真的只是在利用人情世故这点吗?显然并不是,根据特斯拉全球范围的涨价来看,特斯拉需要的还是一点——利润。


在很多采访中,马斯克以及特斯拉中方高管都在强调,特斯拉的价格不取决于其他因素,将完全根据“供应链的成本变化”来定价,但问题就在于,大部分投资人并不愿意看到特斯拉利润率的下滑。



根据财报数据显示,特斯拉一季度全球交付量增长迅速,超过42.2万辆,同比增长高达36%,总收入也随之增长24%,达到233.3亿美元。


但另一面,尽管销量增多,特斯拉净利润却下降24%,为25.13亿美元。2023年第一季度,特斯拉毛利率仅为19.3%,较2022年29.1%的毛利率,相差甚远。


所以不难推测,这次特斯拉全球范围的涨价,主要还是为了利润,顺便舒缓一下资本市场的压力。更进一步的是,能够催单那些摇摆不定的等等党,提高订单转化率,何乐不为呢?


02特斯拉的定价逻辑?

除了追求利润,也有不少人猜测,特斯拉的此次涨价,是为了留出更低端车型的售价空间。


今年3月初的投资者日活动上,特斯拉宣布工艺改良后,可实现组装成本降低50%;且不断提高生产制造效率,期望年均产量增幅持续达到50%,以实现2023年生产180万辆的目标。



此后,马斯克也是公开表示,特斯拉推出低价新车的计划没有改变。根据相关机构测算,特斯拉新车的成本可能为1.5万美元,人民币约为10万,预计上市定价在15万元左右。


就像曾经蔚来李斌所说的那样,特斯拉要做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大众。而种种迹象表明,特斯拉也确实正在向着中低端市场持续渗透。


所以,特斯拉涨价为低端车型留出售价空间的猜测,也就多出了几分道理。


但除了这些,还有一个因素值得深思:特斯拉是否在试图掌控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定价权?


从市场竞争上来说,中国市场上,除了比亚迪之外,基本上没有特斯拉与之抗衡的对手。而在全球市场上面,特斯拉更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所到之处、所向披靡。



如此优势之下,特斯拉陆续掌控了许多话语权,包括零部件供应价格、地方政府合作政策,以及各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等。


回过头来看,今年年初,特斯拉率先打响价格战,以降价为手段,掀起了这场降价狂潮。其影响之广,不仅仅是新能源汽车品牌在夺命狂飙,传统燃油车企更是为之癫狂。


这种一呼百应的态势,背后指向的就是:特斯拉已经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一个不容忽略的因素,而不仅仅是鲶鱼那么简单。


技术上,商业模式上,发展战略上,特斯拉正逐渐成为风向标,而在其擅长的领域内,谁能轻易取胜?更何况,此时的特斯拉,已经拥有了部分定价权,这样的他,需要什么平常的定价逻辑?


不久之前,特斯拉还宣布,正式在中国大陆地区,面向部分非特斯拉品牌新能源车辆,试点开放充电站。



据称,在特斯拉首批试点开放的充电站中,有10座超级充电站,以及120座目的地充电站,能够支持的车型达37款,涵盖比亚迪、蔚小理等多款热门车型。


特斯拉简直是全方位进攻。


可想而知的是,当特斯拉补能网络遍布城市、高速,甚至西北等其他不可及之处,电动车的补能焦虑还会那么严重吗?传统燃油车,还会有招架之力吗?


更进一步,当新旧能源转换大势来袭,特斯拉凭借先行优势,更快捷完成太阳能、风能、电能的自给自足,又会为中国市场,为这个世界,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和定义?

猝不及防!特斯拉四天涨价两次,价格战要熄火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