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海军驱逐舰介绍(三)-C、D级标准舰队驱逐舰
20世纪30年代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执政的共党政府开始将黑手伸向了皇家小学生们。按海军原本的1929-1930年度造舰计划,本年度将有包括8艘C级驱逐舰和1艘C级驱逐领舰的完整驱逐舰队被建造,但实际建造时计划被直接砍掉了一半,仅完成5艘。

C级和D级均为B级驱逐舰的后续型,二者相差不大,相对于B级驱逐舰增加了指挥控制塔,提高了排水量和续航力。5艘C级全部于1931年下水,9艘D级全部于1932年下水。

舰员:145人
标准排水量:1397t
满载排水量:1920t
舰艇尺寸:100.3m×10.1m×3.8m
武备:4门单管120mmMk.Ⅸ型火炮(由测距仪和Mk.Ⅰ火控系统控制);1门单管76mm防空炮和2座四联装12.7mm维克斯Mk.Ⅲ高射机枪;2具四联装533mm鱼雷发射管;二战爆发后拆除了部分主武器加装刺猬反潜深弹系统(C级还装有两速扫雷具TSDS,D级装有124型ASDIC声呐系统)
动力:3台锅炉,2座帕尔森型齿轮减速蒸汽轮机;主机输出功率:36000马力;双轴
续航力:5870海里/15节
最大航速:36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部分C级和D级舰拆除了原有的测距仪和指挥塔,换装了271型目标指示雷达、高频无线电测向仪、286型短距水面搜索雷达,还加装了数量可观的20mm厄利孔高射炮。

1932年,5艘C级驱逐舰服役后全部被配置于本土舰队第2驱逐舰支队。
1935年,意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亚,第2驱逐舰支队于当年8月奉命前往红海水域以监视意大利海军舰艇在这一带的活动。
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后,该支队又奉命前往西班牙执行武器禁运任务,同时保护英国船只的航行安全。
碧蓝航线玩家们熟知的三艘C级驱逐舰新月(HMS Crescent)、彗星(HMS Comet)、小天鹅(HMS Cygnet),在游戏可谓非提之友,一旦活动大建便是日产数十上百万艘。

而在现实中,这三艘驱逐舰和同级的十字军战士号(HMS Crusader)于1937年和1938年分两批出售给了加拿大,最后一艘C级肯彭菲尔特(HMS Kempenfelt)也在二战爆发后被加拿大购得改名为阿夕尼波因河号(HMCS Assiniboine)。

五艘C级全部移交加拿大后,开始执行大西洋沿岸航线的护航任务。
其中,已更名为弗雷瑟(HMCS Fraser)的新月于1940年6月25日在吉伦特河口水域与英国皇家海军加尔各答号(HMS Calcutta)巡洋舰相撞后沉没。
更名为渥太华的十字军战士号则于1942年9月14日在为ON-127船队护航的途中被德国海军U-91号潜艇击沉。
阿夕尼波因河号则于1942年8月3日撞沉了德国海军U-210号潜艇。
余下的三艘C级平安度过了二战,并在战后次年退役拆解。

1932年,9艘D级驱逐舰服役后被编组为了英国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第1驱逐舰支队。
1933年9月至11月,该支队奉命前往波斯湾和红海。
1935年1月移驻香港,并更名为第8驱逐舰支队。
1935年,大部分D级驱逐舰被派往红海监视意大利海军,直到1936年才返回香港。

1939年,D级驱逐舰中的邓肯号、月亮女神号、公爵夫人号、愉悦号和果敢号加入了皇家海军本土舰队。之后不久,公爵夫人号驱逐舰(HMS Duchess)就在执行护航任务时被巴勒姆号战列舰撞沉。
1940年1月18日,D级果敢号(HMS Daring)在执行护航任务途中被德国海军U-23号潜艇击沉;
7月29日愉悦号(HMS Delight)被德军飞机击沉;
10月22日,已移交加拿大海军的月亮女神号(HMS Diana)与一艘货轮相撞后沉没。

1941年2月24日,优雅号驱逐舰(HMS Dainty)巡逻时被一架德军轰炸机击沉;

4月27日,钻石号(HMS Diamond)也被德军飞机击沉;
7月11日,防御者号(HMS Defender)在遭到一架德国空军容克斯Ju-88轰炸机的攻击后,由于伤势过重被同行的一艘澳大利亚驱逐舰击沉。
至此,9艘D级驱逐舰,仅剩下邓肯号(HMS Duncan)和引诱号(HMS Decoy)。
1943年3月1日,引诱号驱逐舰被转赠移交给加拿大皇家海军,并更名为库特奈人号(HMCS Kootenay),该舰于1944年在7、8连续击沉了德国海军U-678号、U-621号、U-984号三艘潜艇,可谓战功卓著。
二战结束后,剩余的两艘D级也分别在1946年和1949年被售出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