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西方哲学史阅读笔记(五)

2020-11-10 00:15 作者:YUKI奏  | 我要投稿

第五篇  宗教运动

第一章  犹太希腊哲学

第一节  哲学和宗教

伊壁鸠鲁学派把世界看成一架机器,劝导它的追随者要利用它,尽量从中取得幸福。

斯多葛学派认为它是一个有智慧、有目的的体系;使自己服从宇宙意志并协助实现整体的目的,最为明智。

怀疑主义拒绝回答任何问题,规劝人们放弃一切了解宇宙的企图,建议处理实际事务时顺从自然、习惯和或然性为方针。

折中主义采取各个理论的优点,努力凭借手头上现有的材料,综合成一满意的宇宙观。

策勒尔对宗教哲学时期特征的描述:“同上帝疏远的感情,渴求更高的启示,是旧世界最后几个世纪的特征。这种渴求充分表明人们意识到古典民族及其文化衰落,预感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它不仅使基督教兴起,而且,甚至在基督教产生以前,还使异教和犹太的亚历山大主义以及连同它相连属的现象流行于世。”这种态度促使染有浓厚的宗教神秘主义色彩的哲学诞生,希腊思想汇集了其思想史上的成就,同开始一样,归结于宗教。

在宗教哲学中有三种潮流:(1)企图使希腊沉思冥想同东方宗教(犹太教)结合,这就是犹太希腊哲学;(2)企图在毕达哥拉斯学说上建立一个宗教世界,这就是新毕达哥拉斯主义;(3)企图使柏拉图学说成为宗教哲学,这就是新柏拉图主义。

这三种神学或通神学的共同点有:超验存在的上帝概念,上帝和世界的二元论,关于上帝的受启示和神秘的知识的观念,禁欲主义和遁世思想相信有居中的存在物,即魔鬼和天使的思想。

犹太教很容易同某些希腊思想体系杂糅,成为混合思想。所有这些体系都表明是希腊和东方文化的结合。

(Tip:哲学和宗教都是人类建立安全感过程中的必然方向,一个通过解析客观世界来增加安全感,另一个则是通过幻想一个强大的存在来增加安全感。无论是神学还是哲学都采用了逻辑的手段来使得自己的学说更加的严谨以及有说服力,从这一点上二者存在明确的共同之处。但是哲学之间的争斗对于一般人来说过于高雅,而宗教的接地气能够博得更多一般民众支持,从而建立起强势的地位。)

第二节  犹太希腊哲学的起源

托勒密第二当政时(公元前285-公元前247年),在亚历山大城建立了一个宏伟的科学博物馆,其中有一座藏书七十万卷而为人称颂的图书馆;这吸引了来自古典文化世界各个领域的诗人、科学家和哲学家。

一个叫阿里斯托布鲁斯的逍遥派犹太人在一篇论文中最先表现出犹太和希腊思想相结合的直接痕迹,他试图表明旧约的说教和希腊哲学家论点的一致性,断言希腊人曾经从犹太经典中吸取知识。(Tip:韩国人行为?)他认为上帝是超验的存在物,不可见;上帝除去显示给纯粹的智慧以外,一般人永远看不到他。斯多葛学派的世界灵魂不是上帝本身,而是主宰万物的神圣的权能。

(Tip:图书馆吸引文化人,然后就出现了抄袭之后的狡辩行为,然后就诞生了。)

第三节  斐洛

斐洛生于公元前30年,死于公元50年。

无论在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的学说中,还是在摩西和预言者受灵感启示的学说中,都发出了同一理性的声音。为了证明这一点,斐洛借助于亚历山大里亚通用的比喻方法,给犹太教经典注入了希腊哲学,特别是柏拉图主义和斯多葛主义的精神。

斐洛体系的根本概念是关于上帝的概念。上帝是绝对超验的存在物,他高高在上,我们不能理解和规定他;我们不能用语言来形容,他高于知识和德性,是至善。我们知道他存在,不知道他是什么;通过最高的理性或纯粹的智慧,我们能够直接确定他的存在。

为了解说他对世界的作用,斐洛用犹太的天使和魔鬼的观念,以及希腊的世界灵魂和理念的概念,肯定有居间的权能或工具。

他把所有这些权能糅合在一起,糅合成逻各斯,即神圣的理性或智慧。

有时候他把这一基质说成是神圣的光的辐射,这种思想约略预示了普罗提诺的流射论。

逻各斯是上帝的智慧、权能和善的实体化,或被设想同他有区别的实体。要使它在某种东西上发挥作用,于是引进另一种基质,这就是没有属性的物质或占有空间的质料,上帝是它的原因。

逻各斯是完美和善的,所以世界的缺陷和罪恶必然起源于物质。

人同宇宙一样,是由灵魂和物质组成的;他是小宇宙,是最重要的创造物。

肉体是人的罪恶的渊薮。灵魂附于肉体,这是堕落,因为灵魂同肉体相结合很容易使人趋向邪恶(原罪)。

斐洛认为虽然人类智慧精华藏同神圣的精神有联系,但是,他可以自由地表明态度,赞成或反对上帝,自由地沉沦于肉体欲望中或超脱出来。

人应该凭借理论上的沉思,从肉体中,从自身的邪恶基质中拯救出自己,扑灭激情和一切肉体欲望(禁欲主义)。

上帝必须启发我们,渗入我们的灵魂。“意识的太阳必须陨落。”这是心醉神迷。处于这种状态,我们直接领悟上帝,沉浸于存在的纯粹泉源之中,目睹上帝(神秘主义)。

(Tip:采用巧妙的方式来结合神学与哲学,充分利用了古希腊宗教中对于第一推力的研究,将其向着宗教的角度进行了引导和发展,并且运用了哲学中对于灵魂和肉体的说法,创造的了原罪的概念。并发展出了神秘主义与禁欲主义。)

第二章  新柏拉图主义

第一节  新毕达哥拉斯学派

到公元前一世纪罗马人渴望宗教,使得毕达哥拉斯式的秘密结社及其秘密思想复兴起来,而时代精神又鼓舞它们再度致力于哲学研究。他们采纳了融合与柏拉图主义之中的毕达哥拉斯的学说,而且,以当时的折中主义方式把它同其他的希腊理论结合起来。他们认为毕达哥拉斯是受神启示的知识的泉源。凡是新毕达哥拉斯学派接受为真理的,凡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斯多葛学派著作中投合他们的想望的,他们都天真地归诸毕达哥拉斯。

(Tip:从哲学学派,变成了宗教。)

第二节  新柏拉图主义

柏拉图的体系成为宗教世界观或通神学的构架,这种世界观以独立的精神,吸取了其他理论、特别是逍遥学派和斯多葛学派思想中任何有点价值的东西。上帝被认为是万物的泉源和归宿,万物从他而来,又复归于他;他是起点、中点和终点。与神相交或与神合一,是人类一切努力追求的目标,宗教是宇宙的心脏搏动。

(Tip:提取了柏拉图思想中,神秘主义的部分。)

第三节  普罗提诺

普罗提诺生于公元204年,死于公元269年。

一、神学

上帝是一切存在物、一切对立和差异、精神和肉体、形式和物质的泉源,但是,他自己没有对立和差异,而是绝对的一、即排除了杂多和分歧的一。他是无所不包的太一,是无限的,是无因自成的初始因,从中产生一切、流射一切。

虽然世界来自上帝,上帝并没有创造世界。

上帝最完善,世界也不是由上帝演化而来的。宇宙是出自上帝的流射物,是他无限权能或现实性的不可避免的漫溢。

二、存在的三个阶段

流射的过程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段:纯粹思想或精神、灵魂和物质。

在第一阶段,上帝分成为思想和观念,那就是说,上帝思维思想,沉思纯粹的理想宇宙。在这一阶段,思维及其观念、主体和客体融合为一,在时间和空间上不是分离的:在神圣的心境中思维者及其思想是一回事。

灵魂是神圣的流射过程的第二阶段,起源于纯粹思想。只要有理念或目的,它们就力图实现自己,产生某种东西。灵魂是纯粹思想的产物、影像或摹本。

普罗提诺称第一方面为世界灵魂,第二方面为自然。

但是,没有可以施予作用的某种东西,灵魂不能实现它施展其权能、即施予作用和构成的欲望;它产生物质。物质本身,既没有形式、性质、权能,也没有统一性;它绝对无能和贫乏,是邪恶的基质。

现象世界的美、秩序和统一专靠世界灵魂,而灵魂则复归于上帝。

普罗提诺认为世界从世界灵魂中流射,是世界灵魂的本性的必然结果,而不是对意志活动有所反应、在时间上已经开始的一种过程。组成这一过程的有三个阶段,即世界灵魂的流射、物质的创成和物质形成物体。

他试图表述的总的思想是:世界一向如此,而且将永远如此;感官世界的部分有变化,整体是永恒的。

三、人的灵魂

人的灵魂是世界灵魂的一部分,它本身是超感觉和自由的。原来在它依附肉体以前,它以神秘的知觉沉思永恒的奴斯,趋向上帝而认识善。但是,当它凝视尘世,趋向肉体时,就堕落了。这种堕落一部分是由于世界灵魂有塑造物质的欲望,乃势所必然;一部分是由于个别的灵魂本身有追求感性生活的不可抗拒的冲动。

真正的自我是由思想和逻各斯组成的;只有从感性生活转向思想,有通过思想转向上帝,才能实现它的使命。

四、神秘主义

灵魂必须清除一切肉体欲望,不受肉体玷污。

最高的阶段、即与神合一,甚至不能由这种高尚的思想来达到,唯有处于心醉神迷的状态才有可能,在这种情况下,灵魂超越它自己的思想,沉浸于神的灵魂,与神合而为一。这是神秘地复归于上帝。

这是希腊哲学同东方宗教相结合的体系。它宣扬超验的上帝,是有神论;它认为一切事物,包括最低级的物质在内,都自上帝流射,是泛神论。它主张灵魂的最终目标是在上帝的精神中找到归宿,虽然这在现世不可能达到,人却应该凝神于上帝,解除感官的羁绊,做好准备;它是宗教唯心主义。

普罗提诺相信尘世的领域中存在好和恶的魔鬼,精神可能在远距离中发生作用;整个宇宙有精神性质,各种精灵自然会息息相通地相互发生作用。

(Tip:普罗提诺的哲学已经无法分清是神学还是哲学了。)

第四节  提尔的波尔菲里

提尔的波尔菲里生于公元232年,死于公元304年。

他的目的在于解说而不是发挥普罗提诺的哲学,他更加强调禁欲主义和流行宗教,视之为净化的手段。他接受了各式各样的迷信的信仰和活动,诸如魔鬼学、神谕、偶像崇拜、巫术和通神术。

(Tip:宗教化增加。)

第五节  杨布利可

杨布利可利用哲学,主要是为了维护和证明多神论的宗教。迷信的影响在他的学说中比在波尔菲里的学说中更加严重。

(Tip:从宗教化哲学,变成了利用哲学来阐明宗教。)

第六节  雅典学园的终结

公元529年查士丁尼皇帝下令封闭雅典的学园,希腊哲学的历史正式告终。

这种哲学不再有生气,为复兴旧的多神论和拯救旧文明所作的努力都是徒劳的;它已经衰败而无用。未来属于它曾与之作过残酷斗争的新宗教,这种新宗教企图占领文化领域,由于奇异的命运嘲弄却使希腊哲学成为它的同盟者。

(Tip:失去了初心,从而逐渐失去了活力。)

Ps:整个希腊哲学在宗教哲学的部分显得索然无味,而且充满了对于神学的论证,让人缺乏兴趣。


西方哲学史阅读笔记(五)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