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哥独家干货】第十九期:材料题技巧之图画表格类

一|题型特点
历史图表、漫画类材料题是以图片、表格和历史地图等作为载体而命制的一种题型。此类试题具有新颖直观、内涵丰富、信息含量大、形象理解与抽象思维巧妙结合等特点。其中图画主要包括历史照片、漫画、邮票、宣传画、美术作品、宣传标语、历史文物、历史遗迹、历史地图等;表格主要包括数据统计表、坐标轴图、柱状图等。
此类试题根据图文侧重点不同,可以分为以文补图型、以图补文型、图文互补型三类。
二|设问方式
①如果材料设问比较隐晦,主要是指设问要求依据材料进行作答,是内涵式设问,常用“依据材料、根据材料,指出……”等词语作限定语言。
②如果材料设问很直接,明显,属于外延式设问,是指材料作为一种中介或者提示,具体信息或解答内容要从所学知识中获取,实际上问题在材料之外的教材中,一般用“结合所学知识”等词语作提示,设问方式有“指出图表变化、指出漫画的含义、以上图表反映了什么政策或制度、根据图表指出出现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举出史实印证表格中的观点、根据图表分析归纳信息、根据图表分析变化趋势、依据图表指出其特点”等等。
三|解题思路
①审清设问限定词,找到设问对象,明确取舍要求。找到并审清设问中的关键词语,它规定了具体的作答要求。
②审图表中的构成要素(文字、时间、地点、空间、方位、数字、数据、数据变化等),从而确定信息内容。依据材料所呈现出来的,通过图表材料表面的表达,进而确定材料所要展示的信息,再去进行分析有用信息,这是解题的关键。
③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构建知识框架。就是结合设问规定的作答要求,对材料一字一句进行拆解分析,从而对拆分出的信息进行全面而有效的提前;在提前有效信息时,一定要注意转化,透过材料表面现象发现材料背后的本质→找到并写出试题想考的知识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对材料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高度,即把感性的直观表象转化为理性的思维概括。
④整理答案要点,准确完整作答。将提取出的有效信息进行概括、提炼,形成语言准确、内容完整、要点精炼的答案,这是同学们整体能力的最终体现,也是得分的最重要一步。

四|例题精讲
例题1.
阅读下列表格材料,回答问题。

——摘编自《西汉自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依据材料归纳表格中数据反映的历史信息,据此信息说明唐宋时期的经济现象并简述其原因。
解题思路:
①先看材料设问,明确设问对象,从哪里看呢?看表格出自哪里《西汉自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北宋、向南经济发展,是不是可以联系所学知识“唐、北宋经济重心的逐渐难移”。
②此题为表格类试题,根据设问要求重点观察表格数据变化,从变化中去分析其所包含的历史信息。
③审设问。“归纳表格中数据反映的历史信息→直接根据表格整理总结得出历史信息”;“据此信息说明唐宋时期的经济现象→说明要透过材料信息的现象去分析背后的本质,也就是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可以从主观人为和客观自然两个方面分析归纳作答”。
④归纳表格中数据反映的历史信息“从西汉到北宋,南方人口数量逐渐增多,北方人口数量逐渐减少;南方人口比例逐渐上升,北方人口比例整体下降”得出历史信息“西汉时期北方人口所占比重大大高于南方;唐代虽然北方人口比重依然超过南方,但是差距缩小;到宋代时期南方人口比重已经超过北方人口”。
⑤根据信息说明唐宋时期的经济现象“南方人口比重的逐渐增加反映的是经济重心逐步的南移”。
⑥简述经济现象的原因→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回答原因可以从主观人为、自然客观因素、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自然因素: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北方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环境恶化;政治因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政治中心的南移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政府重视农业生产、政府大力兴修水利工程;经济生产力方面: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也间接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⑦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整理归纳信息,得出答案要点。
参考答案:
答.信息:①西汉时南方人口数量及占全国人口比例远远低于北方;②从唐到宋,南方人口数量急剧增长,而北方人口数量及占全国人口比例迅速下降;③北宋时,南方人口数量和比例已经超越北方。
经济现象:经济重心南移。
原因: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②政治中心南移;③政府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工程;④北人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⑤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⑥北方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环境恶化。

例题2.
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农业的产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14世纪后,西方工商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不断得到成长与发展……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面向世界,注重实践的精神,激励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和全新的思想方式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生产经验的积累,技术能力的提高,也为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
根据以上材料指出中国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地位的变化,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变化的原因。
解题思路:
①先看材料设问,明确设问对象“中国科技的发展变化”;材料设问要求指出中国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地位的变化,可以观察图片数据走势得出;分析变化原因可以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西方两个方面分析得出。
②此题为图表类材料题,根据设问重点观察图片细节或数据变化的轨迹,从静态的数据看出动态的走向,然后透过出来信息的表象看到背后的本质,从而说明影响图片中数据变化的历史背景及反映的实质问题。
③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地位的变化→仔细分析图片数据可知,3世纪到15世纪中国领先于西方,15世纪后逐步落后于西方。
变化的原因→根据材料“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说明,中国古代农业发达领先世界,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都是为了农业服务,农业的发展催生了发达的传统科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3至15世纪中国在科技方面领先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是这一时期中国发达的农耕文明催生了高度发达的传统科技。根据材料“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不断得到成长与发展……人们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以科学的态度和全新的思想方式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近代自然科学兴起”说明14、15世纪的西方在经济方面资本主义兴起并逐步发展,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生产经验的积累、技术能力的提高也促进了西方科技的发展;在思想方面,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同时期的中国处于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阻碍了自然科学的进步,因此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
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整理归纳信息,得出答案要点。
参考答案:
答.变化:3—15世纪中国科技领先于西方,15世纪以后中国科技逐渐落后于西方。或由世界领先到落后西方。
原因:①领先是因为发达的农耕文明催生了高度发达的传统科技。②落后是因为14、15世纪以后,欧洲资本主义兴起促进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发展;文艺复兴深入发展推动思想解放;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例题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二战后美国的对外粮食贸易(部分)

——据魏嵩寿《关于美苏粮食贸易问题》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二战后美国的对外粮食贸易政策。
解题思路:
①先看材料设问,明确设问对象“评述二战后美国的对象粮食贸易政策”。
②该问属于评述类设问,本问需对二战后美国的对外粮食贸易政策进行叙述,还要对不同的事件进行评价,可以边述边评,最后要有一个总的评价。
③根据图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根据材料“向西欧、日本等地运送粮食……巩固美国的政治领导地位”可以得出有利于巩固美国的政治领导地位。
根据材料“对发展中国家实行粮食等的援助……并把他们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可以得出有利于扩大美国的势力范围。
根据材料“对苏联实行部分粮食禁运……制裁苏联……的侵略行动”可以得出有利于遏制苏联的军事行动。并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冷战时期,美国为了在与苏联对抗中取得优势,极力扩大自身的国际影响力,争取更多国家和地区的支持。说明了美国的政策与国际格局、国家利益等有关。
④根据材料整理归纳信息的,得出答案要点
参考答案:
答.评述:①向西欧、日本等地运送粮食,有利于巩固美国的政治领导地位;②对发展中国家实行粮食援助,有利于扩大美国的势力范围;③对苏联实行部分粮食禁运,有利于遏制苏联的军事行动。④由此可知,二战后美国以粮食为重要工具,为其国家战略和利益服务。
参考答案中的第④点,可以借鉴回答评述美国用“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类似试题,改成“由此可知,二战后美国以金融货币、技术、设备为重要工具,为其国家战略和利益服务。”
例题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英国1811-1851年工农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单位:%)

——摘编自高德步《英国的工业革命与工业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发展趋势及其原因。
解题思路:
①先看材料设问,明确设问对象“英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
②此题属于变化趋势类设问,可以依据表格数据变化说明英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材料的出处联系所学知识“工业革命”分析其原因。
③根据材料进行分析:
据材料一的数据进行分析,从产业比重来看农业比重逐步下降,工业比重逐步上升;就业比重的变化与产业比重的变化基本一致。
根据材料“1811-1851年”可以定位到英国的工业革命,当时英国工业革命逐步进行并基本完成,推动了工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就业岗位。
根据材料推出工业革命,再联系所学知识“工业革命”中的哪些答题语言和工业、农业、就业等有关呢?可知当时的英国在工业革命期间,圈地运动兴起,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原材料和劳动力问题,进一步推动了产业结构和就业比重的变化。
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提取关键信息,得出答案要点。
参考答案:
答.趋势: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大幅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快速上升。
原因:①工业革命的开展;②圈地运动的推动。
例题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972年到1871年部分年份英国人口分布(单位:%)

根据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材料中所反映的历史信息。
解题思路:
①先看材料设问,明确设问对象“评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信息”。
②属于评述类设问,结合所学解题思路,回答此类设问。
③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材料“1750-1871、英国”提到了时间,马上定位到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在进行评述时,注意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注意从人口变化的背景和积极影响、消极影响作答。
根据表格材料归纳得出1750-1871年英国农村人口比例整体下降,城市人口比例整体上升,而且城市人口增长率整体高于农村。
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整理归纳信息,得出答案要点。
参考答案:
答.评述:①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英国城市人口比例整体上升,农村人口比例整体下降;②城市化的进行,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促进了城市交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文化的发展,但也出现了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
五|实战演练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9世纪末以来,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方法,是其对现代能源(即煤、石油,天然气和水力、电力而不是木材)的消耗,因为这既表示一个国家利用各种无生命能源的技术能力,也表示了其经济发展速度。
1890-1913年欧洲各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耗(相当于百万吨煤)

——摘编自【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根据材料概括欧洲各主要国家能源消耗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
答.特点:①欧洲主要国家的工业化水平都得到了发展;②欧洲主要国家的工业化水平发展极不平衡。
原因: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②各国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机遇的把握不同。

-END-
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啦~如果大家有什么疑问,也欢迎留言区告诉我们。你们的意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
想刷【精选好题】选定哥《小题精练》、掌握【基础知识】选《定哥笔记》、构建【知识体系】选《定哥脑图》、记忆【历史时间】选《记忆卡牌》、【轻巧便携】选《小黄书》、【押题猜题】选《红宝书》 更多好物还在定哥熊猫屋等着仔仔们(๑˙ー˙๑)
👉🏻关注:微信公众号:历史如何考高分,更多干货等你来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