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NR中不同子载波间隔HARQ运行的探讨
在NR系统中,如果DL和UL之间或控制和数据信道之间应用不同OFDM numerology ,HARQ该如何操作?以及基于gNB和UE之间不同处理能力,应用不对称HARQ时延,又该如何操作。
首先,由于UE之间的TA失配或不同的时延配置,可能存在上行的CP长度必须大于下行的CP长度的情况。为了支持更大的CP长度,有两种方法是可能的:i)通过保持子载波间隔来使用扩展CP,或者ii)通过保持CP开销来减少子载波间隔。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由于符号间干扰导致的性能退化不严重,子载波间隔的减小可能比使用扩展CP开销更有效。因此,可以考虑对下行应用比上行更大的子载波间隔。
其次,特别是对于基于6GHz以上的模拟波束赋形传输的多波束操作场景,可以考虑对控制信道应用比数据信道更大的子载波间隔。该应用将是有益的,因为通过使用比数据信道的符号持续时间短的符号持续时间,可以针对多个波束方向传输控制信道。此外,由于控制信道的可支持最大MCS电平通常低于数据信道的最大MCS电平,即使与数据信道的CP长度相比,控制信道的CP长度缩小,对于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来说,对符号间干扰的鲁棒性可以保持在相似的程度。此外,就RS开销而言,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之间的不同子载波间隔可以是相当大的。
图1示出了控制(例如30khz)和数据(例如15khz)信道之间的不同子载波间隔的示例。下行控制(和下行数据)的子载波间隔可以通过RRC信令预定义或配置,而上行控制(和上行数据)的子载波间隔可以由DCI动态指示,以实现更灵活的资源管理。对于上行控制信道,在多波束操作情况下,为了在给定的持续时间内服务更多的波束方向,期望RS和UCI可以基于30khz子载波间隔(例如,以FDM方式)而不是基于RS和UCI之间的TDM在单个OFDM符号内传输。需要考虑的一个方面是,根据上下行的numerology 配置,可以以不同的时间粒度(例如符号持续时间)分配保护周期(GP)或数据或控制信道的持续时间或位置。

第三,可能存在上行的TTI长度大于下行的TTI长度以保证足够的上行覆盖的情况。图2示出下行(具有短TTI)和上行(具有长TTI)之间的不对称TTI长度的示例。在这种情况下,根据上下行的TTI配置,可能需要考虑如何确定上行许可接收和相应的上行数据传输之间的时序关系,或者在下行数据接收和相应的HARQ ACK传输之间的时序关系。

此外,考虑到NR系统中时延减少的需求以及gNB和UE之间处理能力的潜在差异,可以考虑gNB侧和UE侧之间的不对称(最小)HARQ时延,如图3所示。就上下行数据编码/解码时延而言,gNB可能具有比UE更好的处理能力。因此,UE侧的HARQ延迟,例如下行数据接收和相应的HARQ ACK传输之间或上行准予接收和相应的上行数据传输之间的定时关系,可以认为在gNB侧大于HARQ延迟,例如HARQ ACK接收和相应的下行数据调度(用于重传)之间的定时关系,或者上行数据接收和相应的上行授权调度(用于重传)之间的定时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考虑对下行数据和上行数据的多个HARQ过程的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