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平台又在搞什么“新动作”?
“正品找京东和天猫,价格低的就找拼多多”,这已经成了大家网购不约而同的习惯。

1. “低价风”从哪吹来?
一直以来,网购都给人不够真实的印象,这主要还是因为之前淘宝的商家鱼龙混杂,为了赚钱而不顾消费者的权益。但是自从天猫推出之后,网购平台掀起了一股“正品风”,而其中的代表还有京东。
京东商场的商品以正品为保障,给用户提供更多的安心服务,不过价格也是跟实体店相差无几。而拼多多的问世却打破了这种“正品风”。

拼多多诞生之后,市面上又掀起了一股“低价风”,这跟原始的淘系商城不同,采用的是双人或者多人拼单的模式,真正做到“薄利多销”。但是拼单之后的价格也是远远低于普通市场价的,产品质量虽然不敢恭维,但是价格确实便宜。
一开始大家对拼多多这样的模式表示质疑,但是在大面积的宣传下,还是收割了不少的用户。早期的这些用户一般都是三四线城市或者乡镇的消费者,他们对品牌的要求不强烈,生活也是能省就省,在这种消费心理的作用下大家开始了初次下单。

随着拼多多对品牌的营销和推广,越来越多的用户涌入了拼多多的商场。起初是那些追求低价的用户发现虽然价格低,但是真正拿到手的产品并没有很刺毛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多次消费便产生了。
依托于拼多多强大的裂变能力,再加上用户较好的口碑,拼多多便开始了崛起之路。而网络商场也掀起了一股低价风。
截止去年3月,拼多多的用户量已经达到了8.69亿人,比京东多了2亿多人。据数据显示,拼多多去年三季度收入为355.0亿元,同比增长65.1%,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05.9亿元。

如此庞大的业绩,让众多友商跃跃欲试。
2. 百亿补贴成“标配”
拼多多如今风光无限,但是兴起之路却是布满荆棘。
如果在如果说2019年之前的拼多多放言要击败京东,恐怕就连路人都要笑掉大牙。彼时的拼多多是什么?那时打开拼多多,一股浓烈的山寨乡土气息扑面而来,如果不是为了“砍一刀”拿现金,估计很多人都根本不可能下载APP,更别提在上面购物了。

那时候的京东打响的就是正品的名号,但也只有正品这一个名号,物流也是后期才搭建起来的。
只有低价的拼多多显然收获的用户和京东是不一样的,不过要网上商场,哪能只局限于一个群体呢?
于是拼多多开始推出了“百亿补贴”计划,而且在后期升级成了长期的平台发展战略。百亿补贴的活动主要就是将一些大牌的正品低价出售,虽然限制时间和单量,但是同一产品购买页众多,根本不妨碍用户享受权益。

要说百亿补贴靠不靠谱,只有真正下单的人才能保证。不过在这样低价的驱使下,还是有很多人下单。在后期的评价来看,假货出现的概率并不是很大,也没有重大的消息报道。
作为百亿补贴的“发起人”,参与到其中的网商也有很多。在2019年的12月11日,聚划算便宣布上线“百亿补贴”;苏宁易购聚焦一些中高端品质家电单品,也推出“百亿补贴”;2019年双11,京东推出“超级百亿补贴”活动。

不过百亿补贴作为价格战被大家看待,真正的价格差并不大。同款苹果在拼多多百亿补贴和京东百亿补贴的页面上均显示为6889元,谁都没有说自己是全网最低价。
而由此看来,百亿补贴只是“标配”,真正的诚意显然不够。
3. 在“补贴”上谁更胜一筹?
说起补贴,对消费者最实惠的就是低价。其实在做低价战略上,拼多多不是领头羊。真正一开始做低价电商的就是现在的京东,那时候的刘强东曾发话要让自己“三年不挣钱”。

在2010年,刘强东还是京东商城的CEO,他在个人微博上痛斥当当封杀京东图书,并且宣布投入8000万元降价促销。
那时的李国庆刚带着当当在美国上市,家底自然雄厚,所以面对这样的挑衅也丝毫不退让,随即投入了4000万回击京东,双方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图书大战”。但是当时的当当网并不是只有图书,还将京东占优势的3C数码和百货都包含在内。

而刘强东也是丝毫不留情面,直接放下狠话“未来三年要是敢赚一分钱毛利或者五年内赚一分钱净利,我都会把整个部门全部开除。”
刘强东的这句话不仅震慑住了当当网,也拉拢了众多的消费者。虽然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最后没有输赢,但是还是让京东一战成名。而后来的一系列操作又将苏宁和国美逼上绝路,而那时的京东用的也是低价战略。

转回今日,京东为了和拼多多竞争又开始用起了低价战略,但是这次的拼多多是个“难啃的骨头”,面对刘强东的“低价”丝毫不带怕的。
而京东这次的低价战略也似乎没有了往年的气势,在一些调查来看,京东的百亿补贴产品优惠力度显然不如拼多多。当然,在同价位上还是更多人会选择京东。
而淘系的打法也是不一样的,为了应对低价市场,淘系直接出了一个“淘特”。不过在目前来看,淘特仍然处在不温不火的状态,前段时间甚至爆出了淘特已经进入了“半放弃、般维护”的状态。

不过,当下的风光也不一定代表着永久的风光,这些网上商城未来的发展都是未可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