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悬疑作家陈忱:不要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2023-06-13 12:11 作者:陈忱90后作家  | 我要投稿

不要相信只靠自己努力就可以成功,不努力不会成功,但努力只是提高被赏识的机会而已。

重拾少年的超能力:好奇心与梦想

我从小到大很爱问:“为什么?”但后来发现,到高中时就渐渐失去好奇心:“我看到没学过的东西,心里涌出的第一个情绪是厌烦,心想好不容易把这几科顾好,但又跑出新的东西要学。”当时自己害怕失败,所以一路从高中、大学到硕士班都是如此,“我只做我很有把握的事情。”

即便如此,我并没有得到相对应的成就感。虽然自己在成绩上顾得很好,但常常考完试两、三周后就忘光了。

我觉得生命停滞在那边,一点一滴在流失,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进步。

当时每天都觉得很焦虑、很想哭,因为是留学生又长期独自身在异国他乡,看到同届入学的英国同学,很纳闷大家怎么可以那么洒脱、都不管GPA,这给我很大的震撼。我心想,难道学习真的可以不管成绩、有不同可能性吗?因此我开始探索没碰过的事物,放下以前功利的心态,这才慢慢找到自己的热情。

好奇心跟热情是年轻人很珍贵的能力,当然,也不只是年轻人才应该重视

牛津大学2013年发布一项报告,针对702种工作做分析,发现有将近47%工作在未来20年内会消失。

因此在座毕业生,离开校园后,要面对的是变化非常快的世界,如果你看到新东西不会想学,那我必须告诉你,你的将来很危险,因为你一辈子可能做着一成不变的工作,会在景气不好时,担心被裁员。在踏出校门后,再也没有考试与学分的逼迫,却更要懂得重拾过去在孩童时期都有的好奇心与梦想。

找到自己的成功定义,别再丢给爸妈决定

许多学生会仰赖爸妈来帮忙做决定,但他认为父母基于好意的出发点,却未必对孩子是最好的决定。许多父母对成功的定义,或许就是安安稳稳发大财,但谁能知道现在发大财的路,未来20年还能发大财呢?

就像过去认为当老师是非常安稳、保险的路,但多数父母并没有想到少子化趋势,让现在有几万名流浪教师,去年在研习活动中,有位老师走上前跟他说:“我考了13年,终于考上正式老师了。”他说,自己当下不知道该为对方高兴还是难过。我半开玩笑的说,如果爸妈下班后只看《双面胶》这类节目,那不要让他帮你做人生决定。”

因为世界上没有人可以看到20年后的趋势。

你未来过得好或不好,都是自己承担,如果丢给父母,这不是孝顺,而是不负责任。

那么,究竟该如何找到自己的“成功定义”?不妨在自己的成功定义里,加入一点“利他”的成分。如果成功定义都只跟自己有关,像是收入或个人成就,“你追求成功的过程,一定会很痛苦,因为你会想说,如果我没有要得到这些好处,就不会那么痛苦,中间自然容易放弃。

但很多成功者,对成功的诠释中有利他成分,因此足以让他们承受过程中的痛苦。

90后悬疑作家陈忱

他们会想到他们要帮助的对象,是多么需要这些,比如医生救死扶伤,老师教书育人,作家给人提供精神食粮,他们很辛苦,但他们同样很有成就感。

不要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成功”,努力只是带来被赏识的机会

教育最大错误就是,让孩子长大后以为:只要努力就可以成功。这是因为多数学生在求学阶段,被灌输的成功就是:考上名校。考试确实是比较操之在己的一件事,但这使得我们的学生在出社会前,以为努力就一定可以带来成功。

创业多年我发现,别人愿意给我们机会,是很难得的事。努力只不过是得到别人赏识的入门票。或许很多成功者都会说自己有多努力,但可能不会提到他得到多少贵人赏识,才有机会走到这一步。

这几年,我学到的一课是:不努力不会成功,但努力只是让贵人看到自己的“门票”。不要相信只靠自己努力就可以成功,成功这件事从来不是操之在己。别人愿意给机会不是理所当然。除了努力之外,还要加上谦卑、珍惜才是关键。

记住发光的自己,永远保有少年的超能力,只要好奇跟梦想不被封印,你就是全世界最独特的自己。重拾你的好奇心跟梦想,相信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

悬疑作家陈忱:不要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成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