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个让自己变得更严谨的方法

2023-03-13 21:30 作者:若终有一天  | 我要投稿

前言:

这个方法是对接收到的信息采取不同的态度。



互联网的出现、WIFI与手机的盛行让这个世界的信息变得空前繁多。


由于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造就了「信息极多」与「精力极少」的失衡现状,失衡之下人会倾向于变得越来越不严谨。


网上的信息越来越多,今天有说法X地发生了Z事,明天又有说法X地进行了辟谣,后天又有说法辟谣是假的。


对于同一件事,无数的网友可以给出无数种看法和立场,而我们总会有“觉得这个说法有道理,但那个看法也说得通”的纠结之时。


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哪个靠谱?哪个不靠谱?


如果无法知晓答案并左右犹豫,人是很难严谨起来的


这里提供一个简单的方法:①将自己接触到的信息归为「要用作参考、有实际用处」和「不用作参考、只是一些见闻」两种;②对前者进行一定的准确性核实,对后者不进行核实。


用作参考,指的是一切你当做有效的信息。


比如网上有人说金银花可以败火,上火的时候可以泡些金银花喝。然后你极少上火,基本没有泡金银花的机会。


即使你用不上它,只要你听信了这个信息,认为它具有一定的有效性(管一些用),这就属于用作参考的信息。


等你将来上火了,你可能会把它从你的记忆中翻出来,去买点金银花泡水;等你的朋友上火了,你也可能把它当做建议告诉你朋友、建议他买点金银花泡水。


如果你决定认为某些信息是有效的,你需要对这些信息做出基本的准确性核实工作。


还是金银花,你打算相信它有效,你就需要至少通过百度等途径,查询它、了解它。


在了解过程中你发现它是被认可的中药,古时候被写入药物书中,现在的很多医院医生都认可它的败火功能(据你所知这种败火作用似乎主要与它的消炎效果有关)。


古人并没有如今完善的医药知识体系,但古人足以在漫长的历史中对许多植物的功能进行经验性的探索和总结,所以古人的药物书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不是绝对正确,但存在相对较高的正确可能性)。


由此,能被记入这些书中,也说明了这个植物比较靠谱——至少比那些没被写入书中的植物靠谱。


再加上如今许多医院医生都认可它的效用,它就变得相当可靠了,而且它已知没有太强太危险的副作用,所以可以考虑作为“上火后的败火选项”。


上述过程看起来繁琐,其实只发生在几个念头之间


你要做的事也只不过是打开百度搜一下金银花,看看百度百科的注释和其他人的看法,然后综合这些内容得出自己的结论。


对于你决定要信以为真的信息,你需要做出这样的核实工作。


你要信以为真的信息影响越大,你就要做出越多的核实;影响越小,就可以减少核实的工作量


一般上火是鼻子不舒服、扁桃体发炎、咳嗽、有痰,你对金银花的希望仅仅是减轻你的不适、让你清爽一些,你就只需要稍微了解一下它的功用——主要是确认它的功能、了解它可能存在的副作用。


确认了这两点,基本上就足够了。


如果你在网上偶然发现了一个“赚大钱”的“方法”,而你又非常在意它,这种信息的影响就非常大,你必须慎重核实它。


这样的核实过程至少要解决几个很基本的逻辑问题:你如何断定它绝对不是坑骗你的杀猪盘?你如何解释它为什么不偷偷让亲戚朋友发财而是告诉你?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轻易就能赚大钱的方法,而这种方法恰好落在你面前吗?


通常这一步就可以拦住绝大多数的“赚大钱方法”,如果侥幸有一些方法撑过了这些逻辑考验,接下来你就要根据这些方法提供的“赚大钱路径”去核实其可行性。


它用什么项目赚大钱?你身边有没有人做类似的事?你的城市内有没有做类似事的店铺/公司?它们的情况是怎样的?这里面的成本和利润真有它说的那么巨大吗?这么大的套利空间为什么别人没有发现?究竟是没有发现还是根本就不可行?还是可行但利益空间其实很小?


这个核实过程很复杂(如果你对赚大钱的方法感兴趣),甚至需要你到处跑几趟、确认真实信息。


要进行这种复杂核实是因为你打算把它当真甚至是以此为行动指导,如果疏于核实,很可能会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当你接收了信息,却不打算把它用作参考、用作行动指导时,就不用核实。


某地发生了某事,看一眼就完了,不用去搜、不用去了解。


它发不发生某事,跟你关系很小。除非你很在意,否则不需要核实。


与此同时,你也不要把这份信息告诉别人


因为它是未经核实的、你未当真的信息。如果你在某天跟别人聊天的时候,随随便便就把它说出来、告诉别人了。


这是对信息的「不严肃」,而正是这种心态上的「不严肃」极易导致思考上的「不严谨」。


从本质上讲,当你把一段信息转述给别人时,你默认这段信息有一定效用。


但你并没有为这一部分效用做出基本的核实工作。


一直认为信息具有效用,同时又一直不对“它是否真的有效用”进行核实,这类行为造成的客观结果就是:见到信息就信,没有思考过程。


如今信息何其之多,见到它们就信、就转述给别人,并一直省略思考过程。


如此一来,人不可能变得严谨。


反之,对大部分无用信息进行省略、对少部分用作参考的信息进行核实,人则可以变得严谨。



我是若终有一天,今天是每日更新的第971天!

觉得写的不错,就点个赞吧——据说专栏双击屏幕是一键三连~

看更多内容,请关注我~


一个让自己变得更严谨的方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