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伟大的赛车】蓝旗亚LC1

在1970年代末,在拉力赛场上叱咤风云的蓝旗亚也开始进入场地赛,起初,他们打造了一台叫做Beta Montecarlo的Group 5赛车,在赛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受到鼓舞的蓝旗亚随后决定制造一款有更强竞争力的Group 6赛车,它就是:蓝旗亚LC1。


但是1982年,FIA制订了全新的组别规则和分组,原型车赛事Group C。而蓝旗亚LC1作为Group 6赛车其实已经不合规则,但是为了确保82年参赛的车辆数量足够,Group 6赛车还是被允许参赛,但是无法争夺车队冠军,不过还是可以参加车手冠军的争夺。
说回蓝旗亚LC1这款车,底盘是由达拉拉和蓝旗亚共同研发,为铝制单体壳结构,并且采用双叉臂悬架,后端用一个单独的框架来固定悬架部件。该车采用开蓬设计,整个车身呈光滑的流线型,在车身前部有一个较大的进气口,另外在驾驶舱两侧还有两个文丘里通道,充分利用了地面效应。和那时候拉力赛场上的037等其他蓝旗亚赛车一样,它也被涂上了经典的马天尼涂装,红蓝的涂装涂在这样一辆车上,可以说是赛道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它和前辈 Beta Montecarlo一样都是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来提供动力,搭载一台1.4L 直列4缸涡轮增压发动机,由一颗KKK涡轮来增压,在排位赛中,这具140kg重的发动机在1.65Bar的增压值的情况下可以产生460匹马力,到了正赛则被下调到430匹来保证稳定性,搭配Hewland TG 300五速变速箱,虽然马力要远远小于Group C赛车,但是仅665kg的车重也使得它拥有了轻量化优势,丝毫不弱于同时期的Group C赛车。

在1982年WSC的8场比赛中的第一场蒙扎1000km耐力赛中,虽然在排位赛中拿到了1-2位,但是正赛中的机械故障却让两台车全部都退出了比赛。但是他们还是有一个优势,就是在长距离比赛中,他们不用遵守C组的燃油限制的规则,也就是说他们不用考虑油耗问题,可以全力以赴争夺冠军。而在随后的银石1000km的比赛中,有一个更强大的对手出现了,他就是日后统治group C的保时捷956,不过蓝旗亚LC1还是顶住了压力,拿下了冠军。在随后的纽博格林耐力赛中,由于956没有参赛,他们也轻松拿到了冠军。开局的战绩可喜可贺。

但是,面对强大的Group C赛车,它还是太弱,随着956不停的改进,蓝旗亚LC1也变成了背景板,在最后的5场比赛里,他们只赢得了1场,而蓝旗亚车手里卡多.帕特里斯也在最后的车手冠军争夺中,以八分之差输给了保时捷车手杰基.伊克斯。

1983年,随着蓝旗亚LC2的出现,蓝旗亚也放弃了这款过时的Group 6赛车,不过三台剩下的LC1中有两台被卖给了私人车队Sivama,他们给这一对LC1加了车顶,变成封闭式座舱,使得他们符合Group C规则,不过Group C有800kg的重量下限,他们没有任何竞争力,提前退出比赛,这些车也被送回的蓝旗亚并且改回原来的样子。
总的来说,蓝旗亚LC1是一台节奏很快的赛车,面对新的Group C赛车,依然可以在整个赛季当中3次取得杆位,但是由于可靠性的问题,它还是无法和956等赛车对抗,而它自己,也成了曾经辉煌的Group 6赛车的绝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