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钟记住时事政治(1):错误方法与正确思路

全文字数|2.2千
阅读时间|8分钟
图片来源|网络
「时事政治」是「常识判断」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板块,也是错误率很高的板块,原因是「时事政治」的考查范围太广,经常出到大家不熟悉的点,导致考生被迫去「蒙」选项。有考生因此选择大量去啃材料、背热点,但效果依然不好,其原因就是复习思路有误。

「时事政治」复习的正确思路如下:

一.错误方法
掌握正确的学习思路是学习任何知识的前提,对于「常识判断-时政要闻」同样如此,但是很多小伙伴们似乎并没有意识到,只觉得「时政要闻」就应当背、背、还是背,这样是不对的。
如果不去思考「时政要闻」会怎么考,一头扎进公考机构给出的「近期时政要闻」「XX月时政要闻考点」等材料中盲目去背题,就会有「永远背不完」的感慨。
不仅如此,很多小伙伴在背了大量的所谓「市政要点」材料后,发现自己真正记住的不多,而且没什么效果——往往记住几天就忘了,甚至过一两个月后,就根本不记得这个材料自己还背过。
总的来说,「只背不想」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二、正确思路
1.「反客为主」推理时政考点
「时政要闻」复习的正确记忆方法是「将时政要闻相互联系,加深印象」,在此之前还有更核心的「正确思路」,那就是「反客为主」,假设自己是出题者,在看到时政材料时就去思考:
这个题有没有价值出在「常识判断-时政要闻」这个板块?
只需要看一两个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大家都会发现,绝大部分所谓的「时政要点」是根本不可能出现在公考卷子上的,因为:
——「值得出题」的材料已经非常非常多了
即使完全不考虑网上公考机构给出的「时政要点」,单凭自己去想,也能很快想出100条以上的材料,而落在每套卷子上的最多也只有5道题左右,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
2.「一播一报」凝聚所有真题
目前所有公考的所有「时政要闻」题目均在「一播一报」的范围内,即「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
因此在复习中,尽量去把「一播一报」纳入范围中。如果有时间最好每天都看,没时间的话,也可以开着「新闻联播」去复习别的板块,每天花五分钟浏览下《人民日报》各板块头条和次头条的内容,至少保证能有个耳熟眼熟。
毕竟,「一播一报」对于申论考试极为重要,大家哪怕就当复习申论的时候顺带记记要点,对于「时政要闻」板块都有很好的效果。
总结:思路正确,背材料才有针对性,记要点才能更牢固。站在出题者的角度学习「一播一报」,会发现源源不断的考点,比盲目去背材料有效的多。
三、「时政要闻」的五大板块
「时政要闻」的考查内容可粗略分为5个板块,分别为:
1.会议
「时政要闻」是非常喜欢考查「会议」的,因为每年重要的会议就三四个,一个是「两会(党代会+政协会)」,其他的则是中国或世界召开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会议。
无论是「两会」还是其他会议,会议召开后往往对中国有很大影响。其中,除「两会」外其他中国会议可能考查的重点为:
①领导人重要讲话,尤其是讲话后推开学习、各地积极反馈行动的。
②涉及国家发展战略的,例如出台了《XX行业发展规划》。
③通过了重要的法律法规(和「法律」板块结合),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
④涉及经济的重要决策。例如《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
世界会议可能会考察的重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中国参加的重要地区性会议,比如G20、APEC、金砖五国、上合组织等;另一个就是比较重要的联合国决议,例如联合国大会通过《全球团结抗击新冠肺炎》决议。
2.强调
指的是在年内长时间多次出现、反复强调的话题,如果有专门的会议或法律则更是学习重点。
例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见义勇为」与「正当防卫」的认定、粮食安全与节约粮食、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贸易战和极限施压等。
上面提到的这些内容,即使大家完全不复习也能说出个一二来,这就是「反复强调」的影响,它们自然也是「时政要闻」的重要考点。大家在复习时,注意理清它们的脉络和背景。
3.指标
一般会考查中国的「三种指标」。一是成为世界第一;二是在某个行业取得「零的突破」;三是在某领域取得「标志性进展」。
例如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制、「三年脱贫攻坚战行动」的成效、国内自主芯片的研制进展等。
4.科技
几乎每套公考试卷都会拿出1道题专门考查「科技」新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公考中得到了深入体现。
「科技」板块不仅会考查中国近几年来的科技突破,还会考查世界范围内的先进科技成果。例如近年来的国考中考察了谷歌「阿尔法狗」的原理、中国深海潜航技术的进展等。
总的来说,只要是「高精尖」技术,公考都可能涉及。如果哪天中国光刻机技术突破了,或者马斯克弄个民用飞船飞上火星了,那都会成为考查的重点。
当然,「军事科技」也属于科技,为更好地分类学习,军事科技会放在「10分钟记住军事」的专题中。
注意「指标、科技」类考点要重点学习影响国计民生的内容,它们的考查概率更高。
5.表彰
召开表彰大会,对优秀人物进行表彰,能够鲜明突出地展示成就,浓缩党和政府的态度,彰显民族自豪感,非常适合作为公考的素材。例如「共和国勋章」「人民英雄」的表彰人物,就是热门的考点。
四、综合记忆
「五大板块」的内容经常综合在一起,大家在备考时要注意「综合记忆」。
比如我国新冠疫苗临床试验成功,既是近期反复出现的要点,也是科技突破的关键进展。再比如召开一个关键会议,会议中表彰了杰出人物,就是「会议+表彰」的联动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