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宅是一种能力

2020-03-09 20:27 作者:阿馨原创美文  | 我要投稿

新冠肺炎防疫期间,禁止聚会,甚至不让出小区,所有的饭馆和娱乐场馆都停业了。后来在全国人共同努力下,疫情好转,人们开始陆续复工,然而在复工的第一天,婚姻登记处却成了最繁忙的工作场之一。据说,在这些排队的人里,憋着离婚的恨不得比憋着结婚的还多,原因就是在那些不得不宅在家的日子里,很多夫妻都闹了矛盾,包括父母与子女,婆婆与儿媳等亲戚家人间也都发生了不小的摩擦。

可见,人到底是彻头彻脑的社会性动物,你不让他到外面社交,他心里就闷,找不到自我价值,加上我们大多数人,平时最大的证明自己的事物就是工作,恨不得每天除了工作就是睡觉,都没有时间留给自己,但现在当你把大把时间交给他们,让他们做回自己时,大伙却又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人都是这样一步步“迷失自我”的,想想过去那些日子,大学的时候你爱好多,兴趣广,除了学生,你可能还是篮球队员、手工达人、诗人、作家、漫画家,但上班后,你就是你职位上的那个人,要么是领导,要么是员工,长假时,如果不让你去游山玩水、打牌搓麻,你甚至都不知道该干嘛、能干嘛。根据我的网络采访调查,在防疫期间,八成的人都在用这样的事打发时间:看快餐性质的小说、小视频;打游戏;追以前没时间看的影视剧;整理屋子;擦洗搬进来就没动过的卫生死角;甚至数肚子上有几根毛,厕所有多少块地砖,只有不到2成的人告诉我,他在读纯文学、画画、写文章、练习舞蹈、学习手工、制作视频等。试想如果把这种状态长久保持下去会怎样?说不准真能逼出几个梵高、莫扎特,但诞生更多的恐怕还是不共戴天的生死冤家。

人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可以拿身体举例,人肚子饿的时候,心情会很差,精神也是一样的,精神空虚了,找不到自己的价值了,人也会不爽,于是看什么都不顺眼,一丁点瑕疵在自己这里都能被无限放大,以致满身火气,让人暴跳如雷。为什么说宅是一种能力,这个只有体会过才明白,普通人宅上一两天很容易,但宅上两个月或更久,不但要宅得住,还要宅出自我价值,这就需要你有才情和丰富的内心世界了。

大学时有一件小事我至今还记得很清楚,一个周末,我约一个朋友出来玩,因为当天路况很糟,我堵车了,半个小时后,我匆忙下车去找她,扫了一圈车站,没有找到,以为她生气先走了,后来再往前看,发现她正蹲在车站后面的草坪里,两手各拿一根长长的狗尾草跟一只狸花猫“打架”,而且嘴里还在配音效和台词。我过去问她你在干嘛,她红着脸说,反正也没事做,就到附近找个“怪”打,恰巧碰到这只猫,知道这里应该是它的地盘,所以就扮成黑社会的,过来抢它的地盘。我为这个事笑了她半年,不是嘲笑,而是觉得这个女孩很可爱,很有魅力,其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她有情趣、有强大的想象力,能够在无聊的时候让自己轻易地快乐起来。

再讲一个相反的例子。我一个老同学家里有个定制的洒满阳光的大窗台,冬天的时候可以坐在上面边晒太阳边看书,手里再捧一杯热茶,不时啜上一口,连旁人看了都觉得意境不浅,于是有一次大伙到他家聚会,有个女孩就端着本书坐了上去,那天明明阳光很好,书也是她爱看的,但她坐了10分钟就坐不下去了,因为能让她感到惬意的,只有一开始坐上去摆出看书姿势的那一小会,而之后她感受到的,只有窗台的硬、窗边的冷和内心的孤独,根本没法沉下来,把精神投进书本里。

这种情况其实跟那些在咖啡馆里端着书装模作样的人是一样的,虽然意境有时像风景一样可以被人“看”到,但意境不是用来给人看的,真正的意境者,“心”的“等级”与“意境”同高,所以能做到“意”融于心,心浸于读,而效仿者所追求的只是自己想象中的那个优雅光鲜的自己,所以环绕在他身边的只有干白嘈乱的现实,而体味不到多少温馨、自由、掺杂着咖啡香的阅读意境。

为何很多人总喜欢以物质为核心标准断定别人,看到别人过简单朴素的田园生活,便马上撇着嘴说人家“穷酸”、“可悲”、“谁苦谁知道”,本质就是在这里,这是他们通过换位思考得到的结论,你不能说他们势利或世俗,因为这都是他们心中的实话,如果你让他们去过田园生活,他们只能感受到这些。

所以可见,人能宅住并不简单,不光要兴趣广泛,还要有深度,有“高档次”的心,让自己沉进去,取得成就,这一点可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宅”所能做到的。

作者:阿馨

如喜欢,大伙可以点赞、收藏、转发,多多鼓励支持!

记得加上关注噢,阿馨是小众作者,忘加的话,以后可能就找不到我了

阅读阿馨更多文章,请查阅我的B站专栏:

https://space.bilibili.com/8216460/article

宅是一种能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