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出现了下面的问题,你会怎么解决?
最近我总是思考我待的公司有哪些问题?该如何解决?
我不是老板,只是个基层员工,所以在看不到公司数据的情况下,谈谈自己的看法,类似茶余饭后的闲聊。
首先问题一,新人的培养。按照岗位划分,公司大体分为P、M、E。按照常规理解就是销售、执行、技术支持。公司称为记者岗、编辑岗、技术岗。
每个新人经过面试后,都会看公司出版的杂志,根据表现,然后定岗。我认为是这么理解的。但事实上,从工资的水平上看,因为编辑岗的基本工资最低,每个人不论表现如何,新人都是从编辑岗开始干的,除非你带着客户进来。
从结果上来看,试用期就是毫无意义的,仅仅判断他能不能进公司。
那么判断的依据就是,新人的表现好与坏在于没有人指导下,他能够发挥到哪一步。
这更是错误的,试用期活少,有时间学习,但是没有人告诉他哪些对于他现阶段来说是重要的,光看杂志效率很低,尤其杂志内容杂七杂八,一点不系统。而且,缺少人去考察,少了“OK就留,不合适就劝退”的步骤。
我就是这么过来的,散养,其实我认为自己并不适合写文章,更适合跑客户,做销售。我选择留下来就是因为我看到成为记者的机会,害,还有因为当时我以为记者是记者,社会地位高,不是销售。
但是,对于商业化运作的媒体来说,记者就是销售,只不过是会写文章的销售。
这就是公司第二个问题,销售不是纯粹的销售。销售是什么,凭借我浅薄的理解,就是凭借良好的心态和个人能力为公司赚钱的人,他应该花费大量的时间钻研怎么卖,而不是钻研怎么产出。
记者岗让跑销售的人要会写、会说、会跑。但是手上客户一多之后,每个客户都要求写文章,就吃不消了。文章量分不出去,因为文章不可复制,遣词造句也是每个人独有的能力,文风不会改变。
人家认可你,希望你写篇文章,你让刚入公司的新人编辑写?人家看不出来?
这种模式下,要么记者岗的人搞起来后,根本不需要公司,可以做自媒体,要么受限于文章能力,业务起不来。
培养老辣的编辑岗?没有业务提成,哪个老辣编辑愿意一直待在自己的位置上,一年涨100?新人编辑一直写软文,没有上进心的话,他的能力能起来?
我能留下来,纯粹因为当时有做记者岗的可能以及我开始从事视频工作。但是工作一久,慢慢就感受到了部门之间的隔阂,开始还好,部门人多够用。当部门人只有3个人的时候,就不行了。
问题三,部门壁垒无法突破,老板眼中的一盘棋,员工眼中啥也不是。行军打仗怎么统筹指挥?目标一致是必要前提。各怀心思保住自己的利益,失败只是必然。
当然从员工角度出发,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总不能为了公司的理想,让自己活不下去。客户不可能放手,这是领导层的态度,我只做自己部门的事情,这是各个部门员工的态度。
所以我们这个部门很难。因为我们的领导过去业绩优异,获得了监管其他部门的权力,但根本没法管。老板认为我们的领导手上有10个兵,但其实只有5个兵,其中一个兵还是两面派,各自不得罪,两边都干活。
老板的任务下达,另外一个部门从行为上看就是表示“和我没关系,我只做自己的活“的含义”。而我们部门不得不干更多的活,部门人变少后,最后就是我不得不做更多的活。
真是可怜,不是可怜自己,而是可怜我们的领导,公司际遇从风光到没落。哈哈,我一个拿4700的小员工竟然可怜在公司有股份,拿着8000多一个月,还有分红的人。
领导的管理艺术存在问题的,但他做不好的原因更多是部门壁垒。我辞职的一部分原因也是壁垒。我一个人负责视频的全流程,优质内容产出很难,尤其是家电这种冷门领域,很难拍。
个人没有办法得到集体的帮助,孤军奋斗?我要是自媒体也就顶了,公司小员工?何必呢?
以上就是我感受到的问题,至于说怎么解决?我有不成熟的想法,但更想听听看到这篇文章的人的想法,你能评论下吗?我会点赞哦,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