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往昔与灵感(五十三)

2023-08-04 11:23 作者:Erromana  | 我要投稿

2023.08.03 认输远比求胜重要的多,也困难的多。 交流和阅读中使用的词语本身便代表着理解,无需额外去思考如何理解。尤其是文字以外的思维,文字本身便是思维了。 “每个人都是一定程度上忧郁症,而重构就意味着站在此岸观照彼岸。 ​并非是架构与真相的二元论,而是架构与架构的重峦叠嶂” 没有错误的话,只有错误的人。 不要脱离实践太远,不然的一切的思辨与言语都会变得荒诞不经。对上面那句话的理解也是如此。 很多时候我们阅读学习材料,所谓的理解与学习只不过是用a去指代a罢了,来来回回,反反复复的语言游戏,这有什么意义呢?这也许也是对上面那句话的一种验证。 一天里能阅读的文字数量或许有限,注意一下。 问题过多的问题,可能在于思考事件时,考虑的是什么有问题,而不是什么没问题。当你思考什么有问题时,那么一切便都有问题了,反过来也差不多。 我算是看透了很多机构的官僚本质了,你要是不挤一挤还真不知道能做到什么地步。相同的,基于这一点我也意识到了,机构以外人员与机构打交道时面临的信息差的问题。外面的人头痛万分的信息只是内部人员一句话的事。这真是……朝中有人好办事,原来如此。 我逐渐琢磨到一件事。我之前就曾强调过,确定性不要过头,凡是追求确定很容易反噬。我又意识到,或者说发现了一点,可以掌控的东西太多,或许会带来问题。譬如无限制的,无限多的影视娱乐,而且你还可以随意控制播放进度。这或许让自我的边界感也即有限性很大程度上被遮蔽了。那些随意控制的影视娱乐与小时候每天傍晚8点播放一旦错过就会永远错过的电视节目相比,反而带不来什么幸福与满足,值得感慨。 放下某物不是问题,问题是是否又拿起了某物。放不下的是某物还是空荡的心呢? 今日的精神状态很稳定,可以今日为参考做一些改装。 我能掌控的东西似乎太多了,这产生了一定的问题。我变得和很多东西都分不开了。 2023.08.02 我开始注意到重复或顿挫感背后的力,他们可能因为某些不爽的事件而积攒,成为强迫性思维的源泉。在他们积攒起来之前及时释放掉,或许是可行的。这一点似乎就是心理动力学看法的其中之一。 在现实解体消退后,我意识到人格解体与情感丧失的存在了。前者先着重体验一下三方视觉吧,至于后者或许可以通过考虑观看爱情影片或者寻找一份爱情去感受。额外一提对于前者可以提出一个问题:我在哪里呢?我似乎一直没有自己,这是在我独居之后才隐约感觉到的。现在我想:我在,至少可以在,我的创造中。我猜测,去做一些可以留下足迹的事件,或许可以帮助我消灭残留人格解体的症状。 我发现自己的脚好白,感觉如果我从现在开始好好保养,是不是也能当个小白脸去?哈哈哈哈哈哈哈。 很多小步挣扎的在意恐怕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当你在向着某一地出发的时候,你在路上忽然往左偏一下,往右偏一下,甚至是倒退一下,和整个路程相比又算到了什么? 努力不值钱,值钱的是时间。 想要平复内心,感知觉是首一。疼痛着或脱离现实着是平复不了内心的,前者是翻涌的力量,后者则是计划的重峦。 我已经无所事事很长时间了,我已经停滞不前很长时间了,我被困在了这里。 2023.08.01 磨剑待时。我喜欢磨剑的譬喻,磨剑也是磨性子 冤就是怨。 “清风奔快,不管青山碍” 越努力死的越快,越求胜输的越惨,越强迫做得越拖,越依循做的越乱,越正确错的越多,越整齐乱的越疯,越求多拿的越少,越求真假的越多。 情感大于理智,生理大于心理,现在大于未来。 讲道理没讲过便意味着错了吗?当然不是,但很多人不能意识到这一点。 2023.07.31 跟丧尸说吃人不对,是毫无意义的。当前的网络简直就是一个圈子又一个圈子的丧尸围城。 2023.07.30 2023.07.29 太多的信息并没有让人变得耳聪目明,而是变成了能言善辩的傻子。或许我需要摒弃我能摒弃的信息,扔掉那些我也不大明白的黑箱,先成为一个不能言善辩的傻子。 我是我生活的破坏者吗?并不是。我是我生活的守护者。有时这种守护破坏了它。但这并不影响我作为我生活的守护者这一性质,也并不会影响我对这一点的践行。不然,这段反思也根本不可能出现了。 找原因,找原因,你找得到原因吗?用你找原因吗?你算老几啊?你活的这么努力,不累吗?为什么不认输呢?认输比求胜难太多了。 2023.07.28 实际上你不应该去考虑事情的好处。你应当先考虑他的坏处,倘若他的坏处没有那么坏,你才有必要或值当去考虑他的好处。 主动或许并非是指去知道那些你不知道的东西,而是指你可以知道你不知道的东西。 长久以来,我一直意识到我的内在驱力是空缺的,今天这一空缺被弥补了,即保卫我的生活,我有内驱力了。保卫我的生活,我不是软弱的无力的浮萍。老马呀,今天拿你的话用一用了。 我似乎在试图填满自己并避免自己处于持久的低落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考虑,很多过去的成瘾性症状,其实无奈之举,或者说是一种保护。 放下某物不是问题,问题是你是否又拿起了某物 时间并非是时间,而是一种紧迫感。 你只需要在那些最重要的问题上做出正确的决定就够了。 讲述中的添油加醋不见得是好事,或许我需要注意这一点。 生活原来可以是这样的,慢慢的,悠然的,交流的,鸡零狗碎的,争执的,各种各样人的。 2023.07.27 倘若将互联网上看到的一切都当成是电视剧,那真是分外的有意思呢。 我cosplay有些走火入魔了,我现在才意识到人生或许不只有剥削压迫,阶级斗争,不只有尔虞我诈欺骗凶狠与恶意。生活只是生活而已,他什么都有,甚至于那些细枝末节的善意要更多。 情绪竟然是如此廉价之物。 我意识到我的某些对问题的溯源,其实是在找谁该为之负责。但有时候我们就是很难找到一个为之负责的家伙,因为很多事情,本就无人负责。如果真要找便去找那贼老天吧,这或许就是上苍或命运拟人化的原因吧。 我可以轻易戳穿一些人的幻想,可倘若他们需要那个幻想呢? 2023.07.26 你想你怎么样,你觉得你怎么样与你到底怎么样是三回事。 “如果有些东西注定不能逃避,那么早早地面对他也许会得到更好的结局” “ Past or future, just let them be” 我内在越充盈,我写的东西越少 2023.07.25 今日才能明白学会认输,或许比试图穷尽一切办法赢重要的多。 在又一次的精神危机中,我感受到了一些东西,那就是长久以来,我一直都在尽量避免自己的撕裂。简单的来讲,在我的日常生活中,经常浮现出各种各样完全对立的观点或力量,撕扯我的精神。为了避免撕裂的痛苦,我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提示来缓解这一点 ,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消灭对立观点的一方,从对立的观点上撒手放他们飞走,倘若一观点的对立面将要出现而未出现,压抑避免它出现。 当前尝试换条路线解决思维的问题,考虑无为而为。即舍去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解决问题这一套流程,不再提出问题,只是顺其自然,无为而为。额外值得尝试一点,强调思维资源的有限。情绪有很多个,也有很多次,但我们恐怕选择有限。 不发言或许是最好的,我应当学会尝试沉默。 当两头堵的念头出现时,可以尝试支持一头,干掉另外一头。 通过自指尝试消灭诘问,似乎有一些收集碎片的感觉 我过去往往尝试阻止某些念头的生发,但比起阻止其出现或许可以尝试一下早些放手。 尝试多描述,少观点。描述,强调行为。 2023.07.24 有时候我回忆过去,没去过多少地方,没交过多少朋友,没学过多少东西,没读过多少书,贫瘠的乃至可悲了。唯一能称得上是经历的,大抵只有那折磨苦人的疾病,让我现在可以装模作样的说一句“不过是些许风霜罢了”。当然,其实也还是有一些能令我得意的东西,一些人曾与我提过他对我的敬佩,我在她人生中的重要意义,每当我想到那些话,我的人生也变得没那么贫瘠,有意义起来了。 出现新的东西就要去追逐,又总是反对,或许可以考虑,有意识的意识到这一点。另外考虑是否是因为无限制导致的泛滥问题。也就是需要考虑对有限的思维资源的限制。 现在我逐渐意识到了一些女性平权宣传的问题所在,即从女性弱的方面而非强的方面宣传。倘若男女在从事某项工作的能力上,天然是有高低的,那么平权是不可能的。唯有技术发展抹平了那种高低,二者承担一样的责任,在那项工作上才有平权的可能。譬如在公交车上会有老弱病残孕专座,这是因为这些人体力一类的弱势而进行特殊照顾。但照顾是平等吗?不,照顾恰好是不平等的。公交车上的专座不按谁先上谁先坐的公平显然打破了平等或公平。一些女性平权的宣传陷入了这样的问题,那就是通过宣传女性的弱势,要求照顾,来要求平权,而不是通过宣传女性的优势,要求公平竞争,来争取平权。这就好像坐在凳子上要把凳子抬走一样,是不可能实现的。倘若说现代社会是一个契约,那么公平地干多少拿多少,可以说是一切矛盾的依据,也就是说女性平权宣传不应当宣传女性(相对男性)少拿了什么,而应当宣传女性(相对拿的)多干了什么。也就是说女权的锚定物是男性,但更是女性自身,这才是最重要的。 文字不是图像,图像也不是文字,不然又何必强调某些人的文字具有画面感呢? 现实是精神的本相 2023.07.23 我触摸到了自己的意志,真实,真实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真实,仿若孩提之时。这真是不可思议,我还以为这辈子都不会彻底回来了。 2023.07.22 停止分析,转而去表达自己的情绪与心理。或许我缺少的是表达的能力……有意思的是我发现了心理惯性的存在 面对一件事情,你可以给出很多种解释,但任何解释在最终的效果面前毫无意义。 真是假的前提。 自己的感受是唯一的锚定,我需要重申着一点,即便在实在面前。 2023.07.21 我了解了概念的概念,我了解了元概念。 “是对规律的渴望,还是对混沌的屈服” 在昨天晚上喂猫猫条的时候,挤出膏状物到一半,我突然不再挤了,看着猫猫感到困惑,它的动作逐渐慢了下来,然后开始尝试不同角度不同力度的舔舐,仿佛只要它够聪明总能找到舔到零食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他是成功的,因为他确实能舔到零食塑装角落之前的残留。但假如我不再继续挤压,那么这种努力最终又有多大的意义呢?现在我就是这只猫了。 显然,我形成了两个APP之间的闭环,为了打破这一现状,主要考虑格调更高一些的平替。将后一个APP尝试替换为手工焊锡与作文,将前一个APP替换为不同的需求的满足,社交需求替换为外出与微信,开怀大笑替换为喜剧电影,知识输入替换为书籍,音乐替换为音乐软件。 既然将现实的母亲驱逐了,那下一步就要驱逐内在的母亲了。 更多的观点,观念与信息并没有让傻瓜变得聪明,只是让他变得更能言善辩了。

往昔与灵感(五十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