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双相日 | 和余文乐一起走进躁郁症患者的世界

今天是3月30日,是“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这一天也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生日。
梵高被认为生前很可能罹患双相障碍,为了纪念他,国际双相障碍学会和国际双相障碍基金会将梵高出生的这天定为“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旨在提升公众对双相情感障碍的认知。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双相情感障碍,接下来我们将以电影《一念无明》为引,带各位走进躁郁症患者的世界。


双相情感障碍,也被称为 “躁郁症”,“双相”指的是躁狂相和抑郁相,也是躁郁症的对应的“躁”和“郁”。根据双相的分型,有些患者抑郁与(轻)躁狂交替发作,有些则是混合发作的状态。
患者在抑郁发作时,会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思维迟缓等抑郁症状;躁狂发作时,又会情绪高涨、精力充沛、活动异常增多,冲动易怒,甚至会出现妄想、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
片中的主人公阿乐,就是一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躁狂发作时,他可以在面试时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也会在深夜的香港街道疯狂奔跑;而抑郁发作时,他只能梗着脖子拼命吃巧克力,或者躺在床上,默默流泪一言不发。
对于他们来说,世界就是一台不时启动的过山车,大脑永远流窜在躁狂和抑郁的两极间。上一秒身体里可能还膨胀着能量,无数想法迸发出创意的火花,下一秒就跌落绝望的深渊。
大部分患者多数时间都处于抑郁状态,这也是双相高自残、自杀率的原因之一。

2013年发布的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中,双相情感障碍这一分类中主要有「双相Ⅰ型、双相Ⅱ型、环性心境障碍」3种亚型。
双相Ⅰ型包括躁狂发作、轻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三种形式,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亚型。双相Ⅱ型包括轻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但无躁狂发作。环性心境障碍的个体表现出轻躁狂症状和轻度抑郁症状,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往往较短,但在至少两年内多次发作。
阿乐便是双相Ⅰ型,躁狂与抑郁无规则交替发作,给生活与工作带来了很大影响。

抑郁发作时,患者的表现以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悲观、意志行为减退“三低”症状为特征,伴有记忆力、注意力下降、学习困难等认知功能减退,和睡眠不好、食欲差、体重下降等躯体症状。
阿乐在影片后段的抑郁发作中便表现出明显症状,阿乐的爸爸黄大海也在精神病互助社区中吐露心声:“他整天躺在床上,由朝到晚在哭,不肯吃饭,不愿洗澡。”

躁狂发作时,患者在情绪、思维、身体行为都处于一种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的亢奋状态(情绪高涨、思维奔逸和意志行为增强,“三高”症状为特征)。
在爸爸扭伤脚且正值深夜的时刻,阿乐仍想要带爸爸去曾经小学没去成的地方,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了明显的精神亢奋。


阿乐第一次跟爸爸有正面的小型的冲突,是在医院的天台上。谈话间,爸爸黄大海明确指出阿乐有病需要帮助,并质问他“能否争气些”。
但其实很多时候,躁郁症患者身不由己。

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既往大量的研究提示“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对于疾病的发生有明显影响。
尽管情绪极端,但躁郁症患者往往没有意识到他们的情绪不稳定对他们的生活和亲人的生活造成了多大的干扰,也没有得到他们需要的治疗。
影片虽未明确提及阿乐妈妈是哪种疾病,但她暴躁易怒、极少清醒,动辄谴责阿乐、伤害佣人,还爱做一些不切实际的白日梦,据此推测,她应该也患有某种精神疾病。遗传因素对阿乐的发病可能有一定影响。

此外,阿乐也面临着生活中纷至沓来的巨大压力,借外债炒股欠债、服侍妈妈却得不到好脸色以及和未婚妻的分歧等,都是压倒阿乐精神的稻草。
躁狂发作之后,患者可能会逐渐螺旋式地陷入抑郁状态,也可能毫无征兆地突然跌入重度抑郁之中。
如果觉得自己有类似的体验、或怀疑自己有双相情感障碍,建议「及时向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寻求帮助,接受诊断与治疗」。
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主要根据既往的病史、问诊过程中的临床症状群以及相关的检查。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可以有效治疗的疾病,科学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过上健康、有意义的生活。
双相情感障碍主要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而多学科合作的综合性治疗,往往能起到更加不错的效果。
发表在《普通精神病学档案》上的一项研究,将心理治疗(包括家庭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纳入治疗比单独使用药物更有效。研究结果表明,除了药物治疗外,接受高密度心理治疗的患者更有可能避免抑郁发作,并保持更长时间的心境稳定。
双相情感障碍较高的复发率也是我们需要面对的一个现实。有研究发现,经药物治疗已康复的患者,在停药后一年内的复发率约为40%。2年复发率约为60%,5年复发率约为75%。
柳叶刀杂志的研究显示,精神健康等疾病很难通过单独的生物医学治疗而进一步改善。与社会长期隔离的医疗模式,很可能会造成精神康复者的社会功能严重退化,不利于其回归社会生活。
因此,双相情感障碍成功的康复和良好的预后,需要患者「有意识地进行自我的疾病管理、规律生活,也需要家庭、社会给予持续性的照料和帮助」。
我们希望社会公益机构和国家力量的介入,为精神康复者回归社会提供机会,比如疾病去污名化、就业能力培训和就业机会提供。
总的来说,规范治疗重要,重拾信心更重要,社会、家庭、个人的力量汇聚在一起也很重要。只有这样,才会有越来越多的躁郁症患者能被接纳、更好地恢复社会功能,回归正常生活。
References:
(2008).Cognitive dysfunction in bipolar disorder; a guide for clinicians.. Scitech Book News(3),. doi:.
Whitten Shannon Etheridge.(2008).Bipolar disorder.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in primary care settings.. Advance for nurse practitioners(11),. doi:.
杨春强.(2007).双相情感障碍的最新研究进展. 精神医学杂志(06),408-410. doi:CNKI:SUN:SDJB.0.2007-06-039.
Medical Review:Mindfront Psychiatrist Pin Z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