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现代″动圈旗舰该有的模样——山灵MG800主观体验报告

2022-08-02 17:05 作者:铁西迟之谦  | 我要投稿

开篇表明立场,我并不是山灵的粉丝。严格意义上来说,我应该属于对山灵的调音理念比较认可的、保持关注的路人(所以我要开始缺德了~)

 

据我观察,山灵这两年的大体思路就是补全价位段+开辟新产品线。播放器方面,中端的M6系列Pro都挡不住了,又多了个Ultra;中高端出了个M7,还推出了价格上探到万元以上的新旗舰M9。耳机方面则相对比较保守,没有大刀阔斧的开疆拓土,只是推出了动圈系列MG600和MG800。有人说山灵疯狂出新品是割韭菜,对此我不敢苟同。一方面疫情之下,还能出新品的企业已经不多,不倒闭就不错了,对于发烧友这个小众领域,还有新品可玩本来就应该知足;另一方面,山灵在做的这两件事都是一个大公司发展路上的必然,相当于为不同消费水平的人提供了更多选择,毕竟发烧友再发烧,也不会重复购买相似价位的播放器(除非是恰好财力雄厚的、喜欢收藏的山灵铁粉)一句话,只要我躺平,耳机厂商们就割不到我哈哈。

 

 

今天的主角MG800,是山灵最新推出的动圈旗舰耳机,官方售价4698元。考虑到山灵还有一个售价4298元的六单元圈铁旗舰ME800,所以今天的文章我想主要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 为什么我说MG800是“现代”动圈?

 

2, MG800与ME800有何区别?多出的400块钱贵在哪里?

 

就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开启今天的体验之旅吧。

 

 

OK,老规矩,先来简单开个箱。

 

MG800包装的第一感受就是:大!更难能可贵的是,山灵这次似乎专门花钱请了设计师(抠灵不抠了,爷青结),正面的图案相当时尚吸睛,一改以往包装平铺直叙、朴实无华的风格(果然旗舰待遇就是不一样)背面则是用四国语言注明了耳机配置和基础参数。

 

抽出外层的封套,里面是一个通体黑色的纸盒,散发着油墨的淡淡香味。打开盒盖,一张塑料贴纸出现在眼前,英文翻译过来就是“随时随地享受音乐”,最外圈散落的三角形图案与耳机本体上的镂空滤网一致,山灵称其为星辉环形滤网。

 

 

拿开塑料纸,我明白为什么包装这么厚了。包装内部是两层设计,上层是耳机、线材和标准、氛围和靓丽三种调音导管(标准已安装在MG800上),中间的铭牌注明了编号。作为山灵34周年的旗舰,限量340套(吐槽一下,为什么34周年还要单独纪念一下);下层是人声、声场、低频硅胶套以及均衡海绵套。这次山灵还和SpinFit合作,额外附送了两对CP100,不过似乎都是M号的,对于我这样耳洞大的人就用不上了。

 

 

除此之外,还附送了3.5、2.5和4.4.mm三种耳机插头,一个毛刷和一个金属收纳盒。可能是山灵觉得现在低端耳机都开始送圆形皮质收纳盒了,烧友不缺,所以送了个顶部是玻璃、底部是碳纤维的金属收纳盒。

 

总的来说,MG800的包装我是可以给99分的,符合旗舰耳机该有的水准,看得出非常用心,配件也相当丰富。扣的1分在于没有送L号的CP100套,讲真,都旗舰了,真不应该差这点。

 

 

然后我们来看看MG800的核心亮点。

 

1, 航空级纯钛腔体,5轴CNC+抗氧化处理,亲肤性更佳,满载科技风(无钛不旗舰,说的就是这两年的HiFi风向标了)

 

2, 10mm碳纳米管+DLC复合振膜动圈单元,CCAW音圈+N48高效率磁路,强悍配置,大师定调(讲道理,单动圈耳机贵的能上万,便宜的几百块,看广告也要看疗效)

 

3, 独立后腔设计,低频更浓郁;佩戴轻盈单只仅6.6g;独立柔性缓冲悬挂系统,减少毛刺感(佩戴确实很舒适,而且看来低频可以期待一下)

 

4, 标准、氛围、靓丽三种调音导管,8股古河单晶铜可换头线材(旗舰标配,玩法数量正好,不至于太多太复杂)

 

 

缺德部分结束,接下来我们就来好好说说声音。默认标准导管,声场耳塞套。

 

先说音色。按照我的口味,MG800的音色是明显偏暖的,典型的山灵家族式调音。第一感受是宽松浓郁、且能量感极大的低频,真的很生猛。再细听,解析力意外的很强,符合5000元耳机的水准,且分离度表现亦是可圈可点。整体听感舒适丝滑,几乎听不到一点毛刺,高级感油然而生。闭上眼睛,我想起夕阳下的奔跑,那是我逝去的青春。

 

 

三频均衡偏中下盘。低频是MG800的绝对强项,量感适中偏大,宽松自然,辅以较强的力度、浓郁饱满的调音、深入咽喉的下潜、以及余音袅袅的泛音,堪称质、量俱佳的低频典范。另外要说的是,想做好低频真的不容易,无脑轰头、混响污染的比比皆是。如果用一句话形容MG800的低频就是:混响足但不压抑恶俗,氛围好代入感很强,两个字,舒服。

 

中频部分,MG800受前端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比如搭配M11PLUS的话,那么不光人声,整个声音都很近,有种坐在剧院第一排的感觉;而如果是搭配QA390mod的话,就会拉远到一个比较合适的距离,场面感更好一些。厚度适中偏厚,有一定染色,齿音几乎不可闻。亮度表现不错,女声略微有点偏甜腻御姐向,非常有味道,有点勾人心魄的意思了。

 

 

高频亮度其实是不错的,很通透明亮,只不过细节都经过了柔化的处理,导致听起来似乎细节少了点。线条感舒适,温润细腻之余,顺滑度表现相当出色。

 

声场表现中规中矩,符合这个价位的平均水平。横向很宽广,没有明显的撞墙的感觉,边缘解析力并无明显衰减;纵向亦很宽敞,并不会拥挤。分离度表现良好,没有因为偏暖厚的声底而靠“糊一片”糊弄了事,每个细节都可以听的很清楚。

 

动态…说实话,比我想象的要弱一些,并没有大开大合的迅猛感(单动圈的极限?)不过倒也不拉跨就是了,靠着强大的低频挽回了一些气势感,听听流行音乐肯定是足够了。瞬态速度适中略快,偏干净利落,并不会拖泥带水。

 

 

阻抗24Ω,灵敏度113dB/mw,实测MG800相当易推,作为一个高阶动圈非常难得,大大降低了驱动的门槛,要给点赞。随便搭配一个小尾巴就能推的七七八八,换用播放器后,解析力和密度会更好一些。

 

大概就是这么个声音。总的来说,在把玩MG800的这一周时间里,其强大的全面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乎不挑曲风,且都相当圆润耐听,久听不累。

 

 

行文至此,是时候回答开篇的两个问题了。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我说MG800是“现代”动圈?

 

原因有三。一,与印象中靠糊厚听感打天下、但是素质很一般的老动圈耳机不同,MG800的素质是实打实的,跟得上时代,即便是与当下同价位的多单元动铁耳机相比,素质亦是不遑多让;二,玩法丰富,可以换调音导管,可以换耳塞套,符合当下时代对耳机主动调音的需求;三,相比较复古的温暖中频和高低频两端的削减,MG800的声音保留了其温暖润泽的优点,加入了很多现代声音的元素,比如更好的通透度,更宽广的频段,以及更紧密扎实的低频,再加上这个丝滑的听感,真的是很享受了。

 

 

第二个问题,MG800与ME800有何区别?多出的400块钱贵在哪里?

 

由于我手里没有ME800当场对比,因此只能凭记忆简单说说。

 

可以肯定的是,两者的调音是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的(毕竟都是山灵出的旗舰产品),素质亦属同级别,更多的是针对动圈爱好者和圈铁爱好者进行的区分。

 

具体来说,MG800胜在:钛合金腔体更拉风,单动圈也不存在衔接的问题,毛刺更少更顺滑,对前端的推力要求要友好很多。ME800胜在:树脂腔体封闭性更好,被动降噪效果更好;密度方面稍稍胜出(毕竟单元更多),风格上更沉稳中正一些。

 

主动调音,MG800能换调音导管,ME800通过拨杆可以有四种风格,算是打平。

 

就我个人而言,这两个当中我更喜欢MG800一些,动圈YYDS。

 

 

最后说说我对山灵的期待吧。播放器厂商出耳机通常都会比较谨慎,看着随便一个阿猫阿狗品牌都在出万元旗舰,山灵还在玩5000元档旗舰,我心里是挺着急的。这东西,高情商的说是厚道,低情商的说是不自信。所以我对山灵的期待就是:万元级多单元动铁旗舰。这样既能与现有产品的素质拉开差距,又不会出现三个旗舰都是5000元档,互相打架的情况。

 

回到MG800。一言以蔽之,如果你是一个动圈爱好者,同时又很喜欢山灵产品这种余音袅袅、丝般顺滑,且韵味十足的暖厚声音的话, 我相信MG800一定会是你的菜。

 

以上

By 铁西迟之谦

 

“老铁HiFi耳疗会所”是由我创建的HiFi社群,旨在为发烧友搭建互动沟通的平台,实现萌新有人帮,老烧有所养的终极目标。

我们的QQ交流群号是:771837418

群内会不定期开展巡回试听、福利抽奖等活动,请持续关注,谢谢

 


″现代″动圈旗舰该有的模样——山灵MG800主观体验报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