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现自己是否患有抑郁症?

抑郁就在我们身边
近几年来,我们开始在新闻中更频繁地看到关于抑郁和自杀的消息,抑郁症患者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身边。
微博、朋友圈、甚至陌生人社交的软件上,我们可能在夜深人静时分,看到过无数类似的带着悲伤和绝望的话。
抑郁会使人:
● 非常容易感到悲伤,忍不住想哭
● 感受不到乐趣,难以享受生活
● 容易烦躁不安,乱发脾气
● 思维和反应变得迟钝
● 体重明显地增加或减少
● 非常容易感到疲劳,精力不足
● 感到生活没有意义,自身失去价值
● 难以集中精力,无法正常学习工作
● 变得封闭,隔绝了日常的人际交往
● 反复出现自残自杀的念头,甚至尝试自杀

抑郁像一条隐蔽在日常生活角落里的小蛇,它可能就在你感到疲惫、孤独、或者放下防备的时候,偷偷爬出来缠绕住你的脆弱,迅速蚕食你的心灵。
关于抑郁,有些你或许知道但并不了解的——
1、抑郁症 ≠ “伤心”或“矫情”
可能你失恋了,心痛的感觉挥之不去,眼泪会不受控制地流个不停。你也许会有这样的担心:“我这么难受,该不会是得抑郁症了?”
你或许是受到了一时的低郁情绪的困扰。暂时性的难过、消沉、悲伤或沮丧,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但如果这种情绪持续了两周以上,你需要引起警惕,你可能正被“抑郁症”这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所困扰。
我们常说的“抑郁症”指的是“重度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它是抑郁情绪的不断累积、持续恶化,最终使人完全进入无法正常生活的状态。

什么样的人更容易抑郁?
根据抑郁的素质—压力模型(diathesis-stress model),确实有一些人会比其他人更容易受到抑郁的侵扰 (Ingram & Luxton, 2005)。我们称这群人有抑郁的易感性(Vulnerability)。
那么来看看,究竟什么样的人更容易抑郁呢?
一、低自尊的人
低自尊的人更容易消极地评价和解释事情。他们总会想“我是不是做的不够好”、“好像他们并不喜欢我”……他们将自我价值感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上,而自己就像环境中负面信息的吸铁石,于是总抱持着对自己、对世界、对未来的消极态度,这就成为了他们抑郁的源头。
二、完美主义者
拥有完美主义信念的人,和自卑者有相似之处。他们常觉得一定要把事情做到最好,否则就显得自己一无是处;他们希望一切事情都井井有条,按照自己预期的方向发展,否则可能会感到烦躁和沮丧。一旦当他们发现自己所做的没有达到预期,就会对自己产生难以忍受的失望情绪,甚至对未来也失去信心。

三、高敏感的人
拥有高敏感特点的人,常常过度思索别人“话里话外”的意思,将一句客观的表达进行消极的解读。高敏感的人情绪的起伏更为频繁和剧烈,也更难应对自己的消极情绪。他们时常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反复回忆一些让他们不快的细节,因此成为了易患抑郁症的高危人群。
四、遭遇了重大应激的人
研究发现,生活中的应激事件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当糟糕的事情发生,人们又缺乏足够的社会支持时,消极的情绪就会积攒起来,转化成对内的自我攻击,滋生出抑郁。
五、在情感破碎的家庭中长大的人
在破碎的家庭长大的孩子,会更容易受到情感忽视、情感剥夺,也会更早地体验到丧失。
而那些忽视孩子情感需求、不允许表达悲伤等负面情感的家庭,无法让孩子理解现实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会让不经世事的孩子认为错在自身;甚至有些孩子会觉得需要去保护情绪低落的父母不再陷入更深的悲伤 。
这样的成长环境成为了滋生抑郁的温床。

抑郁了怎么办?
1、改变自己的饮食
①、首先戒掉能所有能让抑郁加重的食物,比如:如加工肉类、巧克力、甜品、油炸食品、加工谷物和高脂乳制品都是公认的会加重抑郁症状的食品。
②、多吃一些能够缓解抑郁的食品,其中包括水果、蔬菜和鱼类,增加这类食物的摄入能够为自己的身体提供更多的营养元素和维生素,让自己的身体更加的健康。
③、增加摄入Omega-3脂肪酸和叶酸,Omega-3脂肪酸和叶酸与其他疗法配合,对抑郁症治疗有一定作用。建议你每周吃两到三次含有这类营养的食物,比如金枪鱼、沙丁鱼、核桃、橄榄油等。
2、试着改变自己的想法
制止自己消极的想法:
抑郁症会让你反复沉溺在一种消极的想法之中,你会一遍遍的想起那些消极的想法。你要改变自己的想法,首先你要把这些消极的想法都写出来,然后想一个对应的方法,举一个例子:你总是觉得你一无是处,反过来你可以举个自己有用的例子。。
有消极想法的时候,你要有意识的去制止自己消极的想法,一开始可能觉得效果不是很大,但是时间一长,这种做法就十分的有用,它会对你的心境造成很大变化。
试着去接受很多的不可能,抑郁症很多消极的想法会让你干什么都畏手畏脚,试着可以提醒自己这些消极的想法都是自己的抑郁症造成的,这并不是你内心真实的投射。

身患抑郁症的人会厌恶自己,总觉得自己是不够好的。这样的想法时常回荡在他们的脑海,使他们无法看到真实的自己和事情本来的样子。他们站在抑郁的悬崖上,晃动的石块使他们的处境岌岌可危,外界一个微小的触动就可能使他们跌入深崖。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希望你至少能了解一件事:抑郁症并不是一种臆想,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心理疾病,是一种可能在21世纪影响人类数量最多的疾病。
如果发现自己确实出现了抑郁的症状,或是有很强的抑郁倾向性,你可以试试通过以下的方式获得帮助:
● 向身边的人寻求情感上的支持;
● 进行正念冥想的练习;
● 寻求认知行为治疗的帮助;
● 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 去医院精神科进行专业诊断,按照医嘱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