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史人物评鉴-元行钦

元行钦

元行钦(?-926),曾赐名李绍荣,幽州(今北京)人。早年曾是刘守光部将。907年(后梁开平三年),刘守光篡夺其父刘仁恭的卢龙节度使之位,并命元行钦率军攻打大安山,俘虏刘仁恭,将其囚禁。909年(开平三年),义昌节度使刘守文(刘守光之兄)在鸡苏击败刘守光,但却哭着对部将道:“不要杀死我的弟弟!”这时,元行钦直冲上前,将刘守文生擒,义昌军随即溃散。
913年(乾化三年),晋军攻打幽州,刘守光便派元行钦到云朔地区招募兵马。当时,晋军大将李嗣源正攻伐山北,与元行钦在广边军(今河北赤城南)相遇。两人八次交战,李嗣源七次射中元行钦,但是元行钦都拔箭力战,也射中李嗣源的大腿,最后不支请降。李嗣源赞赏道:“真是个壮士啊!”将他收为养子。
此后,元行钦随李嗣源征战,多次生擒敌将,名震军中。915年(贞明元年),晋王李存勖平定河北,挑选骁将安置在自己麾下,并索要元行钦。李嗣源无奈,只得将元行钦送给李存勖。李存勖任命元行钦为散员都部署,赐姓名为李绍荣。
李存勖生性好战,经常亲自冲锋陷阵,元行钦都随身护卫。919年(贞明五年),李存勖在潘张战败,被梁军包围,形势危急。这时,元行钦望见晋王旗帜,单马驰来,砍断敌军长矛两支,斩首一级,将李存勖救出。李存勖哭着道:“富贵和你共享!”从此,元行钦深受宠信,官至检校太傅、忻州刺史。
926年(同光四年),魏博兵变,拥立赵在礼为主帅。唐庄宗任命元行钦为邺都行营招抚使,率领二千兵马前去平叛。元行钦久攻邺城不下,而邢州(今河北邢台)、洺州(今河北永年)相继叛乱,唐庄宗只得派李嗣源前去平叛。李嗣源到达邺城后,被叛军劫持入城,与赵在礼会合。李嗣源暗中派张虔钊到元行钦营中,告诫他道:“你坚守营寨不要妄动,我会与你一同镇压叛军。”元行钦不听,率军撤退,并上奏皇帝道:“李嗣源率领的军队已经与叛军联合,不会再为朝廷效力了。”庄宗命李嗣源之子李从璟前去查问。李从璟行至卫州,被元行钦扣押。不久,李嗣源率军南下,元行钦便返回京师。
后来,元行钦又随唐庄宗前往汴州,行至荥泽时,闻听李嗣源已经到达黎阳。庄宗便欲派李从璟去召见李嗣源,但被元行钦劝阻,并将李从璟杀死。唐庄宗西行至石桥,在野外置酒,对元行钦道:“你跟随我这么久,共经患难,如今情势危急,我要单马去见李嗣源,你们认为怎么样?”元行钦哭道:“臣原本只是一个小人,幸亏遇到陛下,才坐到将相之位。如今危难之时,却不能报国,就是死了也无法推脱自己的责任。”于是和众将一百多人,都解开发髻,剪断头发,放在地上,发誓以死报主,君臣相望痛哭。
不久,郭从谦造反,唐庄宗遇害。元行钦出逃至平陆,被村民捉拿,押送到虢州。虢州刺史石潭打断元行钦的双脚,用囚车将他送到洛阳。李嗣源见到元行钦后,大骂道:“我儿有什么对不起你的!”元行钦怒目直视道:“那先帝又有什么对不起你的!”李嗣源大怒,将元行钦斩于洛阳闹市。
统帅 C
(元行钦昔从刘守光,骁勇善战。初,燕城危蹙,行钦称留后,攻武州。单行珪城守月余,行钦不能拔。后赵在礼反于魏,庄宗遣行钦讨之。行钦屯澶州,分诸镇兵为五道,毁民车轮、门扉、屋椽为筏,渡长庆河攻冠氏门,不克。)
武力 S-
(元行钦骁猛,骑射绝众,常临敌擒生,必有所获,名闻军中。初,刘守光逆战于鸡苏,为守文所败。守文单马立于陈前,泣谓其众曰:“勿杀吾弟!”行钦识之,直前擒之,沧德兵皆溃。时明宗与行钦相拒广边军,凡八战,明宗七射中行钦,行钦拔矢而战,亦射明宗中股。行钦屡败,乃降。明宗抚其背而饮以酒曰:“壮士也!”因养以为子。后从庄宗,或临阵有急兵,行钦必横身解斗翼卫之。及庄宗与梁军战潘张,军败而溃,庄宗得三四骑驰去,梁兵数百追及,攒槊围之。行钦望其旗而识之,驰一骑,夺剑断其二矛,斩首一级,梁兵解去。庄宗还营,持行钦泣曰:“富贵与卿共之!”由是宠绝诸将。)
军谋 C-
(元行钦之讨逆也,营于城南;明宗营于城西。三月八日夜,明宗为乱军所迫,惟行钦之军不动,按甲以自固。明宗密令张虔钊至行钦营,戒之曰:“且坚壁勿动,计会同杀乱军,莫错疑误。”行钦不听,将步骑万人弃甲而退。)
智略 D
(元行钦诬奏明宗一事,辞恐多虚饰,不可尽信。)
内政 D
(非其所长。)
魅力 C
(元行钦之从庄宗也,名闻军中,宠绝诸将。方明宗之兵变于魏,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又杀其子从璟,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之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其言虽不屈,而死非其志也,乌足贵哉!)